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以色列与叙利亚同时公开宣布,双方已在土耳其斡旋下开始间接谈判。次日,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表示,以政府将互不影响地同时推进与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和平谈判,并再次暗示“准备向叙利亚做出较大让步”。这一信息的“释放”立即引起众多人的兴趣。
让人感兴趣的还有,这次谈判是间接谈判,而且和谈的内容也极为保密。6月16日,在结束最近一轮谈判后,以色列官员只说谈判的“气氛积极”、“双方的接触将会继续”,但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
为什么叙利亚和以色列不进行直接谈判,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双方分歧太大。不过,目前所进行的间接谈判也来之不易,它既是叙利亚长期大力推动的结果,又是美国和以色列现实的考量。
四年前开始秘密谈判
此次谈判源于2004年开始的秘密谈判。当时,埃及与以色列、约旦和以色列都已实现了和平,叙利亚在和平进程中的“孤独”使得它与以色列和平谈判成为迫切的战略需要。但美国对叙的敌意和以色列的强硬让叙利亚感到难有大的作为,通过秘密途径和以色列接触便成为了一种选择。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2004年1月,阿萨德总统在土耳其意外“邂逅”了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前高官和以驻土耳其前大使阿隆·里尔博士,并向里尔暗示通过土耳其和以色列进行谈判的意向。几天后,土驻以大使邀请里尔会谈,也表达了阿萨德总统希望土总理埃尔多安帮助排除叙以和谈阻碍的希望。里尔随后邀请了穿梭在中东的犹太人杰弗雷·阿隆森,阿隆森又推荐了和阿萨德总统是同乡的美籍商人伊卜拉欣·苏莱曼(此人曾多次充当美国官方同叙利亚联系的中间人)。但当苏莱曼转达了叙利亚要与以色列进行正式和谈的意向时,以色列却以“美国还不打算听到以叙接触的声音”为由拒绝了此意。不过,三位中间人并没有就此放弃努力。几个月后,他们一致认定应为以叙和谈搭建一个秘密平台。很快,以色列与叙利亚就利用这个平台进行了多次和谈。以色列《国土报》透露了一些细节,其中包括:三位中间人和以色列参与者的身份不得泄露,每次和谈后里尔都要回以色列并向外交部高官提供和谈全文,然后上交政府。其间,苏莱曼和阿隆森还受到了叙利亚副总统法鲁克·沙拉、外交部长瓦里德·穆阿勒和情报局一位高官的接见。据说副总统沙拉曾流露,“激进伊斯兰构成了对叙的威胁,和平是惟一阻止其蔓延的方法”;叙利亚在几年内将耗尽石油资源,他们需要国外援助购买能源;等等。
2005年4月9日,叙以总统在罗马教皇保罗二世的葬礼上实现了第一次握手。8月,叙以密谈文件最终形成,之后又进行了较少的修改。2006年发生黎以冲突,叙利亚建议进行副部长级的接触,并邀请美国近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大卫·维尔奇参加讨论。
从2004年9月到2006年7月的一系列秘密会晤中,叙以达成的和平协议内容包括:两国签署和平协议原则,在双方执行所有协议义务之后签署和约;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至1967年6月4日的边界,撤军时间表待定;在沿加利利湖的缓冲区建一个双方公用的天然公园;以色列将保留使用约旦河和加利利湖水的控制权;边界地区按1∶4的比例实现非军事化;叙利亚也将同意结束对真主党和哈马斯的支持,并远离伊朗。此外叙要保证让真主党局限为一个政党组织;让哈马斯政治部主任哈立德·麦沙尔离开大马士革;通过和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和逊尼派达成的协议对伊拉克冲突的解决施加影响;参与解决巴以冲突,包括难民问题等。
公开谈判出现契机
今年5月,叙利亚与以色列的秘密谈判终于走向公开谈判。
为什么叙利亚与以色列要公开他们的密谈,美国又为什么默许以色列与叙利亚公开谈判,主要是因为目前各方都各有需要。
美国历来视叙利亚为“邪恶轴心、流氓国家”,对叙长期实行孤立和打压。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就曾暗示,美国之前一直阻止以叙和谈,美国认为以色列目前“还不足以用归还戈兰高地的代价换取叙利亚和伊朗以及黎巴嫩联盟关系的终结”。2007年9月,以色列轰炸叙利亚边境的一处“秘密核设施”也是在美国提供卫星照片的背景下进行的。不过,目前美国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泥足深陷使之真正感到了国际和国内社会的“寒冷”。即将离任的布什总统无奈之余萌生了通过以叙和谈这一险棋使叙利亚放弃和伊朗的联盟,断绝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等激进组织的关系,希望以此缓解国内外批评的声浪。此外,美国同意以叙和谈还希望以色列从“外围”打开中东和谈的僵局。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也有他的政治需要,眼下他正处在政治危机中。
2006年黎以冲突爆发,以色列的“失败”表现让奥尔默特政府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国内民众认为他应对“失败”负直接主要的责任。在最近几个月中他又受到腐败案的指控,曾有高达70%的民众不支持奥尔默特继续执政。有分析家认为,当下的奥尔默特政府表示和谈的姿态,是想熬过此次“政治地震”。此外,在奥尔默特看来,目前双方的间接谈判还可以避开不必要的国际压力,在以色列可控范围内进行。
正如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土地和扩建定居点部分是为了累积和阿拉伯人谈判资本一样,叙利亚也从未放弃收回戈兰高地的种种“努力”:1976年5月趁黎巴嫩内战时,叙利亚派出3.5万“阿拉伯威慑部队”进驻贝卡谷底,以便与黎巴嫩共同对以色列造成压力;马德里中东和平启动后,1991年5月22日叙黎共同签署了《兄弟合作友好条约》,规定双方对以和谈的统一立场。不过,2005年,在国际社会对叙的质疑和撤军的呼声中,叙利亚从黎撤军。
叙利亚在黎巴嫩的影响受到一定限制后,叙利亚更加感到与以色列和谈是眼下的现实需要和平衡手段。而目前叙利亚国内也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石油资源的枯竭引发经济发展的乏力和政权危机;二是受地区极端势力影响,国内安全局势动荡;三是处境孤立,需要重建与美国的关系。这些都需要通过和谈的契机予以化解或缓解,同时还可以借此打破长久的“秘密、间接”谈判模式,回复到正常的和谈轨道上来。
和谈前景仍不乐观
虽然叙利亚与以色列由密谈转向公开间接谈判,但谈判的前景仍不容乐观。
叙利亚与以色列谈判不可回避的焦点是戈兰高地的归还。4月23日,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曾报道,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披露说,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已经暗示同意完全从戈兰高地撤出,以换取与叙利亚签订和平协议。但是,以色列真的能放弃戈兰高地吗?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以军一直控制着戈兰高地大部分地区。叙以两军在戈兰高地上持续对抗了40年之久,其间两国也举行过一些和谈,但以色列始终没有放弃戈兰高地大部分土地。戈兰高地对以色列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在地势上俯瞰以色列,因此被以叙双方看作边防要地。戈兰高地还是以色列水资源供给的命脉所在。以色列国内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0%的受访者支持以政府归还戈兰高地,而44%的受访者反对从戈兰高地撤军。
目前看来,以叙和谈还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7月将要在法国举行地中海会议,届时阿萨德和奥尔默特都会出席,但还没有迹象表明他们能够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