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宁
《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又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即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是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导致自我评价的水平不高,自我评价不客观。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呢?
一、通过学习活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1.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自我评价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评价要从多方面评价,评价不能绝对化,要实事求是,评价让学生看到优点,还要看到缺点,明确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改正错误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控,评价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采取切实措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变得客观、全面,从而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提高自我评价的策略
(1)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对有体育特长爱好而又沮丧低沉的学生,首先应该将他们从巨大的心理压力中解脱出来,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如他们感兴趣的足球等,通过适当的帮助(如组织专门的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以保证其在这方面取得成功。随着他们自信心的提高,还可以引导他们在其他方面作些尝试。这就要求教育系统要开放,不要封闭;体育手段(运动项目)设置多样,不要单调。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要求学生都清一色地获取某些知识、技能和具备某些能力,而应当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的方向,让他们体验到成功,进而从中获得快乐,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2)鼓励学生与自己具有相同能力的人进行“平等竞争”
在教学中常采取同质分组(根据相近的能力、性格等)的合作小组,这样比较不会损害学生自尊,而且给他们指出了符合实际的努力方向。因为与竞争对手差距较小,在心理上希望能够比对方做得好,所以他们能在教师指导下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错误与不足,选择适当的或稍加困难的的练习内容,在遭到失败后则进行自我检查,承担困难较小的责任。不会出现对自我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在这种环境里学生是积极、富有朝气、机智、好与人交往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和睦的、善意的、相互协作的。这种平等环境下的竞争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友好、民主、平等的评价关系,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通过交往活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1.和同龄人的交往活动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学生自我评价是在与同龄人的交往活动中形成与校正的。交往活动是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只有在交往中才有可能被他人观察和了解,从而产生评价,而学生在交往中获取他人评价的信息,借助于想象、推理等复杂的认知过程内化为自己的评价,从而形成自我评价。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又是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恰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交往成为可能。在交往中学生总是对自我、交往对象以及双方的关系有所估计,并产生自我与他人的相应感情,进而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对自我社会形象估计的模糊和自我评价的不准确则会给交往带来困难,甚至产生人际冲突。要实现成功的交往,就必须转换社会视角,从“别人怎么看我”的角度,重新估计自我形象,修正自我评价,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高。可见,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准确程度与表现出来的社会交往行为的适应程度是一致的。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水平,使社会交往具有自觉调节,可以避免交往上的失败;而改善社会交往行为,使交往取得成功,也可提高自尊心和自我评价能力,并且增强了进一步交往的机会。
2.培养学生视角转换技能
视角转换是指在自我认知和交往中摆脱自我中心的限制,在自我与交往对象之间转换观察问题的角度,将自我与他人的观点进行比较,体验他人的观点,最后得出较为客观的观点或结论。视角的转换保证了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达到一定的客观化程度,准确地判断交往的情景,预测他人的行为反应,从而选择恰当的行为反应,使交往得以顺利进行。活动交往困难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普遍较弱,对自我的形象估计与他人的真实看法不一致。产生这种矛盾往往是由于交往者双方观察问题的视角不同,并且主要是由于在评价、估计自我以及处理人际关系时思维角度转换的困难,在自我认知上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最终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培养学生的视角转换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客观、准确地自我评价,提高社会交往行为的适应水平,培养学生视角转换技能,可以结合具体事件进行集体讨论,如在一次游戏活动中两组因争夺获胜组而发生争执,甚至动起手来。教师针对眼前发生的事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重点不在于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以及冲突双方行为的优劣,而是要求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和观点讨论各自行为的合理性,并对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当对双方的视角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后,让他们提出导致冲突圆满解决更为恰当的行为反应。最后进行总结,指出在视角转换过程中尚存在的局限和不灵活的方面。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