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安保工程创新理念

2009-01-06 10:14韦锦锋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17期

摘要:文章对现阶段公路安保工程实施进行了评价,并从交通标志改造、路侧护栏改造、特色设施应用、宽容的路侧处理-等方面叙述了在公路安保工程中的创新理念。

关键词:公路安保工程;标线评价;分道体评价;限速丘评价

中图分类号:U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7-0123-02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数据显示:自2001年起,国内在连续几年内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都超过1037人。为此,交通部于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开展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公路安保工程是直接为公众出行提供安全保障的重要工程,也是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塑交通行业形象而开展的一项具有深远政治意义和社会影响的系统工程。

一、现阶段安保工程实施评价

(一)标线评价

开始国内设计标线统一使用白色反光标线,标准为中线宽15cm,边线宽10cm,试验1km。反映中、边标线作用不同。且颜色单一又不够鲜明。后来根据忪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和《道路交通标线的国标》规定,对原设计标线的颜色及宽度稍作变更,中线由白色改为黄色,边线由10cm统一改为15cm,车道区分、层次分明,标线更显眼,安全效果更显著;中实线基本设置在半径R<400m急弯路段或停车视距不足320m路段,从弯道ZH点起到弯道Hr点止。由于部分弯道的缓和段长度较短,导致行车由虚线段进人弯道实线段的行车视距相应缩短,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应将实线段两侧向直线虚线各延长40m以上,增加行车视距,提高行车安全系数;除中线戈4标线外,两侧划白色车道边缘线。原路面9m宽,划边缘线后,留给非机动车道(自行车、行人等)宽度只有75cm。由于过窄,在学生放学或工厂下班时,显得比较拥挤,容易碰撞,非机动车之间经常发生事故。为了减少事故发生,建议扩宽非机动车道,将原土路肩改为硬路肩。

(二)分道体评价

分道体的结构采用橡胶反弹材料,两正面贴上反光片,高度30cm,宽度22cm。在双向行驶车道中心线上每隔5m设置一个。分道体安装后,车辆按车道行驶,减少在急弯违章超车,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系数,明显起到安全保障效果。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分道体不断受到车辆的撞击而被损坏。所以应提高分道体的防撞稳定耐用能力;在分道体结构尺寸方面改变设计,采用高度60cm、直径8cm的橡胶反光圆柱式,更加醒目地提醒司机注意,减少碰撞次数。

(三)护栏评价

现实中,在沿线危险地段或高边坡地段设置护栏,并将护栏装上轮廓标,既能起到诱导行驶视线,又能给车主有安全感,效果明显,但通常护栏设置位置离行车道只有1m,显得道路较窄,易给司机造成紧迫心理,应将护栏设置在路肩外边缘。

(四)限速丘评价

在支路口处设置限速丘,可以有效限制机动车辆进入主线的速度,减少交通事故。但限速丘同时也对非机动车(如自行车、手推车)的通行增加障碍,经常过往下车,给当地群众带来不便。

二、公路安保工程创新理念

(一)创新工作原则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原则。公路安保部门在制定公路安保工程总体方案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本着“因地制宜、景观兼顾”的原则来进行,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注重借鉴路侧净区、宁静交通等国外发达国家先进公路建设理念来进行公路安保工作。近年来国内通过大胆创新,应用了钢筋网砌墙护栏、视线通透缆索护栏和交通渠化环保节能的以人为本的太阳能设施等系列手段。同时,还借鉴国外多年来总结的先进经验交通工程设置设施与大胆采用特色人性化设施(如大型交通标志)相结合的方法,并在设计、施工、养护过程中不断总结这些特色设施的适用条件。科学的事故统计分析原则。对交通事故进行统计首先要收集路段内交通事故、车速、路况、路侧条件、交通及气象条件等相关资料,收集相关路段主要道路线形要素,诸如平曲线半径、纵坡、路基宽度等资料,并掌握原有交通标志、标线、安全防护设施等现状资料,现场勘测、校核等已有相关资料,掌握路侧的危险程度、路侧宽度、交3(tn的位置与环境、沿线道路环境等重要信息,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处置方案。

(二)合理科学的选用技术措施

“安全、经济、环保、有效”八字方针是交通部安保工程项目的实施原则。这几方面是相辅相承的:安全是其它几方面的基础,经济、环保、有效是能否确保安保工程合理性、长期性、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具体的安保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通过创新理念,合理、科学地选用技术措施,从而尽量降低安全设施对周围景色产生的影响,甚至通过对安全设施的合理设置、精心布局,达到能够为环境增色的作用。

1、交通标志改造。交通标志改造是根据路段线形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并综合历史交通事故记录,实施不以点为目标,而是将一个路段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处理。在交通标志设置中要遵守突出主要信息、避免信息过载、避免标志信息内容互相矛盾、重复的原则,并要对重要的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展示,使司机有足够多的时间与次数进行视认和判断;选用能够代表地方特色的旅游标志图案;在事故多发段,特别是在夜间事故多发地段,便于能够引起司机注意。在事故多发路段设置太阳能标志作为安保工程设施,既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又增强交通标志的警示效果。

2、路侧护栏改造。公路防护设施的选择应时刻体现路、景、物的全面协调。防护设施除既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驾驶员的心理以及考虑与公路周边景物的和谐。在进行护栏形式选择时,要综合考虑护栏功能与当地的地形、环境、历史事故等因素要相互协调一致。路侧护栏分为混凝土护栏、缆索护栏、钢筋网砌石护栏、波形梁护栏以及钢管护栏等形式。混凝土护栏主要应用于公路侧面为沟壑的情况,因为该种护栏具备能满足强度要求,能够提高路面安全指数和比原来垂直墙相比减少了高且厚的砌石给司机带来的压抑感,同时混凝土护栏可以部分遮挡驾驶员视线,能够避免险要路况对驾驶人员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钢筋网砌石护栏则适宜于路侧为居民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虽然不宜发生交通事故,可是一旦发生事故,则可能是重特大事故,对社会带来很大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结合周边居住环境,尽量采用能够与村落居民风格相协调并能够反映当地乡土气息的钢筋网砌石护栏。同时,这种护栏不仅能够防撞,并且有一定的拦水作用,可以有效防止夏季雨水顺路面流入居民区的情况;波形梁护栏则适宜于路侧风景较好的地区,或者路侧为斜坡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事故率相对较低;钢管护栏属于具有良好通透性且防撞等级较高的新型防护栏。在现阶段主要用于取代原来防护能力很弱的桥梁栏杆,

该种护栏可以根据不同的路侧景物将钢管护栏喷涂不同颜色,可以达到交通工程设施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的效果。

3、特色设施应用。薄层铺装。薄层铺装属于新型铺装材料,其具备增加摩擦系数的作用,并且可以使车辆产生振动,给司机以警示的效果;视错觉立体标线。视错觉立体标线是一种粘贴在路面上的一种由黄色、蓝色、白色组成的标线块。从远处看给人的效果是一种立体印象,车辆通过时司机会误以为有一些物体排放在道路上,因此行驶到此处时会及时刹车减速。该种设施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并逐步将其细化,同时针对不同路段各自的特点、事故成因,将三色块设计成最佳的组合方式,设置在行车道边缘或中央。当将其设置在行车道边缘、弯道半径较大、车速较快、弯道内侧有树木和其他植被或山体遮挡视线的路段时,由于该类事故记录多为发生撞树、撞山体事故,而将树木或山体移除虽然能够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自然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造成违背安保工程建设的最初理念;设置在道路中央或穿越村庄等人员活动较为密集的路段,会给人带来更加强烈的警示效果,提高驶员注意行人车辆,及时降低车速。

4、路侧处理。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在进行道路和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过程中将宽容概念融入设计过程中。其目的是结合道路实际状况、路侧环境,同时灵活运用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创造性的将宽容路侧的理念应用到道路各项改造工程中。诸如:停车休息区。在国内交通事故统计资料现实,由于长时间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记录在整个交通事故中占很大份额,所以,在道路安保工程建设中,人类不仅要具备增设路侧防护设施和标志等系列被动保护的能力外,还要从人性化考虑,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如遇到路侧有一定面积的块状空地、自然植被较差或废弃建筑空地等类似地方,开辟小型停车休息区,供沿线车辆休憩甚至观景;路侧余宽处理。这种方法是选择一些路侧条件好的路段,其路边空地不足修建停车区,但可以采取移去普通植被,对小空地进行适当整垫的方法,给行人提供简单的车辆检修场所。在设置护栏时,安防位置要尽量远离路面,尽可能为路面提供侧向余宽;整治路侧边沟。遗留巨型深边沟是国内山区公路所采用的传统模式,该种方式很不利于行车安全,特别对于路面宽度有限的山区公路更为危险。驾驶员常常由于紧急错车或操作不当而驶出路外,并且,深边沟的存在使得发生故障需检修的车辆不能跨越边沟,而只能占用部分行车道的宽度,无疑增加了车辆追尾的事故隐患。

三、结语

安保工程设置创新设计应以从根本上改善道路的行车环境、路容路貌得到极大改善、道路环境美观与和谐、设施设置更人性化为设计原则,以能为驾驶员提供更高的安全感为宗旨,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目的来进行安保工程设置。这样才能达到伤亡人数大幅度降低、人民财产受到保护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安保工程设施的设计应坚持融入先进理念、采用新型设施和技术、在项目进行中贯彻科学管理方法等观念,为国内交通安全科研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伟明,黄锐冰,公路安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广东公路交通,2005年增刊

作者简介:韦锦锋(1973-),男(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金城江公路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安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