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春
婚姻的法则恰恰不是以对错论成败的,只有两个人都抱着“你是对的,我也是对的,咱俩都是对的”这样的预期和信念去沟通,婚姻才可能幸福而长久。
这是一对中年夫妻。丈夫强先生是某县级机关的公务员,身体健硕声音洪亮,说起话来连说带比划;妻子莲女士是一家医院的护士,瘦弱寡言,语调低沉,一说话就流泪。他们是因为上高一的儿子拒绝上学前来咨询的,可是刚一落座,丈夫就诉起了婚姻之苦,早把儿子的事忘在了一边。
强先生:其实,我家的事不用咨询我也明白,都怨她。
你看看,谁家有这样的老婆?什么活也不干,做饭全是我的事。我一个大男人,吃了今天计划明天,整天提着菜篮子,在机关院儿里走来走去,没面子不说,还得锅碗瓢盆地做给她娘儿俩吃。这我也认了,可她总觉得我欠她的,不但连句好话也没有,还经常爱搭不理的。有时,她下班一回家,倒头就睡,能两三天不和你说一句话。
她这个人还净办伤人的事。就说洗脸的毛巾吧,她给自己和儿子买浅色的,单单给我买深色的,不就是嫌我吗?(这件事被他先后重复了四五遍)洗个衣服也把我的扔在一边。为这,我都做了好几次示范了。我洗衣服前,故意大声地说:“开洗衣机啦,谁有衣服快拿来一起洗啦!”她就是装看不见,下次还是不给我洗衣服。你说这还是不是一家人呀?
看人家的老婆,里里外外全行。我老婆在外面和谁也不搭腔,一个院子里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就跟没看见一样。在单位里,她和同事也处得不怎么样,回到家,老是说别人的坏话。
我就是不明白,都是女人,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别的女人咱不了解,就说我妈吧。我家在农村,从我记事起,我妈手里从来都不闲着,放下这拾起那,家里地里全靠她一个人忙活。从小我就没了父亲,只有我们娘儿俩相依为命,我妈什么时候都是把我放到第一,没让我吃过一点亏。老人家可真是要胸襟有胸襟,要善良有善良,对人热情不说,还特别善解人意,什么事都干在前面。你看看,我妈在我家住了十几年,直到去世,没和这么不通人情的儿媳妇红过一次脸。
我这媳妇怎么就这么不对路呢?
莲女士(流泪):今天当着咨询师,我也得说说我的委屈。
自从结了这个婚,我就像进了刺猬窝,整天这也不是,那也不对,没有一件事如他的意。结婚二十多年,吵了二十多年!我一张嘴就引来更多指责,所以干脆闭嘴了,省得打架。可是,我不说话也落不是。
好像这个家就没我的份儿,结婚第七天,他根本没和我商量,就把我婆婆从老家接来了,而且想不到一住就是十几年。直到最后养老送终,全是我床前床后地照顾,他一句好话都没有不说,还不停地挑三挑四。我和婆婆十几年没红过脸是事实,可是他只看到他妈的宽宏大量,独独看不到我的善良和隐忍。不是自夸,我这样的儿媳妇真的不多见。
我得承认,除了周末,我家的晚饭基本都是他做的。中午我回不来,在单位买饭和儿子一起吃,他自己吃。其实,我不是不想做晚饭,医院里下班晚,交接班又严格,我想走也走不开。他在机关下班早,离家又近,我不明白,做顿晚饭给一家人吃,怎么就这么冤屈呢?再说,饭后那一通洗洗擦擦,从厨房到餐厅,从来都是我的事儿。要是能让他不唠叨,我倒宁愿天天晚上回家做饭。
一家人过日子,除了做晚饭还有数不清的活儿要干,打扫卫生、洗衣服、采购,我干得再多,他也看不见,跟谁都说我不干活。我洗衣服要是偶尔落下他的一两件,你就等着瞧吧,连指责加示范表演,一连几个月都过不去。
在他的眼里,我哪儿都不对头:记不住身份证的号码;走路裤腿甩泥巴;浇花把水洒出来……这些都曾经被他在各种场合无数次地提起。我感觉他就像个苛求的家长,随时随地准备“修理”我。我这人性格比较内向,虽然不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可是也没有和人家闹别扭。记得我只给他说过一次我们科一个医生拿回扣的事,到了他那里,就成了我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相互间连这样的话都不能说,还叫什么夫妻呀?
他挑刺挑得我曾经想离开他,可是又觉得他人不坏,有时还特热心。老家来人看个病,帮人办点儿事,他总是尽力而为,从不心烦。可是,他怎么对我就这么不依不饶呀?
心理解读
在大多数婚姻里,抱怨的是妻子,逃避的是丈夫,这个婚姻却恰恰相反,是丈夫在不停地指责,妻子在千方百计逃避。
很显然,从小失去父亲的强先生缺少一个如何做丈夫和父亲的参照,没有学会在生活中作为一个男人,应该如何与家人相处。再加上他对母亲的过度认同,心中有一些恋母情结。带着这样的情结步入婚姻之后,强先生便会方方面面以自己的母亲为参照,来评价和要求自己的妻子,自然会觉得妻子哪儿都不对头,因为这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结果就是对妻子总体上的不接纳。
其实,婚姻里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是可以的,没有那么多的是非对错。可是,强先生为什么一直在和妻子论对错,争高低,以致妻子已经背过脸去,以沉默作答,仍不肯罢手呢?他为什么一定要在方方面面证明自己是对的,妻子是错的呢?
这可能源自他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在农村,孤儿寡母的生存压力非常大,强先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做了很多正确的选择,直到他考上大学,进了机关。所以强先生内心深处对正确与错误有一些绝对化的理解,认为人必须做正确的事,绝对不可以犯错;认为世界上的事不是错的就是对的,非此即彼,只有这两种选择。如此以来,他的性格中就少了一些弹性和宽容,比较爱认死理。
只可惜,这样的处世方式也影响了强先生在事业上的发展。一个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尊重的男人,回到家里,肯定会非常看重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对来自妻子的或尊重或不屑的态度肯定十分敏感。这样的争对错,在强先生的潜意识里,可能是:只有证明对方是错的、我是对的,才会让对方减分,给自己加分;只有利用对方的弱点不断打压对方,使配偶自惭形秽,才能保持自己在婚姻里的优势位置。
可是,婚姻的法则恰恰不是以对错论成败的,只有两个人都抱着“你是对的,我也是对的,咱俩都是对的”这样的预期和信念去沟通,婚姻才可能幸福而长久。
在夫妻二人的互动中,有一个有效的公式就是:“你的X行为越多,他的Y行为越多——相应的,你的Y行为越多,他的X行为越多。”你看,强先生越抱怨,莲女士就越逃避——相应地,莲女士越逃避,强先生就越抱怨,如此往复,会形成恶性循环,直到双方都痛苦不堪。当莲女士背过脸去不听丈夫的抱怨时,丈夫会感到受伤害,会生气,因为他感到被忽视了,还是被做错事的人忽视了。因为莲女士无法理解丈夫的愤怒,丈夫就会感到很痛苦。这种痛苦感又会增加心中的愤怒,变成更多的抱怨。这更多的抱怨,只会让莲女士更远地逃避。
事实证明,丈夫的抱怨和妻子的逃避都是一种无效的行为,要改善他们的婚姻,双方必须首先认识自己扮演的角色对婚姻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各自承担起责任,并且一定要停止各自的无效行为。
在这样的一种关系里,表面上看起来整天吵闹挑剔的人比较厉害,掌握着关系的主动权,其实,他只是一个关系的破坏者,因为真正掌握主动权的是采取回避行为的人。
比如莲女士,她可以放下心结,首先转过身,回应丈夫。毕竟不是每个女人一回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所以建议莲女士每天坐下来吃晚饭的时候,要夸奖饭菜做得好,告诉丈夫这让自己觉得很幸福,要表示心中的感谢。即使她已经被丈夫挑剔得无所适从,也要开始这样做。
而作为丈夫,强先生必须放弃对妻子先入为主的要求,停止抱怨。他不仅要从心理上接纳妻子,更要感谢妻子这些年来为家庭所做的一切,尤其对多年以来的挑剔向妻子道歉,请妻子原谅自己在新婚第七天就自作主张接来了母亲,并真诚地感谢妻子为自己的母亲养老送终。
一般说来,夫妻间的沟通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家长式的,以指责为主,多用“你”字开头,数落对方的不是;第二种是朋友式的,主要是分享,一般用“我”字开头,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第三种是儿童式的,不是耍赖就是逃避。
显然,只有朋友式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沟通,才能让夫妻二人在平等的互动中相互理解,相互渗透,共同成长。而家长式和儿童式的沟通只会让两个人相互伤害,渐行渐远。
这个故事里的夫妻二人,丈夫一直在用家长的方式与妻子沟通,妻子则以儿童的方式给以回应,他们只能生活在痛苦中。而这样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不过,随着夫妻间健康的、有效沟通的建立,家庭会变得日益和谐温暖起来,孩子自然会感受到这种温暖。心灵得到滋养的孩子,自然会回到他自己成长的轨道。
sdznxf@126.com
(编辑:张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