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的财务会计所进行的信息披露把企业局限于没有生态的环境中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无论从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还是从企业外部有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来看。对企业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十分必要。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一)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按照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原则。将环境成本纳入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环境补偿能力的严重滞后,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样就要求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方式,促使企业重视环境信息。发挥环境管理的作用。通过会计所提供的关于环境资源信息,可以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并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
(二)企业环境责任的解除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作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的一份子,无时无刻不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从环境中获取能量、资源和信息,通过有目的的组织和调度,再输出到环境中。企业一方面是生产经营者,另一方面是资源利用者和环境保护者。作为企业必须为此承担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这种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环境会计加以核算和反缺,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通过独立审计机构及人员的鉴证。解脱其环境责任。
(三)企业外部有关信息使用者需要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外部的环境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国家、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等。环境会计是从会计的角度来协调、控制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适度、台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最优化,环境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有关环境活动和环境管理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和环境绩效的会计信息。
二、环境会计披露的原则
(一)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要和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相关。而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主要体现为通过所能接触的信息了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环境绩效和与环境有关的各种财务信息,从中了解和判断企业过去决策的正误。同时还应据此对企业的未来情况作出基本的推断和预测。最终对企业的未来作出决策。这就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规则的制定者在认真研究有关信息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能够指导企业披露真正具备相关性的环境会计信息的规则。
(二)可靠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指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与环境有关的各种情况。因此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可靠性,主要强调的是事实和有法律支持的逻辑推断以及事物或者事件的性质,高度的精确性可以不考虑,或者说不能严格要求。
(三)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原则中的强制。是指会计按照统一的规则运作,而自愿是指会计人员根据自己主动性和所在企业的情况来运作。但是鉴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我国目前缺乏完善的。甚至是一定的披露规则,在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上,必须强调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即企业需要在国家制定的统一的披露规则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更为详细和妥善的披露。
三、环境会计信息被披露的对策
(一)完善立法,强化执法
加快包括产权制度在内的一系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体系和环境资源协调管理机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例如,丹麦的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全国所有的企业在上交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必须附报一份绿色环境会计报告,用以监督企业环保义务的履行状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将它付诸实施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
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披露对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三)努力贯彻因时而异的原则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由萌芽、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想让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一下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在不同阶段,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从形式到内容,从核算方式到推行范围,都要因时而异,逐步提高。首先,从形式上看。不妨采用先“文字说明,补充资料或附注”,然后逐步过渡到。货币量化,正规报表的方式。其次,从内容上看,可先报告部分基本的易操作的内容。如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是否达到,环保投资与支出、环境污染罚款损失、环保改进措施带来的直接收益(免除治污费、罚款等),对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的赔付以及其他各种环境负债等等。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可以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部内容。再次,从核算方式上看,可先不作正规的专门计量,只是从现有的会计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中获取部分资料,形成环境报告,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体系。最后,从推行范围上看,可先从污染严重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或行业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部行业。
(四)借鉴国际做法,积极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国外许多企业都能做到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凡是对环保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都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企业充分及时地对外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可以沟通企业与各方的关系,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使其不仅在资本市场上而且在商品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了真正能够确保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处于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的运转,我国目前应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适当结合自愿披露的模式。在强制披露制度下,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格式和信息生成的方法都是统一的、规范明确规定了的。因此强制披露可以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的可比性,并由此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五)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使企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环境保护措施不是一笔“赔本生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很快就会进入“环保——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圈。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的,也是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为了求得企业的长远生存,应该关心的是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长期可持续地发展。
(三)努力贯彻因时而异的原则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由萌芽、发展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想让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一下达到很高的水平是不现实的。在不同阶段,对环境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从形式到内容,从核算方式到推行范围,都要因时而异,逐步提高。首先,从形式上看。不妨采用先“文字说明,补充资料或附注”,然后逐步过渡到。货币量化,正规报表”的方式。其次,从内容上看,可先报告部分基本的易操作的内容。如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是否达到,环保投资与支出、环境污染罚款损失、环保改进措施带来的直接收益(免除治污费、罚款等),对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失的赔付以及其他各种环境负债等等。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可以作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部内容。再次,从核算方式上看,可先不作正规的专门计量,只是从现有的会计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中获取部分资料,形成环境报告,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建立完善的环境会计确认、记录和报告体系。最后,从推行范围上看,可先从污染严重和国家重点建设的企业或行业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全部行业。
(四)借鉴国际做法,积极采取自愿与强制相结合的基本方针
国外许多企业都能做到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凡是对环保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政府及社会公众都给予支持和鼓励。通过企业充分及时地对外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可以沟通企业与各方的关系,有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使其不仅在资本市场上而且在商品市场上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了真正能够确保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处于一种良性循环机制的运转,我国目前应在强制披露的基础上,适当结合自愿披露的模式。在强制披露制度下,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格式和信息生成的方法都是统一的、规范明确规定了的。因此强制披露可以保证环境会计信息在社会范围内的可比性,并由此提高环境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保证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保证社会经济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
(五)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强化公众的环保意识
政府应大力宣传环保的重要性,使企业形成这样一种观念:环境保护措施不是一笔“赔本生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进步,我国很快就会进入“环保——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圈。因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多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是值得的,也是有长远发展眼光的,使企业深刻认识到。为了求得企业的长远生存,应该关心的是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点,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必须融入到社会群体中,与各种组织产生互动。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赢得声誉和组织认同,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佳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长期可持续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