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

2008-12-29 00:00:00孔庆河
中国教师 2008年22期


  各位老师:大家好!
  在我看来,为人,感到快乐方为成功的人生;为师,感到幸福方为成功的教师。希望大家都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幸福,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感呢?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在我看来,这“诗意”就是一种快乐幸福的感觉。而教师更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地球上,因为教师是人类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人类中的优秀分子组成的群体。
  教师的幸福感绝不是乞丐似的无忧无虑,那是一种麻木;绝不是流浪汉似的随遇而安的泰然安然,那是一种无奈;也绝不是富豪似的挥金如土的纸醉金迷,那充其量是一种皮囊之娱!
  是的,教师的幸福感远远高于那些吃穿住行等物质方面的享受。教师的幸福感应该是教学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心理满足感,是对教育意义深刻认识的理性审美感,是自身价值在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实现的精神自豪感——这是一种只有在事业的追求中才能感悟到的心灵愉悦与精神享受。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呢?
  第一,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是对教育的意义有着深刻认识的教师。
  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的,我们自己虽然不是太阳,却能够在学生的心里播撒知识的阳光、智慧的阳光!这让我想起了央视10套的一句广告词:“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
  这足以改变人生命运的知识是靠谁来传授的呢?靠你——教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一生。对一个人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吗?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一切希望的所在。你改变了他们的孩子的命运,你就是他们的上帝!能改变自己学生的命运,能让他们的家庭充满希望,你想想看,这难道不光辉吗?难道不值得自豪吗?为此你不会感到一种巨大的幸福吗?
  再扩而大之,教师不是孤立改变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实际上是改变一代人、一个民族的命运,教师是掌握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人。有位名人曾说过:与其说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政府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在我看来,这种说法只对了一半,应该说更重要的是掌握在教师手里。美国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加尔布雷思这样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类文明的火炬正是因为有了教师才得以一代一代地承传下来,人类文明的进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才得以不断地推动和发展。由此看来,教师不但光荣,简直可以说伟大!
  第二,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是有梦想和事业追求的教师。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个性的时代,一个独立的时代,一个自由的时代,一个浪漫的时代。但是,个性的时代不是个体的时代,独立的时代不是孤立的时代,自由的时代不是自私的时代,浪漫的时代不是散漫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尤其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坚守精神的家园,坚持事业的追求。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多少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追求,甚至丧失了良知。一个社会的所有人群都可以丧失良知和追求,唯有教师不可以。原因很简单:你是影响下一代的人,你是掌握民族未来的人!一群教师如果迷惘,这个学校就非常可怕;一个民族的教师如果迷惘,那么可怕的将是整个国家!
  上海特级教师毛荣富曾说过:“认识的肤浅和思想的苍白是这一代中学生的通病。”这难道不也是教师素质的一种折射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我们有怎样素质的教师群体,就意味着将来有怎样素质的国民。教育不是简单的教案、教法,上课、辅导,也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教育应该唤醒孩子们的生命意识,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尊严’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够自信地面对明天,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充满热爱!而要使学生达到这样一个的高度,我们教师自身难道不是首先要达到这样一个高度吗?
  在赴江苏洋思中学考察时,我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巴陵胜状水汤汤,洞庭名楼月晃晃。千古范翁名句在,而今谁人登岳阳?也曾写下过这样的一首名为《房子》的小诗:一套两套三套,新房大房好房,灵魂却找不到栖息的地亢到处流浪!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就在事业之中,除此而外,无甚意义和价值可言。
  教师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应该是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追求卓越。教师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追求,没有事业上的理想,是很可怕事情,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第三,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必定是不断成长、不断超越自我的教师。
  联想集团有一句广告词:“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在进步。”当第一次看到这句广告词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扪心自问:我在进步吗?每一天我都在进步吗?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发展自我。
  由此,我也联想到我们的一线教师是否也在不断地进步?(说实在话,我对此是很忧虑的。)在与众多老师的接触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老师的“革命上进心”是很可怜的。在我看来,教师最可怕的就是停滞不前,与时不进,故步自封,思维僵化。新课程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师是否也在不断自我发展呢?就这个方面的一点感觉,本人写了一篇小文章,今天不揣浅陋,读与大家听一听。
  
  为树驻足
  
  我与妻常常在曲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散步。听人说散步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取得锻炼的效果。于是,我们散步的时候总是步履匆匆,就仿佛是去赶火车。有时遇到熟人,也是老远地用手势打个招呼而已,很少放慢脚步,更不要说驻足了。
  然而,时常让我驻足的却是一棵树,一棵大树,一棵称得上伟大的白杨树!
  不知道为什么,我常常将树与教师联系起来,觉得教师就像树,树就像教师。但是,又觉得他们之间又有很大的不同。有什么不同呢?树,具有一种精神,一种教师所不具备的精神(这里绝对没有对教师不尊或者贬损教师的意思)!
  树从一出生就开始成长,不断地成长,始终在成长。她抗拒着雷电的袭击,抗拒着狂风的抽打,忍受着烈日的炙烤,忍受着干旱的煎熬;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从不畏惧,从不妥协。一旦有一次小小雨水的沐浴和滋润,她就抖落一身的风尘,又开始成长了!树从一出生就开始成长,树的一生都在成长,都在不断地成长,她成长了一生。
  树将自己的根须深深地扎入泥土,扎入大地,伸展到东西南北、四面八方,不断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料,不断地积聚力量,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争高直指,奋发向上,努力成长。树一直都在成长,永远都在成长!成长是她生命的旋律,成长是她生命的主题,成长是她生命的真谛!
  这使我常常自问:我们的生命之曲是否也在一直奏响着同样的旋律?为什么我们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停止成长了呢?停止了吸收“大地”“泥土”“空气”中的水分和养料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了呢?为什么我们早早地就将自己生命剩下的时间用来美化另外一种外壳,使它成为丑陋的茧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像树那样不断成长、永远在成长呢?
  树是我们的榜样,我们应该好好地向树学习。
  如果生命是一棵树,愿大家的生命之树每年都长出一个美丽的年轮!每一年都将她的内涵扩大到一个新的更大的圆!
  第四,一个有幸福感的教师,必定是坚持读书与思考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不知道您现在是否还读书。我个人认为,读书或者不读书,都只需要一个理由,那就是需要或者不需要,此外无须再列出什么时间问题、条件问题等任何问题。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看一组数月之前我在网上看到图片——《贫穷挡不住渴望》。这些天来我一直不能淡忘图片中孩子们求学的情形,一直不能淡忘图片中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我的心一直被这组画面紧紧地攫住,它使我自省,也使我自警,面对这些孩子,我感到深深的愧怍。
  大家看,没有教室,他们就在露天的院子里上课,就在山前的土坡上上课;没有课桌,他们就趴在自带的小木凳上上课,就趴在低矮的石头上上课;连凳子也没有,他们就站着上课!为了求知,为了读书,这些孩子们冒着严寒,忍着饥饿……我忘不了升旗仪式上孩子们深情注视国旗的眼神,那眼神充满着庄严、充满着神圣、充满着期盼。我想孩子们注望着升起的国旗,也一定注望着祖国腾飞的明天和未来;伴随着国旗升起的一定也有孩子们的希望和理想!
  相比他们,我们一般都有优越的读书条件。但是扪心自问,我们每天究竟有多少时间在读书?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
  不必说什么飞速发展的学习化社会要求它的每个成员都要不断地学习,也不必说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发展自我,更不必说中国人一年的平均读书量仅仅是0.7本、韩国人是7本、日本人是40本、俄国人每5个家庭一套《普希金全集》的数据对比,单说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读书怎么教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条件不用、有书不读,岂不白白顶了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虚名?面对这些孩子,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愧怍。
  在这种愧怍的心理作用下,我要求自己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每天必须读一篇文章,每周必须读一本杂志,每个月必须写一篇文章。到现在一算,嗨,还真有十多篇文章见诸报纸或杂志呢。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习惯,读书是一种需要,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是一种超越,读书是一种快乐。我想你如果对这个社会、对这个时代、对这个国家、对这个民族、对自己的工作还怀有一种庄重而深刻的责任意识的话,就不会在酒桌上、在应酬中、在云山雾罩的闲聊中任意挥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时间;你如果感到时代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就不会不感到读书学习的紧迫与压力;你如果不想使自己的专业停滞落后、使自己的思想意识锈钝麻木,你就会坚定地放下酒杯捧起书本、放下扑克拿起笔来、离开酒桌牌桌走向书桌!
  武汉作家池莉从法国回来后,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记者问:“在法国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常有读书会,你认为它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呀?”答曰:“是活着呀!他们不读书就无法生活。”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教育工作者基本的生活方式,这不应只是学者们的共识和倡导,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选择。克服浮躁,捧起书本,在阅读中与大师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然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在对话中丰富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超越自己!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师正道是读书!
  当我们对事业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执著追求,为了实现我们的追求,我们就会不断地发展自我,要发展自我,我们就会不断地读书思考;我们的读书思考会促进我们的自我发展,自我发展会使我们更加执著地去追求,执著追求会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业的伟大意义。最后送大家两副对联: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求
  知足常乐非论学 贪得无厌好读书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既然我们的生命已经注定和教育血脉相连,那就让我们的生命在教育的舞台上轻舞飞扬,舞出她的风姿,舞出她的美丽!
  愿我们的生命因教育而美丽,愿我们的人生因教育而幸福!
  
  (责任编辑: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