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中的感情留人

2008-12-29 00:00:00纪锡和
中国教师 2008年8期


  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价值主流,同时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以人为本,学校管理也不例外。学校管理就是对学校的人、财、物的管理,最关键就是对人——教师的管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根本”等都说明教师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中学校长首先必须做好教师这篇文章!为此,相应出现了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等策略。笔者认为,要做到既留得住人且又能可持续地发挥人的最大潜能,从而实现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而成就教育事业,最主要的应是感情留人。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学校管理经历,谈谈如何实现感情留人。
  
  一、校长师德要高尚,让人因恭敬而尽职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要真正发挥灵魂的作用,让人因恭敬而尽职。要做到这一点,校长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素质。
  一是思想政治觉悟高。宏观上,校长必须始终站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知荣明耻”,保持不畏强权的浩然正气和激昂的改革锐气,坚持改革促发展,与时俱进地把握时代的脉搏,让人如沐春风地感悟到不竭的精神动力;微观上,校长应立足校情,总揽学校全局,准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描绘学校的发展蓝图,为教师指明前进的方向,并为之不懈奋斗。
  二是职业道德修养高。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因而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处处做教师的表率;胸怀宽广,廉洁奉公,“心底无私天地宽”,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保持一身正气,使人“不令而从”。
  三是人际关系和谐。校长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事实证明,当教师把你当成良师益友时,许多事情便自然地达成一种默契,学校工作便步上良性的运作轨道。
  
  二、校长识才要及时,让人因感动而尽职
  
  “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校长要克服晕轮效应、定势效应、首因效应(先入为主)等识人的主观障碍,及时识出“千里马”并委以任用。事实上,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总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眼光的校长总是能见人之所长,用人之所专,不因“小恶”而掩蔽人之“大美”,扬长避短地使各类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校长有了这样的识人之道,学校的各类人才便能及时被起用,学校的人才资源就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年教师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都进一步增强,价值取向也发生一定的变化,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校长仍以老眼光看人,很容易把这些也当成是缺点。事实上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渴望其自身价值能得到关注、体现,其工作能得到肯定。一旦被校长关注、理解,教师就会受到莫大的感动,从而全心全意地为学校工作拼搏。
  
  三、校长用才要艺术,让人因自豪而尽职
  
  合理使用、整体优化、长短互补是校长用人艺术的核心,为达到用人的最佳效果,校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现实中校长有时会不经意地带上有色眼镜看问题,或用个人感情定亲疏,亲者用而疏者避,从而埋没一些人才,导致决策失误。因此,校长必须“不拘一格降人才”,力求任人唯贤,用人不疑。
  二是大胆用人,“压”其成长。人的潜力是巨大的,如果激发得好,则力量无穷。校长要信任且不断创造条件,让“新”人能脱颖而出,实现人才的可持续更替和发展。
  三是授权善用,把握尺度。校长在治理学校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他一个人不能包打天下。校长要把自己定位为学校的精神领袖,把权力恰如其分地层层下放,让下级在感受到校长精神力量的同时,体会到因为被校长信任而“授权”,借此激励学校各部门及其成员的斗志和信念,并借助信念这一力量,使学校的所有成员为共同目标而奋斗。
  
  四、校长育才要倾心,让人因感恩而尽职
  
  人才需要培养,尤其在知识更新、社会进步越来越快的今天,社会对师资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理论素质、业务技能素质、教育科研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要主动承担起对青年教师再培养的任务,让其感到自身的进步有校长的一份心血,从而感恩地从命。校长要亲临教学第一线,启动“传、帮、带”工程,使新老教师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校长要重视教师的进修、培训,并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函授。另外,校长还要精心构筑科教研的平台,让教师有训练技能、展示实力的机会。
  自2002年,广东省普宁市师范转制成中学后,短短三年便获得“揭阳市一级学校”的称号,取得这种成功,青年教师功不可没。由于师范的转制,前三年分配、调进我校的新教师约占全校教师的一半,为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我一方面启动“传、帮、带”工程,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有计划组织教师到外校学习取经,或请专家开设讲座,同时精心组织各类竞赛活动,让教师得到充分的锻炼,营造出浓烈的竞争氛围。这样,很快便有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由于深感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因而多数都能“安教、乐教、善教”,切实把学校的工作置于首位,这使得中学办学很快便走上教育的快车道。
  在以人为本的背景下,“感情留人”是核心,但是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还要辅之以制度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等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有希望构建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实现我们预期的管理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普宁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