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喻人 宣美宜情

2008-12-29 00:00:00刁笑萌
人民音乐 2008年4期


  
  今年元月八日,敬爱的音乐教育家、声乐艺术家喻宜萱先生离开了我们,仙逝而去。望着三个月前我们在喻先生家里给先生过九十九大寿的合影,回味着她老人家豁达的气度、诙谐的谈吐、端庄的面容、爽朗的笑声,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依恋。
  喻宜萱先生的一生曾见证了20世纪中国的沧桑巨变,更见证了20世纪中国声乐艺术的历史发展。喻宜萱先生的声乐艺术生涯与20世纪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是同步的,透过这位世纪老人的人生历程,我们能够看到中国声乐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1909年,喻宜萱出生于江西萍乡,1929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声乐。1933年秋到南京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喻宜萱赴美留学,进入纽约伊萨卡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并在美国17个城市举办了独唱音乐会。1939年结束留学生活,回国执教。抗战结束后,辞去教席,专事演唱,先后在中国十几个城市举行巡回独唱音乐会,获盛誉。1941年秋至1945年冬,她又在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后改为国立湖北师范学院)音乐系担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1948年,喻宜萱受国际教科文组织委派,赴欧考察音乐教育。1949年10月10日,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十天,喻宜萱结束在欧洲为期一年的艺术教育考察后毅然回到祖国,并于一年后就职于中央音乐学院,担任声乐系教授兼系主任,直至1984年离任系主任一职,1989年正式从教学岗位上退休(1961—1984年还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在建国后40年中,喻宜萱孜孜不倦,辛勤耕耘,为新中国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以李双江、黎信昌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了关于“美声”教学的“喻宜萱声乐教学理论”和以“教书育人”为核心的声乐教学思想,并以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人格精神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喻宜萱先生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一名高等音乐院校的声乐教授,而她在每一次学习、进修之后又都选择了声乐教学,都回到了课堂。在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声乐教学生涯中,喻宜萱勤奋学习、孜孜不倦,教书育人、桃李满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纵观喻宜萱先生走过的九十九年,其声乐教学生涯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
  早期是1933—1949年。这一时期,喻宜萱先生树立了从事音乐教育、声乐教育的理想,初步掌握了从事声乐教学的知识、技能,并开始了她的声乐教学实践。
  1933—1949年的十六年间,喻宜萱先生所走过的路,无疑是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不断探索、求知、实践的路。第一,这十六年负笈欧美和在旧中国艰难从事教学及舞台实践的经历,使喻宜萱音乐普及的思想逐渐得以形成,从而为她回国后积极投身新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并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奋斗终身打好了坚实的思想基础。第二,负笈欧美使喻宜萱对西方专业音乐教育,尤其是西方的专业声乐教育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无疑也为她回国后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学科带头人打好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第三,旧中国六七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也使喻先生深刻感受到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接受好的艺术教育是何等重要。这显然也极大激发和增强了喻宜萱投身新中国音乐教育的热情。这十六年的经历成为喻宜萱声乐教育事业的铺垫。
  中期是1949—1984年。这一时期,喻宜萱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系主任,丰富教学曲目,编订教学大纲,编写出版教材,引进和培养师资,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后称“声歌系”)成为一个享誉中外的专业声乐教育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9—1984年的35年间,喻宜萱担任声乐系教授,并出任系主任,直到1984年卸任(1961—1984年,她还兼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一职),为新中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一位声乐教师,喻宜萱不断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出色的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
  喻宜萱不断地钻研声乐教学理论,撰写了《声音训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1980)、《有关声乐艺术的几个问题》(1981)、《美声歌唱》(1982)、《声乐教学漫谈》(1981—1983)、《法国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1984)等学术论文。正是在这种“学无止境”的境界中,喻宜萱自身的学养和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喻宜萱在建国后35年中,培养出了聂中明、胡静华、刘诵芬、周美玉、罗忻祖、陈瑜、文征平、郭凌弼、黎信昌、李光伦、李双江、赵春琳、汪明洁、张松益、薛明、张凤宜、周维民等等一大批声乐人才,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作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喻宜萱组织编写教材,制定教学大纲,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学科体系。从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伊始,喻宜萱就担任声乐系主任,故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师队伍的建设都UVDOpE1RTC6Bm/54C6aOJw==是她的重要职责。在建国初期,喻宜萱亲自动手编写教材,首先选取了“五四”以来中国的优秀歌曲,编写了《中国歌曲》(共4集)、《独唱歌曲集》、《声乐教学曲选》等教材,接着又和声乐系全体教师一起选取了西方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编写了《法国艺术歌曲》、《外国歌曲选》、《西班牙歌曲集》和《西洋歌剧咏叹调》(共5集)。这些教材体现出喻宜萱开阔的艺术视野,也体现出对中国歌曲的珍视。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到“文革”基本形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材体系。与此同时,喻宜萱还编写了教学大纲,使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在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课程配置、教学安排、教材选择等方面都体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喻宜萱知人善任、广纳贤才,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包括聘请沈湘、蒋英、王增福、李维渤等有舞台经验的歌唱家来校任教;选择周美玉、姜家祥、黄奎春、王秉锐等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选派郭淑珍、黎信昌、吴天球等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出国深造、学成回国任教。通过上述三方面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丰富完善的教材体系、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成为国际一流声乐教育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声乐教育家,喻宜萱为新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许多有历史意义的见解并逐渐被事实所印证。
  1949—1984年这35年间,喻宜萱先生逐渐从舞台转向讲台,将身心全部投入声乐教学之中,并取得为人瞩目的艺术成就,进而成为一个颇有影响的声乐教育家。但也不难发现,这一时期喻宜萱的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关于中国声乐艺术的论述,也或多或少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经受了时代的洗礼。然而,她又始终保持着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对声乐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民族声乐艺术的珍视以及教书育人的理想。透过喻宜萱这一时期的声乐教学生涯,不难看到一个从海外学成回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所表现出的热忱和奉献精神以及建国后35年中国声乐艺术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后期是1985年至2008年。这一时期,喻宜萱离开领导岗位,逐渐退居教学一线,潜心著述,撰文立说,为中国声乐教育事业的兴旺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1984年,喻宜萱不再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职务,1989年也正式从声乐教学岗位上退休。在1984年后的20多年中,喻先生虽已退休,但仍心系声乐教学,心系中国声乐艺术。这不仅是常给登门求教者上课,对声乐教育事业及青年歌唱家及声乐教师给予关心,更重要的是笔耕不辍,潜心写作,撰文立说,对自己一生的声乐教学生涯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对声乐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很深的学术性研究,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这一时期,作为声乐学者的喻先生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学术性工作。
  
  
  第一,对自身声乐教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这主要是编辑出版了《我与音乐》、《喻宜萱声乐艺术》两本专著。这两本专著作为两个论文集,刊载了喻宜萱卸任后撰写的《我与声乐艺术》的长篇回忆录,也辑录了曾在报刊上发表的论文(但进行了重新整理)以及1984年以后撰写的论文和译文。这些文字都体现出了喻先生的学养。尤其是作为回忆录的《我与声乐艺术》描述了喻宜萱的人生轨迹,道出了她一生与声乐艺术所结下的不解之缘。透过回忆录中朴实、清新而充满情感的文字,我们不仅能看到喻先生毕生从事声乐教育的心路历程,而且还能看到喻先生的声乐教学思想及她的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和学术理想。
  第二,对西方声乐文献的研究。这主要是翻译了三篇声乐论文:皮埃尔•贝尔纳克《声乐作品的释义和表演》(1985年译)、大卫•希夫《埃伦•佛尔谈声区统一方法》(1999年译)、马丁•贝恩海默尔《阿尔弗雷多•克劳斯》(2000年译)。后两篇文章是喻宜萱年逾90之后所译,而且都是《歌剧新闻》上发表的新文章。这表明,90高龄的喻先生还始终站在学术前沿。《声乐作品的释义和表演》严格地说是一篇音乐美学论文,它在中国的面世,也表明喻宜萱先生的学术视野已不限于声乐教学。西方声乐文献研究方面的成就还在于对经典作品进行教学阐述。这主要有《五首莫扎特的女高音咏叹调》和《六首法国艺术歌曲》两篇“教学札记”。这两篇“教学札记”不仅对作品进行了精当的分析,而且还对其中节奏、节拍、力度、速度、表情术语、情感表现、语言、发音都一一作了演唱和教学上的阐述,后者还详细介绍了歌曲的词曲作者。这些既展现出了喻宜萱高深的学养,又展现出了她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堪称声乐教学札记的典范。
  第三,编订《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人声与歌唱艺术”条目。1983年,喻先生受聘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担任音乐卷中“人声与歌唱艺术”部分的主编,直至1992年该卷出版完毕。喻宜萱对该部分框架、立条、分类进行了把关,并对释文一一 进行了审定。不仅如此,喻先生还亲自撰写了“美声歌唱”和“法国艺术歌曲”等条目。不难发现,该辞书中“人声与歌唱艺术”部分条目准确、严谨、通畅,并具有学术上的权威性,也体现出了喻先生良好的学风。
  喻宜萱是中国最早让国人感受到“美声”艺术的歌唱家之一,也是中国“美声”教学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喻宜萱的艺术人生对20世纪中国音乐的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无论是作为一位歌唱家,还是作为一位声乐教育家,喻宜萱在中国现代声乐艺术中的重要历史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一位歌唱家,她曾用美妙的歌声、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听众。作为一位辛勤的声乐教师,她精益求精,诲人不倦,体现出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崇高的职业道德。作为一位声乐文献翻译家,她翻译、出版的西方声乐文献达几十种之多,为“美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一位学者,喻宜萱勇于探索,笔耕不辍,成为中国音乐界一位名副其实的声乐理论家。
  喻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离我们并不远。她凝视着我们,关注着我们,期待着我们,看着我们这些年轻一代劈波斩浪、自强不息,勤于钻研、精于创作,恰似长江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连绵不断,永不停息,去开创中国音乐的一片新天地。
  
  刁笑萌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
  
  (责任编辑 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