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莲 苏 倩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发展,作为企业重要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的供求同时也存在着一定得问题,因此,就目前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本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问题供求分析
0引言
从信息学的角度看,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利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手段,为企业内外信息需求者提供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信息系统,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既是报告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减少决策者所面临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
1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尽管会计理论和实务均有了很大进步,在会计核算空间上出现了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等;在报告体系上增加了现金流量表、预测表、增值表等;在核算手段上以计算机代替了手工;在会计模式上,有了物价变动会计和一般物价会计等。但这些并不能掩盖社会对会计信息的批评和指责,会计系统仍然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没有报告,历史信息占主导地位,这与决策的相关性相差甚远等等。总之,会计信息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问题。
2问题的初步分析
会计信息和企业的产品一样,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下面我们就从这两方面分析一下原因。
2.1会计信息的需求分析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用户群也逐渐变得复杂。从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环境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政府机构、企业职工、信息中介、客户及供应商等。
如果从受托责任观的会计目标来看,它是以委托代理理论为依据的,只有投资者、债权人、管理当局满足委托代理关系;而从决策有用观来看,信息中介、政府部门等似乎也没有决策的强烈要求。因此,无论是过去的受托责任观还是现在占主流的决策有用观,只针对相对重要的有限几类客户,即使会计人员已经遵循了各种规范,提供的财务报告也是不完全的,涵盖不了所有用户的需要。
再从会计信息用户的内部结构分析,即使相同的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各不相同。首先是投资人。有的投资人以证券市场为中介,有的投资人直接投资于企业。对于间接投资人来说,与其直接发生关系的是证券市场,证券市场是易变的,间接投资人的期望通常不如直接投资人那样稳定,所以其面临的投资决策事项更多、更重要,而考评用途就变得相对次要,这说明对间接投资人决策有用观的思想是有效的。但对于直接投资人来说,投资决策通常是一次性的,投资以后由于有协议约束,经管责任更重要了,因此,受托责任观的思想是有效的。并且,对于同一类型的投资者,由于偏好、财富、信念对财务信息的获取以及解释财务信息的技巧等方面有差异,他们对信息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其次是债权人。债权人类似于直接投资者,短期债权人关注企业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长期债权人更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用户的构成极其复杂,其外部和内部的差异性也很明显,这必然导致对信息需求的广泛性、差异性和易变性。由此可见,会计信息需求在结构上是广泛的、宽型的。
2.2会计信息的供给分析
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讨论会计信息的供给。
2.2.1会计对象过去一直认为会计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这样就只能以报告财务信息为主,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无法披露。
2.2.2会计环境由于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会计人员提出了大量的会计假设,把会计环境人为的确定化,虽然解决了一定问题,但同时也限制了会计核算的范围,缩小了会计信息量。
2.2.3会计目标会计理论界一直就存在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之争。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因此主张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根本目标是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财务信息,在时间上着眼于未来,逻辑上最理想的计价模式是公允价值,不过,由于计量技术的可行性问题,决策有用学派大多主张多种计量属性的并存择优,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与决策的相关性较差。
2.2.4会计核算范围虽然我们已对人力资源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有了深入研究,有一些企业已经采用,但距普遍实施尚远,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会计信息的供给范围仍很有限,与传统会计差别不大,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供求矛盾都大量存在。
3问题的再分析
分析其根本原因,会计至今还是一门“过程型”的学科。会计人员重过程轻结果,这有点类似于我国过去的计划经济。会计学家也认为“通过将确认、计量和传递过程普及化,不考虑谁是不是信息的利用者,而只考虑程序的适用性”。翻开会计学的教科书,通篇都是讲授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规则。借鉴商品市场的说法,会计仍然是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以需定产对会计深入研究和应用还不够。这种生产导向型的会计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需求的脱节,又由于程序和规则的固化、形成思维定式,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
4问题的协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会的需求和目前会计的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能力的局限主要是研究水平没有跟上需求,要缩小差距,最重要的就是从会计信息供给的质量和数量上入手。
4.1拓展会计核算对象,增加会计信息供给量现行财务会计的对象主要是反映和控制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价值运动,而决策者的决策最相关的信息往往却是一些不确定的信息。FASB在其概念公告N0.1中指出:“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人、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股利或利息的及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贷款等实得收入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安排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不确定信息主要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的。所以我们改变会计对象为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所引起的未来价值运动。”这种思想已有所体现,如资产就定义为“未来的经济利益”,只不过还强调“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引起的。
4.2变革财务报告模式,丰富财务报告信息
4.2.1在线报告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可以在互联网上设置网站,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定期更新的财务报告。在线报告大大缩短了财务报告传递的时间,增加了及时性。
4.2.2事项报告模式。现行的财务报告几乎都已提供通用的综合信息为主,没有按使用者的需求编报。为了满足个别用户的需求可选用事项报告模式,企业只将原始数据传输给使用者,由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的综合。
4.2.3多元报告模式。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同一经济业务可以按照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处理,由此得到不同的信息,使得单一信息多元化。
4.3改进会计模式,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决策是面向未来事项的,因此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往往是一些不确定信息。由于确认标准的严格,使现行财务报告不反映中度和高度的不确定信息,这就有必要改进确认的标准。同时理论上最合适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现行的多种计量模式并存只是权宜之计。
4.4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优化会计信息供给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经常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估计、判断和选择,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较高素质,就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见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