建设学校育人主阵地,加强学生劳技教育

2009-01-07 03:06黄永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0期

黄永军

【摘 要】 时下大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劳动技术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考试中心论;二是家庭教育中心论,认为劳动教育主要是家庭的责任。对此,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解放思想,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阵地,重视对学生的劳技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 学校育人 劳技教育 思想熏陶

党的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学校应该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全面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素质也是人的素质中最基本的重要素质,它包含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知识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可以有意识有计划对学生进行劳动和技能的教育,培养勤劳节俭的精神,使他们爱劳动、会劳动,提高他们的生存动手能力,这是一种学以致用的教育活动,也是终身受益的活动。学校应发挥它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下面谈谈我校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抓好学生的入学常规教育

我校的学生最小的从小学五年级便住校独立生活。没有生活老师,班主任便成了他们生活指导教师。入学时就教育他们学习生活自理的劳动技能,如洗衣服、宿舍卫生、叠被子等。学校针对学生自理能力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约束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强化自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日检查、日评比、周公布”的形式,产生“文明宿舍”,并颁发“流动红旗”等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一系列的制度内容详细,要求规范,包括日用品的摆放、地面的干净程度、室内无异味等多项内容。而且寝室里每位学生的每一日、每一项自理活动,都与本班的卫生、纪律分相挂钩,一旦违反制度,将影响本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这些制度、评比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旨在强化学生自理能力的形成。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培养,每一批新生都可以比较快地适应寄宿生活,都学会了生活自理,养成了良好的卫生劳动习惯。

二、开足开好劳动技术课

劳动技术课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劳动实践课。每个劳技课教师都相应地制定了劳技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班级成立了劳动技术科技小组,做好活动记录,指导学生写出劳动心得与收获。作为农村学校,让学生掌握适合当地需要的劳动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每学期都根据季节的特点请农科人员来学校讲课,对学生进行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

三、加强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了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种植适合当地条件的各种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基地现场教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劳动锻炼,提高了劳动技能,培养了劳动素养。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培训,毕业时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对果树的嫁接、施肥、剪枝、控梢、病虫害的防治等知识,为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四、让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绿化

为了使校园更美,努力将校园办成“花园、乐园、家园、学园”的“四园”式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美化校园活动,如开展花卉种植比赛、“我与小树一起成长”活动等。共种植花圃面积200多平方米,桂花树40多株,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得以熏陶,爱校如爱家,多了一份主人翁责任心。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为农村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