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逼宫”的领导人

2008-12-29 00:00:00谢奕秋
世界知识 2008年13期


  近期掌实权的领导人遭逼宫的案例还真不少,粗略数下来就有十来个。如果把逼宫的方式分个类,以议会斗争为主的逼宫对象就有日本首相、英国首相、以色列总理、马来西亚总理以及巴基斯坦总统,而以街头抗争为主的逼宫对象也有韩国总统、泰国总理、格鲁吉亚总统和伊拉克总理等。他们面临的逼宫力度和后果也许不同,但眼前日子都不好过则是一定的。
  前一类逼宫角力的共性是:昔日的反对派力量不断壮大,已获得一定数量的政治否决权,甚至已经取得组阁权;当权者多为议会制下的阁魁继任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摔打后显得疲弱不堪;觊觎者不仅分布在党外,在联盟内和党内也不乏其人。
  例如在日本,由于不满福田内阁今年4月推行的老年医疗保险新制度,以民主党为首的在野四党6月11日在参议院通过了针对福田首相的问责决议案。尽管参议院问责决议不具法律约束力,但福田还是感到空前压力。
  不过,让福田康夫略感欣慰的是,他所领导的自民党内暂时还没有人公开要他下台,而且执政党在6月13日众议院全体会议上还通过了对福田内阁的信任决议案。
  而在英国,情况就明显不同了。5月以来工党在地方选举和补缺选举中接连受挫,工党议员格雷厄姆·斯特林格公开要求首相布朗下台。目前在野的保守党党魁卡梅伦的支持率是布朗的两倍。难怪工党内部暗流涌动,怕首相拖累了他们未来的大选。幸好,布朗承认工作失误后,工党最具潜力的接班人、外长米利班德表示支持他留任。
  布朗还可以接着干。而身陷受贿丑闻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的日子就艰难多了。身兼工党主席的以色列国防部长巴拉克6月12日称,如果奥尔默特拒不下台,工党将支持解散议会,提前大选。而不久前的民调显示,如果奥尔默特在反腐调查中落马,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反对党利库德集团可能赢得大选。为保执政地位,执政的前进党二号人物、第一副总理兼外长利夫尼已于5月29日呼吁党内为选举新总理做好准备。也就是说,奥尔默特很可能在今年底,他四年任期的中途下台。
  至于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他在今年3月大选失利后就曾暗示会在年底党代会上交权,但之后又改口说想留任。这引起了前总理马哈蒂尔的愤怒,后者5月19日宣布退党(巫统)以逼巴达维辞职。马哈蒂尔最中意由副总理纳吉布接任,但他的退党豪赌可能催生早年被他放逐的现反对党领袖安瓦尔上台,这是巫统高层所不愿看到的。所以,巴达维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命运最让人猜不透。前总理谢里夫派一心要赶他下台,并与人民党合作试图在两院推动剥夺总统大部分实权的宪法修正案,此外已有与人民党领导层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称,穆沙拉夫准备以免于遭起诉的条件答应在数周或者最多数月之内辞职。但他目前仍具有解散议会和政府的权力。由于美国等国不希望穆沙拉夫被废黜,所以未来还有许多变数。
  逼宫行动不仅仅在议会层面展开,也时常渗透到街头运动中,甚至通过街头示威逼领导人下台。
  韩国总统李明博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李明博上台后取消了可能含疯牛病的美国廉价牛肉进口禁令,三个在野党于5月30日要求内阁集体辞职。但由于执政党在国会内占有绝对优势,在野党的力量有限。6月10日晚,约8万名示威者在首尔市中心举行烛光守夜,向总统施压,其规模为一个月来最大。据称,当天韩国还有上百万人在各地示威。
  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泰国总理沙马。他被民盟攻击为前总理他信的“傀儡”。5月31日威胁要武力干预民盟集会,但之后又不敢妄动,令联合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由于民盟在国会势单力薄,只能像以往反对他信那样诉诸街头民意,见效后更订下逼沙马下台的目标。
  相对于议会内部政党争斗,街头政治的成功概率较小,因为它欠缺足够推翻政府的合法性,同时也容易造成“革命”后遗症。泰国经过2006年一轮政变后又回到了昔日的局面,难道还要让军方再出手一次?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是“颜色革命”过来人,他在5月21日议会选举后毫不客气地挫败了反对派逼宫的街头计划。目前,伊拉克国内反对总理马利基签署“卖国条约”的示威也是此起彼伏,但即便美军撤出,萨德尔派也未必能担当组阁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