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人相谐 情志合一

2009-01-05 10:01诸定国
新语文学习·初中 2009年12期
关键词:托物玉兰花紫藤萝

诸定国

托物言志是常用的写作手法,简单说来即以物写人,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的特征,寄托作者的情感或志向。作者将个人之“志”寄托于某个具体之“物”上,使“物”成为其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能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托物言志,是间接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之一。采用这一方法,关键是“志”与“物”要有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托物言志常借用比拟、象征等手法。

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礼赞》可谓运用托物言志方法的经典作品。在作者眼中,白杨树“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特征其实是北方抗日军民的共同品质。文章用七个褒义词热情赞扬白杨树一“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也是借赞美白杨树的坚强来赞扬抗日军民的品格,赞颂中华民族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民族精神。这种把“树”和“人”紧密联系起来,借赞颂树的品格来称赞人的品质。表达作者爱憎、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正是托物言志。

茅盾先生选取北方很常见的白杨树作为寄托“志”的载体,提炼出白杨树与北方抗日军民的共同点,巧用象征手法表达情感和志向,创作出这样一篇形神兼备的优秀散文。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也应当学习使用这种手法。使自己的文章在表情达意时更含蓄、更充分。

孤傲的优睢

五年级的时候迷上了玉兰花,我天天吵着让爸爸买一盆回家。被我闹烦了,爸爸终于抱回了一盆。我当时那叫一个兴奋呐:好香,好漂亮!

玉兰的新叶像是涂抹了一层油脂。滑滑的、亮亮的、软软的。嫩绿的颜色展现出生命的朝气,给人以惊心动魄的震撼。那绿,让我心潮澎湃。

整株玉兰上只开了一朵花。但这也足以让我兴奋了。修长白皙的花辫像是舞蹈者艺术品般修长柔美的手指,似展未展,一股幽香己然笼罩在我周围,其意境真恍若“犹抱琵琶半遮面”。花虽未完全绽放,但早已美得倾国倾城,我不禁向往起满枝洁白玉兰的胜景来。

从此我放学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她浇水,有时候还会兴冲冲地捉几条蚯蚓回来埋在花盆里,然后对着花株幸福地幻想:“这里开一朵,这里再开一朵……”脑海中满满的都是玉兰花。可事与愿违,尽管我已经赋予她足够的阳光、水分、营养。给予了无数的呵护和照料,玉兰花始终没有再开出第二朵。那朵花从含苞到绽放,终至枯萎,最后只剩花柄。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仅有的几片叶子也慢慢发黄、凋零。第二年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这株玉兰竞彻底死了,再也没冒出过新芽。我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

搬家之后爸爸买了许多花放在阳台上,我心里仍是惦记着玉兰,又缠着他买了一盆。那缕熟悉的清香重新萦绕在家中。上中学之后我不常回家,爸爸是个细心的人,比我会养花护花,他替我精心照料着我的玉兰。我企盼自己“点苞成花”的美梦能在这株玉兰身上成真。

每次回家,我都迫不及待地去阳台看望她,却始终不见她长叶、结苞,三个月之后。阳台上居然不见了她的踪影!原来爸爸见玉兰又慢慢枯萎,便把她扔到楼下的角落里了。我不死心,下楼看了看,的确,还是开始掉叶了。

我的心。凉透了。

可是奇迹出现了!

在无人理睬的阴暗角落,她居然孕育出了四个鼓鼓的花蕾。两个月后,我再回家时,两朵雪白的花已经绽放在枝头。在满目凌乱的野花野草之中,她们宛若商只纯洁的蝴蝶,静静地栖息着。我带着满身的清香与满心的喜悦,小心翼翼地将花搬上楼,生怕把她们吓得飞走了似的。我要给玉兰最好的环境,让她尽情绽放自己的美丽!有了玉兰的阳台上一下子又清香扑鼻,我开心得连走路都一蹦一跳的。

可没过多久,她又半死不活了。爸爸也不想搬来搬去。就把她扔在阳台上,从此不管。

我不愿意相信她的生命就此结束。心里存着一,最点期待。期待她像上次那样,于绝境中重生,散发出傲人的清香。果然,缺少了人的照料。她居然活了!洁白的小蝴蝶重新飞上她的枝头!

坐在阳台上,我看着她陷入沉思。或许她真的不需要别人的爱护,依靠自己的力量,她已经可以过得很好。“不自由,毋宁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风轻轻吹着她,她也不怎么动,挺立在哪里,无视周围低矮的植物。

暑假在杂志上看到一个自制书签的方法,我就去拔玉兰的小嫩叶,但总拽不下来。我一狠心,用力扯了一半下来。让我没料到的是,余下的一半嫩叶竟轻轻地缩了回去,慢慢卷起,好像在舔舐自己的伤口。我的心紧了一下,很难受,我弄疼她了!可每每我满怀歉意地看着她时,她又像受了伤的蜗牛,躲在家里独自疗伤,拒人于千里之外。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生长。又过了一个月,玉兰花已经开了四朵,是那种完全地绽放,宛若挥舞着水袖的戏子轻盈地舞蹈,肆意挥洒着自己的美。花瓣像被胶水随意粘在花柄上,微风一吹,便摇摇欲坠,让人心疼。但她的生命力是惊人的,即使经历了几场风雨,花朵依旧和花柄紧紧抱在一起,外界的干扰无法让她屈服。可只要有人触碰她,花辫就会毫不犹豫地落下。真是倔强的花啊,让我想到了古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子。

终于又有机会细细欣赏玉兰花了!花朵中间是长长的花丝,上面有红红的向下弯的小芽尖,酷似倒挂的飞檐。花瓣依旧是最让我倾倒的,纯白娇嫩,受不得一点点委屈的样子。稍微弯一点她就断,用不了一分钟,断开的部分就会变成棕褐色,我想那是她枯干的血迹。

不需要别人的呵护,顽强地生长;不屑于别人的赞叹,默默地绽放。或许玉兰花才真正诠释了“芝兰生于深林,不以元人而不芳”的含义。冷眼看待外界的变化,恪守自己的贞操;不屈从于别人,宁愿以自己的纯洁殉葬。这才是“君子修道立德,不因穷困而变节”。那样的清新淡雅,那样的超凡脱俗,那样的可望不可及,那样的清气满乾坤,让多少人神魂颠倒,如痴如醉。玉兰,拥有出水芙蓉般的圣洁和愤世嫉俗的冷峻,她在属于自己的角落之中静静地绽放出撼人心魄的淡雅之美。

玉兰,潇洒而孤傲的花中君子。

玉兰,拥有超凡脱俗的美,也拥有愤世嫉俗的冷峻和孤傲。在自己的世界,她肆意绽放。不屈服,不媚俗。她是花中的君子。小作者记叙了自己培育玉兰的经历,赞美玉兰纯洁、淡雅和孤傲的品格,表达了自己对美好道德的追求和向往。全文语言优美清新,对玉兰的描绘更是细腻传神。文章主旨鲜明,立意高远,小作者的思想深度和写作功力可见一斑。

1,含义

文贵曲。写文章往往不直陈其事,多借景借物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行文时如果融入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来状物,实际上就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具体方法

(1)细察其物,细绘其形之中暗寓的物的精神

直接说物的精神,未免过于苍白,也缺少形象感。文章多以形象感来打动读者,因此,用好托物言志的方法,必先写出物的形态。《紫藤萝瀑布》中便以大量笔墨描写紫藤萝开花的情景: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是绘其形,也是描绘其颜色;“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的“挨”“接”“推着挤着”是描

绘其动作;“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里以“帆”与“舱”作喻,细腻描绘了紫藤萝花的特征与形态;“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它的气味。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揭示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所以文章最后点出花之精神,实际上也是作者的情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2)细绘事物的生长环境,使生长环境也富有象征的意趣

陆游《卜算子·咏梅》一词虽短,但仍要言不烦地描写梅花的生长环境。

“驿外”“断桥边”是梅花生长的恶劣环境;“黄昏”“风雨”是作者见到梅花的时间及气候,“黄昏”让人超惆怅之情,而“风雨”自然就有人生的挫折之喻。对这样恶劣的生长环境进行描写,有助于凸显出梅花顽强的生命力与孤傲高洁的品质。

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一文用近两千字描写了火山口内的恶劣环境。

“四面均为悬崖,险岩峭立,怪石嶙峋。深处百十米。浅处少说也有三四十米,谷底开阔,散落着万年前山摇地动时崩塌下来的巨石”,没有阳光,岩石化作的泥土十分贫瘠,没有水分。在这样一个毫无生机的地方,鸟儿衔来的种子经过几万年的挣扎,在没有阳光的深坑里,竟渐渐地长成树木:“幽暗的峡谷里竟然柞木苍郁。松树成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这自然成了生命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们称其为“地下森林”。对恶劣环境的描绘,有助于突出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3)巧妙插入作者的生平,遭遇,将物与人自然地联系起来。形成人与物、最与情的统一

叙述自己的生平、遭遇,可以与写物的形态并行,最后两者交融;也可以最后含蓄点出,启人深思。

前一种情形如《囚绿记》。文章一开始就暗示自己身处日寇所占领的北平,囚于斗室,出行不得,急切地想南下到自由区去,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心情;行文之中,又穿插写常青藤不论遇到何种情形,都向着窗外阳光不屈地生长。两条并行的线索,实际上早就将人与物的遭遇捏合在一处,达到了物与人的生活状况、精神追求的统一。

后一种情形如《紫藤萝瀑布》,在行文即将结束时,点出十多年前树的遭遇以及自己家中所遇不幸,再以今日紫藤萝的茂盛作结,让读者联系作者的遭遇去理解紫藤萝的象征意义,韵味深长。

(4)通过意味深长的词语引导读者品味探究

有些作品中常使用一些意味深长的词语,从而引导读者细细品味,领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文章虽未明言,但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妙。

如《白杨礼赞》一文中出现“华北平原”,交待文章写于1941年,启读者深思。

又如《地下森林断想》一文,作者以一句“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作结,“种子”加上引号,含义就丰富了——它不仅是大自然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种子”,还指人类社会生活中遭受不公正待遇的“种子”。此时,联想到“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受尽命运的捉弄,自然就能领会作者为什么歌颂地下森林,为什么花费两千字的笔墨描写地下森林生活环境的恶劣了。

如果同学们在写作时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做到“物人相谐,情志合一”,写好托物言志的文章也并非一件难事。

猜你喜欢
托物玉兰花紫藤萝
春天到
美丽的紫藤萝
石灰吟
我爱玉兰花
我爱玉兰花
“物”绘人生“吟”新篇
紫藤萝瀑布
竹 石
紫藤萝
对视玉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