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依据新会计准则——存货准则的要求,期末存货计价应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当期末存货成本高于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时,说明存货已发生减值,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属于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事项,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其予以抵销。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帮助会计人员和应试考生加深理解。
【关键词】 销货方成本;购货方成本;存货可变现净值
一、当年发生存货跌价准备,当年编制合并报表
1、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购货方的成本>销货方成本
(1)处理原则
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大于或等于购买方的成本(也就是出售方的售价)时,因为购买方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只需要将存货项目中包含的内部销售未实现利润予以抵销,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处理。
(2)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内部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收入×﹙1-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3)实例
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以10000元的价格将商品销售给乙公司,该批产品的成本为8000元,乙公司购入后作为存货核算,期末全未出售,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11000元。(11000﹥10000﹥8000)
参考答案:
借:营业收入10000
贷:营业成本 8000
贷:存货2000
2、销货方成本﹤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购货方成本
(1)处理原则
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介于销货方成本与购货方成本之间时,应将购货方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额抵销。
(2)抵销分录
①借:营业收入 (内部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收入×﹙1-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 (购货方成本-期末可变现净值)
贷:资产减值损失(同上)
(3)实例:如上例中,若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9000元时。(8000﹤9000﹤10000)
参考答案:
① 借:营业收入 10000
② 借:存货跌价准备 1000 (10000-9000)
贷:营业成本8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0
贷:存货 2000
3、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销货方成本﹤购货方成本
(1)处理原则
如果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小于销货方的成本,一般也就小于购货方的成本(考虑销货方盈利)。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存货跌价准备中相当于内部销售毛利的部分予以抵销,其余部分应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保留,不予抵销。
(2)抵销分录
①借:营业收入(内部收入)
贷:营业成本〔内部收入×﹙1-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 (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资产减值损失(同上)
(3)实例:如上例中,若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7000元。(7000﹤8000﹤10000)
参考答案:
①借:营业收入 10000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 2000 (10000×20%)
贷:营业成本 8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000
贷:存货2000
10000-7000=3000(购货方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中2000元抵销,1000元保留)
二、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
(一)上年发生存货跌价准备,本年未发生
1、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购货方成本﹥销售方成本
(1)处理原则
由于上年末购货方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以本年编制合并报表时,不存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只需抵销存货项目中所包含的内部销售未实现的利润即可。
(2)抵销分录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同上)
(3)实例(参见上年第一种类型实例)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10000×20%)
贷:存货2000
2、销货方成本﹤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购货方成本
(1)处理原则
应将上年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部予以抵销,因本年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所以不存在本年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
(2)抵销分录
①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同上)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 全额)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3)实例(参见上年第二种类型实例)
①借: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贷:存货 2000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10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10000
3、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销货方成本﹤购货方成本
(1)处理原则
与上年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抵销时,调整的对应科目不同(应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2)抵销分录
①借:未分配利润——年初(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存货(同上)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内部收入×内部销售毛利率)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同上)
(3)实例(参见上年第三种类型实例)
①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10000×20%)
贷:存货2000
②借:存货跌价准备2000(10000×2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000
(二)上年发生存货跌价准备,本年又发生(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