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奎
创新思维是一种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的进取性思维方式,它充分体现了人类思维所特有的能动性。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信心
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在于给学生传授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是创新教育的前提。学生应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认知过程的主体,教师则是引导学生对问题“穷追不舍”、用多种方法积极探索的引路人。但是,创造往往与失败同行,像法拉第探索“磁生电”的奥秘,苦苦工作12年,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后才获得了成功。因此可利用科学家成长的故事等,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索中树立自信心,不能因做实验失败了,或学习成绩下降了而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去,新的曙光就在眼前。
二、教师观念的更新
传统陈旧的人才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忽视对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淡化了,造成学生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薄弱,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彻底摒弃“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重统一要求,轻个性发展;重死记硬套,轻实践应用”的落后做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共同探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全面、富有个性地发展,进而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去探索,去创造。
三、成功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激发学生的热情
伟大的心理学家卢姆曾经这样说道:“有这么一种危险,即教师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成功和喜悦,他们就会在校内和校外以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所以,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更有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心灵上得到满足,让他们愿意继续进行学习,这是一种不竭的动力。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让所有的学生都最大限度地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引导他们都参与到成功的学习当中去,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情况及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品尝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予鼓励,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发挥潜能。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便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四、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
1.教风民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我们要允许学生打断教师讲课或对教师观点提出反对意见,随时提出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如在讲惯性的大小只跟质量有关时,同学们往往提出跟物体的速度也有关,因为他们认为物体速度越大,就越难使它静止下来,这时教师不要轻率地指责,而要耐心解释。我们还要容忍那些与众不同、行为古怪、有创造性想法的学生,要鼓励学生指出教师的不是,修正教师的错误,让学生主动从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探索、讨论。
2.优化教学过程,以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思维、基本技能为切入点。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双向式、多向式信息传递和交流。把重点放在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和钻研的平台上。课本让学生看,实验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给学生提供开放性题目,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在物理的复习教学中设置了这一题目:利用长方体铁块可以做出许多实验,现在请你以长方体铁块作为实验器材之一,可以适当添加一些其他辅助器材,设计出两个实验来研究或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充分思考,结果发现学生答案涉及力、热、光、电等各方面,许多想法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及时调动学生对答案进行讨论、分析,充分肯定正确的,指出实验过程不完整的、研究及说明物理问题与实验过程不符合的。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使得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五、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时间。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如马上让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敏捷的程度,而多数学生会失去一次创新机会。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巧妙设问,让学生充分思考,在讨论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关键,在学校教育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