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周
马嵬坡,陕西兴平西北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地方,却因一段历史因缘而名垂千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备受关注的亮点。唐玄宗天宝15年(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叛军攻破潼关,危及长安,玄宗仓皇出逃。走到马嵬坡,护卫士兵因怨愤而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无奈命她自尽。李杨缠绵的爱情最终以长恨收场。由于当事双方一为天下君王,一为绝世佳人,社会影响就特别大,因而成为历代诗家关注的热点,形诸吟咏者甚多,现选录几首,相为映照,堪可玩味。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断章
“一篇《长恨》有风情”,白居易《长恨歌》应该是有关马嵬的最有名的诗歌。玄宗由爱之深到恨之切,弥漫期间的是悠悠情思和绵绵长恨,以至由现实到梦境,由梦境而仙界,苦苦追求,哀婉动人,让人同情,甚至赞叹。白居易似乎更多是在歌颂李杨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李商隐《马嵬》其二
李商隐更多的是坚决否定,当头棒喝,主要从对比的角度写李杨爱情的悲剧。这里的乐与苦、安与危的对比,暗示二者的因果关系,启示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入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郑畋《马嵬坡》
诗人通过对比来赞扬玄宗缢死杨妃舍弃个人私爱而换来了国家的新气象,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映衬唐玄宗马嵬坡赐死杨妃的举动实在是圣明。可是却拿他与因色亡国的陈后主相比,就有些明褒暗贬的意思,颇得诗人含蓄之旨。可见,这里表面是说玄宗圣明,实际上是对玄宗的极深嘲讽。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李觏《读〈长恨辞〉》
诗歌前后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是思念不已,涕泪“倍沾襟”,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丧身沙场的万千将士却毫不“动心”,唐玄宗是“圣明天子”么?只不过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昏君而已。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哭,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马嵬》其四
袁枚运用逆向思维,翻出新意。诗人把眼光从天上转向人间,从宫廷转向民间,认为民间有更多的牛郎织女,民间有更多的夫妻生离死别的悲剧,更值得同情,足以引人深思。
一样的玄宗,一样的杨妃,一样的马嵬,一样的缠绵悱恻,可是由于诗人不同的胸襟情怀、不同的经历体验、不同的爱憎立场,诗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旨趣。
[作者单位:安徽舒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