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009-01-04 09:59付小平
关键词:舒尔茨经济学资本

付小平

摘要:本文对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起和发展进行分析与研究,着重阐述了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流派。在理清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对西方的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形成发展

1人力资本的理论渊源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问世至今不到40年,但有关人力资本思想的火花,却不断在经济学文献中闪耀。包括配第、坎梯龙、亚当·斯密、萨伊、冯·图思、西尼尔、穆勒、法尔、瓦尔拉斯、塞德维克、恩格尔、李斯特、马歇尔、庇古和费雪等著名的经济学家都曾经从国民财富和国家实力研究、国家财政和税收研究、教育、健康投资经济意义分析、人口迁移经济效应分析、个人收入差别研究、战争成本和损失分析、人寿和人身保险研究等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提出和阐述过有关人力资本的观点和思想。

著名的古典学派代表亚当·斯密(Adam Smith)首先注意到人力资本问题。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提出了初步的人力资本概念。他说:“学习是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这样费去的资本,好像已经实现并且固定在学习者的身上。这些才能,对于他个人自然是财产的一部分,对于他所属的社会,也是财产的一部分。

继亚当·斯密之后,约翰·穆勒在其《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指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之前,对有关经济思想加以重视的又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原理》中对人的能力作为一类资本的经济意义提出了新的认识,“老一代经济学家对于人的能力作为一种资本类型参与生产活动的认识是十分不足的”。马歇尔一方面认真地研究教育的经济价值,主张把“教育作为国家投资”,教育投资可以带来巨额利润。但他又认为人是不可买卖的,因而拒绝“人力资本”这一概念。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以前,经济学文献中关于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想渊源非常丰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些研究领域及主要观点均可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其源头。

2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及评析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z)从50年代开始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连续发表了几篇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些文章有《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人力资本投资》(1961)和《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1960年,他以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身份在年会上发表《人力资本投资》的主题演讲,在学术界引起轰动。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主要指凝集在劳动者本身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劳动能力,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需要耗费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文中把人力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①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概括地说包括影响人的预期寿命、体力和耐力、精力和活动的全部开支i②在职培训,包括由商社组织的旧式学徒制:③正规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④不是由商社组织的成人教育计划,特别是农业方面的校外学习计划;⑤个人和家庭进行迁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机会。这些人力资本投资形式之间有许多差异。如前4项是增加一个人所掌握的人力资本数量,而后一项则涉及最有效的生产率和最能获利地利用一个人的人力资本。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

2.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及评价加里.S.贝克尔(Ga ry.S.Becker)被认为是现代经济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自1960年以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和《人力资本》。

如果说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可看作教育对经济作用的宏观分析的话、贝克尔则主要从微观进行分析。贝克尔在《人力资本》一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还重点讨论了在职培训的经济意义,也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的关系。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拓意义。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注重微观分析,弥补了舒尔茨只重视宏观的缺陷,注意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其理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他沿用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缺乏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分析,也缺乏对人力资本全面的研究等。

2.3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贡献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由于在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民收入增长所起的作用时,会产生大量未被认识的、难以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来解释的“残值”,丹尼森对此做出了最令人信服的解释。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精细分解计算,论证出美国1929年—1957年经济增长中有23%的比例归功于教育的发展,即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许多人认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全球各国教育经费的猛增,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丹尼森的研究成果。

从总体上看,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人力资本理论重新证明了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质量的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时期人力资本理论特点在于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本的形成途径及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同时,该理论把消费真正纳入了生产过程,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这一理论也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革命性的变化。

3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

3.1罗默的模型罗默在1986年发表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一文中提出了罗默模型。在模型中,罗默把知识作为一个变量直接引入模型。同时也强调了知识积累的两个特征:第一,专业知识的积累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分工的细化,工人能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专业化知识:第二,知识具有“溢出效应”,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知识也在不断地流通,每个企业都从别的企业那里获得了知识方面的好处,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知识总量的增加。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罗默建立了生产函数:Fi=F(kiK,Xi)

其中,Fi为i厂商的产出水平,ki为i厂商生产某产品的专业化知识,X为i厂商其他各生产要素的向量,K=ΣKi表示整个社会的知识水平总和。对于这个生产函数,罗默作了进一步的假定:①对于给定K值,F是Ki与Xi的一次奇次函数。也即,当整个社会知识水平固定时,单个厂商用专业知识及生产要素投入进行生产时,其规模收益不变。②从社会观点看,由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所以F值具有全球知识边际生产力的递增性,即对于给定Xi,F是K的递增函数。③单个厂商的专业化知识的积累是资本积累的减函数。

从罗默上述的生产函数及假定中可以推出如下结论:①当专业知识积累的递减速度大于全球知识积累的增加速度,那么,此时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状态。当个体知识的边际生产率等于折现率时,经济增长停止。②当专业知识积累的递减速度恰好等于全球知识积累的递增速度,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状态。此时,经济将按一常数增长。③当专业知识积累的递减速度小于全球知识积累的递增速度,则生产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增长率将以常数增长,趋向于无穷大,模型是扩散的。

罗默的这个模型虽然把技术进步内生化了,但存在两个明显缺陷:第一,这个模型是扩散的,因此,不存在均衡解。第二,该模型认为知识是资本积累的函数,这意味着一个国家资本越多增长就越快,而一般大国的资本总量总会比小国多。因此,逻辑的结论是,大国一定比小国增长快,这与经济现实不相吻合。

8.2卢卡斯的模型1988年,卢卡斯(R.Lucas)发表了著名论文《论经济发展的机制》,提出了经济增长模型。他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索洛的技术决定论的增长模型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形成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型。

其模型为:h(t)=h(t)δ[1-u(t)]。

式中h(t)表示表现为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h(t)表示人力资本的增量,δ表示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u表示全部生产时间,[1-u(t)]表示脱离生产的在校学习时间。公式表明:如果u=1,则h(t)=0即无人力资本积累;如果u(t)=0,则h(t)按δ的速度增长;即h(t)达到最大值。由此可见,卢卡斯在模型中强调劳动者脱离生产、从正规或非正规的学校教育中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将人力资本纳入了增长模型。另一方面,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经济增长模型中阐发其人力资本理论,将对一般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强调变成了对特殊的知识即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强调,从而使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数量化,极大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也使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4人力资本理论相关研究总结

4.1将对能力(ability)的研究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从而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空间。在人力资本理论之前,对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哲学和社会学领域。经济学家们在研究经济发展时,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物质财富的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发展的研究,在他们的理论中,能力更多地来自于天赋等外在因素。人力资本理论出现之后,能力具有了经济学的含义,并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4.2突破了资本同质性假设,提出了人力资本概念。在传统资本理论中,隐含着一个基本的前提假设一资本同质性,即所有资本都是相同质量的,它们之间只存在着数量差异,简单而言,即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这一假设使得传统资本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这一假设。它们认为,资本存在着两种形态,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本,称为物质资本;另一种是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等,称为人力资本。

4.3丰富了资本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经的资本理论中,只有物质资本一种形态。经济增长理论也依赖于物质资本的大小。这使得其不能够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理论正是针对这一困境而提出的。舒尔茨提出的研究结论是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33%,丹尼森得出的结论是23%(丹尼森,1987)。显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将人力资本纳入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有客观必然性,而且也使得资本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解释力增强。

4.4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当代经济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经济学。传统西方经济理论中,有少数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也曾把人所获得的有用知识作为国民的看待,也曾看到了人的知识、能力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和教育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但是,这些思想并没有成为经济学的主流,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本质来讲,人们仍是把物质因素作为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进入20世纪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的质量对经济增长所作出的贡献,舒尔茨等人正是对这一点进行深入的研究,终于形成了一套新的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该理论把由教育而形成和提高人的知识、能力作为经济增长的巨人源泉加以系统、全面的论证,在人力资本理论基础上,形成了教育经济学、家庭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新兴学科,使得经济学研究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

4.5人力资本投资属生产性投资的观点。人力资本主要是由教育形成的,如果把教育的结果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因素来看待,那么投资教育的巨大费用就不能看作纯消费,而应该看作生产性投资,承认教育具有经济上的价值,把教育费用视作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潜在的生产性投资,并不会贬低学校教育的价值,也不会与教育的其它功能产生矛盾。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人力资本理论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对于许多问题都缺乏深入的研究,对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侧重于经济因素,而忽视非经济因素如制度环境、文化等:注重人力资本形成配置,忽视人力资本配置中的核心,产权问题的研究,导致许多问题的解决找不到合适的路径。

猜你喜欢
舒尔茨经济学资本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研究
经济增长总体平稳 经济运行预期稳定
肚子里有个火车站(上)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雷人的经济学原理
读书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