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老虎”杨洁篪

2008-12-29 00:00:00
中华儿女 2008年4期


  第一次亮相尽显儒雅与真挚
  
  2007年4月27日,被任命为新任外长后几个小时,杨洁篪以低调、儒雅的姿态,完成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亮相。
  当天下午,杨洁篪身着深色西服,佩戴紫红色领带,架一副细框眼镜,面带微笑,首次以外交部长身份陪同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汤加首相塞韦莱。杨洁篪站在胡锦涛主席的身后,平静而庄重。当天下午,杨洁篪还参加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会见塞韦莱的活动。杨洁篪在会见结束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我将全力以赴,和其他外交人员一道,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外交工作搞好。”
  这天的上午10时30分,杨洁篪已经与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举行过会谈。10点刚过,众多记者就聚集在大厅内,“长枪短炮”也都早早架起,准备一览杨洁篪这位新任外长的风采。外交部二层的橄榄厅内灯火通明,枣红地毯从门口一直铺到刻有陕西兵马俑的壁画前,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国旗并立在两侧。
  10点半,杨洁篪准时地出现在橄榄厅,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他满面春风地上前迎接刚刚走进大门的麦凯先生,如同已是多年老友一般,两国外长用英文寒暄着,一直握着手,一起走到两国国旗前,合影留念。在会谈厅,杨洁篪站在门口和麦凯外长的陪同人员一一握手招呼,笑容温暖而含蓄。
  在与麦凯外长的会谈中,杨洁篪这样评价自己的前任:“我的前任李肇星先生是一位杰出的外交部长,我要向他学习。”对于自己的新工作,他说,我愿意与麦凯先生和其他各国外长一道,推动中加关系以及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杨洁篪的声音不大,但听起来很坚定且让人信服。
  仅仅几天之后,5月3日至4日,杨洁篪马不停蹄飞出国门,出席了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伊拉克国际契约会议”和“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在埃及“伊拉克国际契约会议”上,杨洁篪代表中国慷慨宣布,中国将免除对伊拉克政府的全部债务。他说:“中国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国际社会应以启动‘国际契约’为契机,切实履行有关重建援助承诺,帮助伊恢复并加强自身‘造血’机能,尽快使伊人民享受到和平与发展带来的实惠。”在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杨洁篪说:“中国坚定支持伊拉克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主张通过政治进程,以和平、民主的方式解决伊各派之间的分歧。中国赞赏伊拉克政府为实现和解、稳定局势所采取的措施,支持按照平等、开放原则加快伊拉克重建,努力改善人道主义状况。”
  会议期间,杨洁篪进行了16场正式活动,先后会晤了联合国秘书长、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盟秘书长、伊拉克总理以及埃及、韩国、英国、俄罗斯、美国、伊拉克等国外长,并与德国、日本、沙特阿拉伯、巴林、亚美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外长进行了友好交谈,还接受了有关媒体的采访,专程看望了驻埃及使馆工作人员。
  5月19日上午11时,杨洁篪履新后首次出席外交部“公众开放日”。一到橄榄厅,杨洁篪就笑意盈盈地向大家打招呼,并一一握手。虽然有外交部官员在现场维持秩序,但现场秩序却一度失控。这时,杨洁篪热情地招呼年龄最大和最小的来宾——一位75岁的退休干部和一位4岁的小朋友站到他身边,与他们交谈并合影留念。杨洁篪还主动弯腰与4岁的“小不点”董培轩和其他几个孩子说话,动人的场面顿时引来频繁的闪光灯。
  “中国的外交是人民的外交,是为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服务的,人民也是我们外交的基石和后盾。中国外交的力量来自于人民,智慧来自于人民,活力来自于人民。我们期待各界朋友给予外交工作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为外交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杨洁篪真挚恳切的讲话博得了在场来宾热烈的掌声。
  新外长在开放日表现出来的随和亲民、自信自然、热情幽默,让中国公众看到了他身上传承的外交前辈的优秀品质。人们相信,杨洁篪是中国在世界公众面前的一张新名片。
  上海滩的学徒工步入外交领域的最初脚印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杨洁篪出生于上海市黄浦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这个书香气息很浓的名字据说还有一段趣闻。这一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按照传统的说法,属虎之人性猛,杨父在其“虎”字头上加一个“竹”字,意在让其“刚柔相济”。
  小时候,每天早晨5点,杨洁篪被祖父叫醒开始伏案练字,纸的摆放、毛笔的握法、身板的位置都有严格的要求。小学6年,天天这么练。1963年夏,小学毕业的他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上海外国语学院(今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与王光亚(前外交部副部长,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是室友。谁能想到,当年那一上一下的铺位上就睡着外交部未来的两位高官哩。现在,他们两人被合称为“上外双星”。
  3年后,正当杨洁篪准备向高中进发时,“文革”浩劫猝然降临。狂热的浊流冲决神州大地上的一切正常秩序。工厂停工,学校罢课,派仗、武斗,标语、游行,杨洁篪在迷惘中度过了百无聊赖、莫之奈何的两载寒暑。1968年冬,当全国大小城镇吹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角的时候,杨洁篪侥幸地躲过了这场“红色风暴”,悄然来到上海浦江电表厂,成了一名小小的学徒工。
  以尼克松访华为契机,引发了一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外交高潮。面对外事部门由于“文革”而出现的青黄不接的局面,周恩来决定恢复派留学生到海外深造。于是,调集外语学校的学生至外交部以培养翻译人才。1973年,小青工杨洁篪有幸成为“文革”开始后外派的首批留学生赴国外深造,一同被选拔至英国公费留学还有乐爱妹(后任中国驻美大使馆参赞)等人。乐爱妹是位上海姑娘,后来成为杨洁篪的夫人。
  杨洁篪先入伊林学院学习,后来到巴斯大学进修,最后来到伦敦经济和政治学院(简称伦敦经济学院)留学。经过两年学习,1975年6月,杨洁篪从伦敦回国进入外交部翻译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外交生涯。
  外交部翻译室人才荟萃,号称中国译事界的“国家队”。杨洁篪在翻译室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以后的外交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后来回顾这段难忘日子时曾经深有体会地说:“当普通科员无法接触高层领导,当翻译则不同,可以亲眼目睹高层外交活动,学到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杨洁篪一口流利的英语以及他的勤奋好学给翻译室的同事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王弄笙大使曾带着赞叹的口吻说:杨洁篪非常用功,即使是短暂的休息,也手不释卷。
  1977年,民主党卡特入主白宫,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从中央情报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中国政府念及他曾经出任驻华联络处主任的旧情,邀请他及其家人访华,同行的还有后来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外交智囊昂特迈耶及后来在老布什政府出任国务卿的贝克等。此访问团与邓小平会晤后,被批准前往还没有开放的西藏参观。这是1949年以来中国政府第一次允许美国人进入西藏。此行杨洁篪全程担任翻译,为此与老布什一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他后来出使美国奠定基础。
  1979年2月1日早晨,在美国访问的邓小平一行自华盛顿登上美国总统专机“空军1号”飞向亚特兰大。在飞机上,邓小平心情愉悦。然而,身心最松弛的恐怕是邓小平身边的外交部美大司副司长朱启祯和翻译杨洁篪。昨天晚上,他们经历了一场紧张的外交谈判。
  原来,告别白宫的时候,邓小平将商议与美方联合新闻公报的定稿工作托付给外长黄华。中美外长又根据外交对等原则,商定由两位司长级官员来解决最后的文字定稿问题。美方代表是奥克森·伯格。在中国方面,黄华领着美大司副司长朱启祯和翻译杨洁篪来到邓小平面前听取指示。邓小平的话很简短,大意是,中美两国建交公报刚刚发表,现在没有多少新东西好谈的,现在要做的,就是坚持建交公报的精神。还有一点,就是争取把“反对霸权主义”的意思写进新的联合新闻公报。
  杨洁篪和朱启祯于晚间7时来到了白宫旁边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楼。谈判一开始,他们顿时发现处在一个相当困难的境地。他们的对手是“中国通”奥克森·伯格,奥氏身后还有一个隐身指挥官,每遇具体的问题,奥氏总会找个理由短暂离席。朱启祯和杨洁篪认为,不是布热津斯基就是万斯,在幕后直接指挥着奥氏的谈判。而朱启祯、杨洁篪他们却和代表团完全没有联系,连打个电话都办不到。这时,能够遵循的,就是邓小平的两点谈判指示。
  这场谈判异常艰苦,虽然不算什么顶级军机要事,照样字斟句酌,互不相让。谈判从晚7时持续到午夜12时,联合新闻公报文本终于最后敲定。杨洁篪和朱启祯完成了预定任务,于2月1日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明确表述了反对“霸权主义”的意思。走出谈判大楼,朱启祯和杨洁篪的心情非常愉快。
  20世纪80年代初,杨洁篪多次担任邓小平会见来访者的英语翻译。在此期间,杨洁篪学到了很多东西。他曾很有感触地说:“小平同志在谈话中总能驾驭谈话内容和方向,取得主动权。他讲话深入浅出,含义深刻,而且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结合,有幽默感,但是该坚决时非常坚决。”“我常常用心观察领导人怎样处理一些棘手问题,自己反复琢磨,教益很深……”
  
  每一次升迁背后的严峻考验
  
  才干加上勤奋,又有一口流利的英语,杨洁篪很快就得到长期负责美国事务的中国老资格外交官章文晋和韩叙的赏识。1983年,年近古稀的章文晋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乐爱妹夫妇随章文晋夫妇一起飞往华盛顿。当时,他是章文晋大使的翻译和秘书,使馆政治处的正、副主任分别是冀朝铸和张再。杨洁篪从这些外交前辈的言传身教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在这里,杨洁篪从二等秘书升为一等秘书、政务参赞,从稚嫩走向成熟。章文晋出身于书香门第,追随周恩来多年,富有儒者风度。杨洁篪多年耳濡目染,深受章文晋才智与作风的影响。章文晋病故后,杨洁篪曾深情地说:“章大使外交经验非常丰富,我起草讲话稿,他修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令我获益匪浅……”
  当年,章文晋十分重视研究美国情况。每天清晨,章文晋都首先阅读大量的美国报纸。因为美国有关报纸太多,章文晋实在难以——阅读,于是杨洁篪总是先看一部分,向章文晋汇报当天的重要评论文章内容,并提出哪篇文章可看或必须看。章文晋的夫人张颖回忆说:“杨洁篪夫妇是和我们同住在大使馆官邸的惟一外交官。他年轻,英文很好,工作勤奋、能干,头脑清晰。他们夫妇二人对大使很尊重,也给章大使很多具体帮助。从年龄上看,他们像父子两代人,却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回国后,杨洁篪调任外交部美大司参赞兼美国处处长,正式主管对美工作。在突破美国“六四”对中国的制裁问题上,杨洁篪再次显示了自己的才干,并受到了当时外长钱其琛的欣赏。不久,杨洁篪先后任外交部美洲大洋洲司副司长、驻美大使馆公使、外交部部长助理。
  2001年2月16日,杨洁篪被任命为第七任中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他对美国的了解既深刻又老到,与美国社会各阶层都保持着广泛的联系。但杨洁篪刚出任驻美大使不久就迎来了严峻的考验。
  2001年4月1日,中美撞机事件猝然发生,在事件原委尚未调查清楚的情况下,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片面把责任推卸给中国方面,并且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中方立即释放被扣留的24名美军机组人员,中美关系顿时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撞机事件之初,小布什在白宫草坪接二连三讲话,立场强硬、霸气十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机员。在此情势之下,第一线外交官如何因应变化,表达政府立场,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因为如此,杨洁篪一改往日的温文尔雅,曾在一日之内4次奔走于美国国务院、国会与中国驻美大使馆之间,表达中方立场。据当地传媒报道:“自从4月1日撞机事件发生以来,杨(洁篪)大使成了美国白宫的常客。”他还一天两次出现在美国电视荧光屏上,阐述中方看法。接受CNN采访时,他通过美国日常生活的简单道理,通俗浅显地说明撞机事件的是非曲直:“就拿美国举例来说,有一个家庭,一所房子,一个前院,有一伙人总是在这家门前的街上开着车徘徊,不到你的前院,但就是日日夜夜、月月年年地在靠近前院的地方开来开去,家里有人出来查看,结果家人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我认为,家人有权问到底发生了什么?做一些检查和调查。如果这种道理可以成立的话,我想美国人民能够做出非常公正的判断,到底该怪罪谁,至少你应该说声‘对不起’吧。车也毁了,人也失踪了,可对方只是说,事情就是这么发生的。”民意调查显示,在杨洁篪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
  这场危机最终以美国驻华大使出面道歉而获得解决。美国国家公众电台在那年6月的一次节目中说:“如果有谁能够妥善协调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个人非杨(洁篪)莫属。”年轻的杨洁篪就是这样在2001年撞机事件中“向世界证明了他的外交能力”。
  
  一个职务的任命与一个汉字的关注
  
  2007年4月27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表决通过任命杨洁篪为新中国第十任外交部长。次年3月17日下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再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一则部级官员的任免新闻使绝大多数中国人认识了一个很少见的冷僻字——篪。“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竹管吹奏乐器,状如笛子,有8孔,双手水平横握。台北孔庙保藏有古代“篪”的珍品。20多岁时,杨洁篪终于在天坛的一个展厅里看到了“篪”的真正模样。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开始在北京建立美国联络处时,杨洁篪担任翻译。当时,老布什曾给杨洁篪起了一个外号:TigerYang(“老虎杨”)。可能就是由这个“篪”字下半部分是“虎”而得名的。
  无疑,杨洁篪是中国新生代外交官的代表。在几十年的外交官生涯中,杨洁篪在外交部创下了好几项纪录:1998年,年仅48岁的他成为当时外交部最年轻的副部长;2001年2月,他接替李肇星出任我国第七任驻美大使,是中美建交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大使;现在,他成了第一位在共和国成立后出生的外交部长。
  在杨洁篪多年的外交生涯中,他曾三度被派往海外工作,三次都被派往同一个地方: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杨洁篪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国通”。法新社引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的话说,杨洁篪的最大政治资本就是对美国政策的深度了解,以及在处理与华盛顿事务时的强大背景。杨洁篪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外交事件,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外交事务。
  2008年3月8日晚,十一届全国政协文艺等界别委员驻地——北京华润饭店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妇女节庆祝联欢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交部长杨洁篪也亲自登台,与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盛小云共同表演了苏州评弹的传统曲目“宝玉夜探”。杨洁篪清亮的嗓音刚一开腔,就博得了满堂彩,因为委员们不仅为他的到来感到欣喜,同时也为他韵味十足的演唱感到惊异,在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杨部长原来还有这样多才多艺的一面。几分钟的表演过程中,观众更是掌声不断。“这可是准专业级的票友!”一位老委员如此评价。
  喜爱民乐的杨洁篪还曾在外交部内部的联欢会上高歌“敖包相会”,让外交部的员工记忆犹新。他的夫人乐爱妹同样是社交高手,2005年春节乐爱妹在驻美大使馆与其他女外交官进行时装表演,大幅旗袍秀的照片被美国报纸刊登,引来一片喝彩。
  2008年3月12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招待会,由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就中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面对刁钻的问题,杨洁篪话语平实、幽默,却不失机锋。整个记者招待会,尽显杨洁篪睿智、幽默、风趣、坦诚、平和的外交魅力。当谈到他个人的风格,杨洁篪说,中国的历任外长都有个人的风格,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广交天下的朋友,促进和平发展事业。“我是属老虎的,但是我在同外国同事们打交道的时候,我要平心静气地讨论如何促进双边和多边的关系,如何来携手为解决地区和世界的问题共同来作出努力。当然,他们肯定知道我会坚定地捍卫中国的利益。”
  用和谐的世界促进中国和平的发展,也用中国和平的发展,来推动世界更和谐。“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这是杨洁篪和所有中国人孜孜以求的一个梦。而今,杨洁篪正自信地、挥洒自如地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展示一个崛起的大国特有的风范与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