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体育课教学目标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

2009-01-07 03:06过晓伟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体育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过晓伟

在体育教学或公开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教师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水平,教学方法一成不变或哗众取宠;学生学习主动性缺乏,组织形式杂乱无章,安全问题令人担忧,运动负荷过大或过小;教学评价随心所欲或隔靴搔痒,没有针对性,对学生学习帮助不大;课后反思总结不到位……剖析这些现象不难发现,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重视制定或没有确定一个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能力提高缓慢以及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课时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它体现出用预期达到的教育结果来支配教育行动的思想。课时目标是单元教材教学目标的子目标,它直接反映了教师在行将实施结果前的具体操作意图。体育课时目标正是“统帅”一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灵魂”。离开目标的引领,课堂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一、课时教学目标保证了教学内容选择的正确性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精神,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技能、体能水平,而课时目标的确定正是在课程总目标的统领下,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单元目标下制定的目标,它要依照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辅助教材时,根据内容的性质和重、难点,对照课时目标,检验内容是否合理、正确,是否能全面达成。由于有了层层目标的要求,避免了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盲目性,也保证了各水平段教学内容间的衔接和系统,同时教师在开发利用各类体育活动资源时,亦能对照目标有的放矢进行教材化改造,确保教学内容的正确合理性。

二、课时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方法运用的有效性

选择最佳的教法、学法与练法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课时目标能让教师在这些方法的设计与具体操作时,在思考“怎样教或怎样学”问题的同时,还会产生“为什么这样教或学”的反问,这样不断地反思追问下,有利于教师选择到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方式并加以合理运用。譬如为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间的交往,培养团队精神,教师采用自主、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了融洽师生之间的情感,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走到学生中间增加与他们之间的交往时间,往往比传承式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三、课时教学目标规范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行为性

经过多年的实践,体育教学工作者愈发感到体育课中一定的运动负荷对于体育学科的重要性,这也成为当前体育课设计和实施时要重点考虑的目标:如何提高练习密度,有效地增强体质;如何加强教学环节的衔接和场地器材的充分利用等,这些都体现了体育教师组织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平时抓好课堂常规的同时,要时刻考虑运动负荷和组织学生活动形式的联系,使每一堂体育课都能有一定的价值。如在组织48名学生进行迎面接力跑时,采用二路纵队每组24名学生的方法与采用六路纵队每组8名学生的方法完全不同,后者练习密度明显加大。

四、课时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评价反馈的方向性

一堂生动有效的体育课,教学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活动中通过表扬、赞赏、指出不足或同学间相互的评价,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然而评价要评在“点”上,这个“点”就是课时教学目标。正确而有效的评价应该建立在课时目标要完成的知识技能的重点、难点和体能及情意合作表现要求上,针对学生不同的表现作出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偏离了这些目标的评价不但不能促进学生学习,反而会分散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影响到体育学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体育课时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思考和计划实现学校体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也有助于具体评价到一堂体育课教与学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加强对课时教学目标的重视和应用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问答[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2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体育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体育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