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要选择方式

2008-12-29 00:00:00王学云
中国教师 2008年22期


  付出爱心的最高原则是保持受施者的尊严。
  ——题记
  
  “王老师:您好!我是余晓刚,我已经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我会继续努力的。请您放心。”读着这则短信息,我终于放下心来,更是由衷地替他高兴。我相信这个自尊的男孩子会一如既往地用他的坚强、执著和努力开创出自己的美好未来!他是我四年前教过的一名学生,一名特殊的学生,今年大学毕业。我在祝福他四年学业有成并顺利找到一份满意工作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内心深处对他深深的谢意。是他教会了我选择爱的方式,让我在此后的教学生涯和为人处事中领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要付出爱,更应该懂得怎样去爱。
  那是我第一次接手班主任的工作。暑假过后新学期伊始。原来的班主任因工作调动,学校安排我接替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作为该班科任老师相对了解班级以前的情况。学生已经到了高三,我深感压力重大,暗下决心,一定和班作业组的老师们齐心协力把这个班搞好,让学生们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取得佳绩。然而,开学的第一天便是当头一棒,班里的第一名余晓刚没来报到。我以为可能有什么特殊情况临时耽搁了,他会很快打电话过来。可第二天,仍没有任何音信。我询问了他最要好的同学,又打电话请教了他的前任班主任,了解到他家庭背景较复杂。父母离异,现在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身体状况不好,家里生活可能比较困难。但他个性很强,从不向老师和同学过多表露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大家知道的并不是很多。在我的印象中,晓刚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尤其喜爱体育活动,成绩从来都是年级的前三名。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感觉特别放心,也就没有过多注意他的其他方面的情况。到了第三天,我实在坐不住了,放下手头所有的工作,请示了学校的有关领导,约了另外两位科任老师打车前往他家。这是一个并不十分偏远的小村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很快就到了,然而,当我们几经打听终于来到他家门前时,门上的一把大锁立刻锁住了我们几个人的心情。既没到校,也不在家,他到底去哪儿呢?通过向一位邻居大妈打听,才了解了他整个暑假的状况:父亲外出打工一直没有回来,他一个^在家度过了长长的假期,白天帮人整理、装运蔬菜,晚上看书学习,自己从未吃过一顿像样的饭菜,干活回来顺便买回几个馒头和一点咸菜,到邻居家拎壶开水,假期就是这么过来的。“这几天快开学了,听他说准备准备要回学校,已经不再去干活了。”大妈在向我们解释的同时发出了无限的感慨:“这孩子生性乐观,遇上这么多难事都挺过来了,有志气呀!”邻居大妈的话让我们震撼不已,这么大的困难他从来没向学校和老师透露半点,而且在学校里总是那么阳光地努力进取着。更让我们惭愧的是对自己学生的这种状况竟然一无所知,大家都沉默了。中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空气又闷又热。老师们有些着急,准备分头去找,因为已经十二点多了。正在这时,反锁的大门突然敞开了。“嗨,余晓刚,这不在家吗?怎么在家里还锁门呢!”老师们又是高兴又是疑惑。晓刚看到自己的老师,吃惊的背后是一种难以表达的复杂表情。“老师,我本来再等一天就要去学校的。”他说话的声音很低。“你都急死我们了,也不打个电话。”我们边说边走向屋里,晓刚没有吭声,默默地跟了进来。然而,进了屋的老师再也说不出一句话。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呀:堂屋内的一口大锅生满了厚厚的铁锈,菜板上的一把豆角早已干瘪,整个屋子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学校统一发放的那顶雪白的蚊帐。还有摆放整齐的几摞书。我无法再看下去,胸口已被堵得满满的,强忍的泪水还是流了出来。我用班主任的身份要求他立即收拾东西马上回校,其余的就不用管了。原来他迟迟没有到校的原因是因为这学期的学杂费到现在还没有着落,父亲说好这几天领了工钱就给他送回来的。
  回校后,我把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了学校领导,学校对此非常重视,校委会研究决定免除他所有的学杂费,我甚至还准备在全班范围内发动一次“献爱心捐款活动”,以减轻他生活上的负担。当我把我们班几位科任老师凑的钱交给余晓刚时,却被他礼貌地坚决拒绝了,“老师,学校免除学杂费已经令我很不安了,我无法承受这么多。父亲已经托人捎来了生活费,足够用的,请您还给老师们,并代我谢谢他们!”他的脸涨得通红,但语气里透着坚定。我的心禁不住一颤!是的,我只是在尽着一个老师的责任,只是想到了他经济上的困难,而从未站在一个十七八岁的自尊要强的男孩子的角度去认真想一想他的感受,我幡然省悟了那天他开门时一刹那的复杂表情,他真的不想在老师面前呈现自己的窘迫,也回想起这些天来课堂上他躲闪的目光和好久未见的阳光般的笑容。他不想与其他同学不一样,不想“享有”这特殊的照顾,不想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对他怜悯的眼光。一个充满自尊好强的男孩子,在他的心灵深处实在难以承受这双重的重压。我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可这又怎能弥补他内心遭受的伤痛?幸好,准备在全班发动的捐款活动还没有开展,否则我真的很难想象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件事情,对自己以前的诸多“爱心”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以后的日子里,每每看到电视上出现这样的场景:孩子因家庭贫困无力上学而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他们在镜头前常表现出一种手足无措的窘态,我总会感到一股无言的心痛和丝丝的酸楚,继而会想起一幅幅令人感动的画面:在飞奔的列车上,一位母亲用“特殊的方式”教会了一个乡下孩子如何开启一瓶易拉罐;偏远的一座小镇里,一位书店老板总是以“今天正赶上特价”的方式把“幸运”留给那些囊中羞涩的爱书人……同样是爱,他们选择的方式更让人刻骨铭心。作为一名老师,付出爱心是起码的要求,选择恰当的爱的方式则是更高的一种境界!感谢晓刚!
  
  (责任编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