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莅
有爱的人生是幸福的。
美国兵和越南妻子
开学典礼过后,密大亚洲事务中心在一个公园内举行烧烤party欢迎我们。那天来的人大多是密大的老师,除了亚洲事务中心少数几位来自韩国的工作人员外,基本上是当地人。Party开始不久,来了一对夫妇。走在前面的是一位60多岁,身材高大、体魄健壮的美国男人,跟在后面的女子矮矮胖胖,黄色皮肤,头发花白,像国内街上常见的大妈。他们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随口问Gary,“她好像是个中国人?”
“不,是一个越南人。”
接下来,Gary给我讲了那对夫妇的故事。
越战期间,他在越南打仗,与她相识相恋。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家乡,娶妻生子,几十年来过着平静舒适的生活。忽然有一天,收到了一封来自越南的信。信是他从来都不知道的儿子写来的。从此他们联系上了,后来他离了婚,把她接来美国。
几句话,讲完了他们的经历。
但整个party,我的思绪却再没有离开他和她。环顾四周,清风吹拂,草木泥土的清香阵阵袭来,一片乡村田野气息。没有想到如此平静、安祥的地方,竟让我见证了这样一出荡气回肠、撼人心魄的故事。
看他们两人一前一后、一高一矮、一白一黄,在人群中穿过,默契地坐在桌前,我的心中一直在想:他们现在过得好吗?一个美国小伙,一个越南姑娘,在当时敌对的战事中,是什么样的特殊背景让他们相识相恋?队伍突然撤离,来不及与心上人告别,就此杳无音信,天各一方,他的心情会是怎样?战争结束,恋人突然消失,生下一个敌国的混血儿,背负着耻辱,她遭受着怎样的精神打击和生活的煎熬?几十年后儿子是如何在遥远国度寻找到父亲,父亲又是如何把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庭拆开,父亲的妻子如何面对生活的这一变故?他们两个人又是如何重拾几十年前的感情并协调异国文化冲突,学着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关系?
这里面肯定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跌宕起伏、戏剧性的情节足以写一部长篇小说,它引发的对战争、社会、人性的思考,在人们心中产生的震撼,简直就是电影《人证》的一个新版。
两个月后,我们参观华盛顿的越战、韩战纪念碑。“没有免费的自由!”(FREEDOM IS NOT FREE!),这是镌刻在华盛顿“韩战纪念墙”上的一句发人深醒的话。韩战和越战,都是二战以后美国人付出了重大代价却没有取得“胜利”的战争。两个战争纪念碑一反方碑高耸,令人仰止的传统,用黑色花岗岩石建成纪念墙。越战纪念墙,用表面打磨得可以映照出人影的黑色花岗岩,沿着地表呈“V”字形展开。黑色的花岗岩上按时间顺序排列着58000余位在越战中阵亡将士的名字,下面,摆放着许多鲜花和书信……墙体前面的小树林中,几组同样是以黑色花岗石作为材料的美军雕塑,真切地表现了美军士兵在面对一场目标不明、意义不清,代价巨大的血腥战争的迷茫和无措。
那些花岗岩上留下的冰冷名字,据说一个一个看下来,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但总能够看完。然而黑色岩石下那枝鲜红的玫瑰,白宫前摆摊卖货的越战老兵那困苦沧桑的脸,还有那一前一后悲欢离合夫妇的身影,诉说着那场战争的哀伤仍在继续。今天伊拉克的大沙漠中,美军士兵的鲜血仍在流淌,我设想,若干年后伊战纪念墙会建在哪儿?
中国婆婆
这是一次华人聚会,在哥伦比亚市的另一个公园内。说是公园,其实没有大门,没有围墙,没有人文景观,只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临近傍晚的阳光,依然是那么明亮和欢快,洒落在绿树丛中,映照在男男女女、大人孩子的身上、脸上……
聚会进行到一半时,不知谁说了一句:“婆婆来了。”
循声望去,一个身材单薄、眉目清秀的老妇人由一个瘦高的男孩搀扶着走了过来。人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婆婆身上,充满尊重与崇敬。
身旁一位中年妇女悄声对我说:“这位老人,98岁了,是上海人。我们这儿所有的人都叫她婆婆,陪她来的是小孙子。”接着她详细地对我诉说了婆婆那曲折坎坷的身世。
婆婆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任职,解放前夕,丈夫带着3个大孩子到了台湾,她与5个小孩子留在了大陆,最小的当时还在怀中吃奶。文革期间,她被赶到农村,受尽磨难,一个人含辛茹苦把5个孩子带大。她的丈夫此时在台湾已成高官,但念及夫妻的深情,始终孤身一人,尽管彼此杳无音信,等待绵绵无期……
在台湾长大的孩子先期来美国读书工作,大陆改革开放以后,他们把生活在大陆的弟弟妹妹接到美国,然后婆婆也跟着子女来美国生活。这时他们夫妇已是70多岁高龄,退休后的丈夫也要到美国与她共度晚年。眼看着苦尽甘来,一家人将幸福团聚,不曾想她丈夫在飞机上突发脑溢血去世,她只好再飞台湾,给丈夫送葬。夫妻终于相见了,却是阴阳相隔,就此诀别。
这是什么样的悲哀啊!然而婆婆面对生活的打击和磨难,面对这天大的人间悲剧,她的平静和坚强,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后来的几十年,婆婆一直在充满爱心的施善中度过。周围居民,谁家有困难,她主动帮助。新出生的孩子都穿过她缝制的婴儿衣,吃过她做的点心和饭菜。虽然她现在已是近百岁的老人,但每天还做针线活,为新生儿做鞋做衣,缝制百衲被。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啊!我不顾礼貌,长时间观察着婆婆。虽然她年事已高,但眉眼依然秀美,透着柔和的目光,精致的双唇微翘,笑容始终镶嵌在脸上,沉静中散发着从容、优雅、高贵的气质,令我想起陈丹燕笔下那些历经风霜、宠辱不惊的金枝玉叶。
这又是一出战乱演绎的传奇人生。试想多少人能在那样动荡艰难的日子里用一生为那遥远未知的亲人相聚而守望和守护?突遭厄运时她的镇静和坚毅,漫漫长日中她那份安祥和平静,源于她心中有爱,源于她坚守的精神家园。
zhaozhen1996@sina.com
(编辑:赵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