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诞辰80周年
今年6月14日,切·格瓦拉诞辰8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位战斗的传奇人物,阿根廷在罗萨里奥市举行他的铜像揭幕仪式。这尊铜像高四米,重约三吨,由阿根廷雕塑家安德烈斯·泽内利铸造。据悉,古巴当天也与阿根廷同步举行了庆祝活动。
切·格瓦拉,一个被称为“红色罗宾汉”的游击革命家,一个被誉为“共产主义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者,用他39年的短暂时光谱写了一部生命传奇。切的故事,总是以一种煽情又充满矛盾的方式演绎。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却投身于解放贫民的战斗中;一个阿根廷人,却参加了解放古巴的革命战争,最终成为这个国家最高领导人之一;一个天生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后来却以一本教科书般的《游击战》流传后世。随着他的牺牲,那张由摄影师阿尔瓦罗·科达拍摄的、戴着贝雷帽的照片,无疑是“世界上最有革命性最有战斗性的头像”。现如今,他的头像出现在墙上、海报上、还有人们衣服的印图上,但却成为了一种标新立异,追求反叛和前卫的文化符号……
苏军二战胜利标志性照片为“假照”?
柏林已经陷落,苏联士兵正在将红旗插上德国帝国议会大厦的屋顶。这是关于二战的一个标志性画面。然而,美联社近期报道说,这张照片并未捕捉到那个历史性时刻——是假的,是苏联战地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杰伊于1945年5月2日,也就是苏联占领德国议会大厦第三天布置拍摄的!报道说,不久前,柏林格罗皮乌斯博物馆首次举行了哈尔杰伊二战期间作品全面回顾展。而这张照片是展览的核心作品。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张图片是象征胜利的重要标志,它的意义等同于美国国旗在日本硫黄岛上升起。但是议会大厦的照片却有严重的操作痕迹:背景的黑烟是后来在底片上制做的,为的是让人感觉战争仍在继续。在另外一个版本上,士兵两只手腕上都戴着手表,照片发表时,手表被巧妙地去掉,以免让人感觉是抢来的战利品。展览的主办人之一恩斯特·福兰德说,议会大厦的照片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宣传”,特别是考虑到它是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制做的。他说:“斯大林非常想让帝国议会大厦和苏联红旗一同出现。”
“达·芬奇”开拍,
罗马说“不”
不久前开拍的《天使与魔鬼》,近日再遭麻烦:影片在意大利罗马桑塔玛丽亚教堂实地拍摄时,遭到了罗马教廷的坚决抵制。影片主要发生在梵蒂冈和罗马教堂。6月16日,梵蒂冈经纪事务部长保利斯大主教表示,小说作者丹-布朗扭曲圣经的福音、毒害信仰,因此这样一本亵渎神明的小说要来教堂拍片是他们无法接受的。罗马教区的发言人费比神父表示,通常他都会先看过电影剧本再同意是否让电影取景,这一次就不必了,单是看到丹-布朗的名字就够了。教廷禁止这部片子在梵蒂冈境内及罗马任何一间教堂拍摄。
《天使与魔鬼》是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之前创作的畅销小说,在2004年全美图书销量排行榜中,仅次于《达·芬奇密码》和一本食谱。与《达·芬奇密码》一样,小该书秉承作者一贯风格,在跌宕起伏的情节背后探讨人性与神性、宗教与科学的碰撞融合等严肃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