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将学生身边熟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资源开发出来,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并将课堂所学知识用于解决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转化成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挑战新问题的勇气,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旗杆与教学楼内的三角函数
学习了三角函数这一章之后,请学生自由组合成三个小组,教师事先准备好测角仪器、尺子等。请同学们抓阄:第一组,测量一下教学楼的高度;第二组,测量一下旗杆的高度;第三组,测量一下整个楼梯高度、每个台阶的高度、坡角。要求每个小组分别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图形、配上文字自编一道数学题,并说出各自的解题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最出色的定为优胜组。虽然这些任务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但学生的热情很高,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和争当优胜组的激励下,学生没有一个偷懒的,有拿尺子测量数据的,有在本上记录数据的,有绘图的,有配文字编题的。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转化成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相互协作中进步,在互帮互助中加深友谊,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在密切配合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究。
二、班级选举中的频数与频lJ6/talHXhY9y7wD1M0MUg==率
我班周会进行班委会选举,班主任宣布实行无计名投票选举,先选出班长一名。学生投票后,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对全班学生投票结果唱票登记,结果学生张某在全班50名学生中,赢得了40票,以最高票当选班长。请问:学生张某在全体学生中支持率是多少?那么40就是数学统计中的频数,40/50=0.8=80%,0.8就是频率,80%就是学生张某在全班学生中的支持率。这样从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引入数学有关概念,学生印象会更加深刻,理解会更加透彻。
三、国旗中的全等与相似
在学习相似形时,可以这样引入: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升国旗,同学们对此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奥运赛场上,运动员夺得世界冠军,国旗在奥林匹克上空冉冉升起,民族自豪感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油然而生,请同学们观察:
1.国旗中四个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也相同)
2.国旗中大五角星与小五角星形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这样既复习了全等形,又引出了相似形。在学习了相似比之后,发动学生动手测量一下,学校常升的那面国旗的长、宽,大小五角星的尺寸以及在国旗中的位置。请学生自己按照一定比例,自制一面小国旗,并涂上颜色。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还非常自豪。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灵巧性,又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运动赛场上的二次函数
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景:我班学生王某,在学校运动会上,曾获得学校跳高、跳远冠军。那么请同学们画出在跳高、跳远过程中,运动员从起跳、最高点、落地,身体所运行的路线。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成一个点,那么这就是二次函数图象。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趁热打铁,请他们在练习本上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用平滑的曲线)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