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

2008-12-29 00:00:00张丽云
会计之友 2008年4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清代晋商的错账种类及对错账通常采用的六种更正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晋商错账更正方法的局限性及历史意义进行了评述,认为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虽然不符合现代法规要求,对现代会计没有指导意义,但是这些更正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其处理原理、程序与现代会计基本相同,与现代会计的错账更正有着渊源关系。
  【关键词】 错账种类; 更正方法; 局限性; 历史意义
  
  晋商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活跃最富有的一个地域商帮,不仅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商业传奇,而且有一套为现代人所不熟悉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主要根据现存的清代晋商老账簿,对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进行揭示和评述,以进一步研究旧式会计与现代会计的关系。
  
  一、晋商会计错账的种类
  
  晋商所处的明清时代,民间经济组织记账所使用的账簿、记账工具等都比较原始。当时的账簿均由一纸对折可双面记录的麻纸装订制作;会计记账使用毛笔由上而下竖式书写;正式账项采用简明扼要的模式记录;对需要说明的事项,如谁经手、单价多少等,则用小字在所记账务的右侧进行批注。当时尚未引进阿拉伯数字,会计所记录的日期、应收应付的钱两以及商品的数量、金额等一般应用会计体或汉字演进体反映,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或者二者混用。在这样的会计环境下,晋商会计的错账主要分为三类:一类属于张冠李戴性质的错误;另一类是因写错数字或者汉字而造成的错账,如将“壹佰”错写为“壹拾”,或将“伍拾”错写为“陆拾”等;还有一类则是因漏记账项造成的错账。
  
  二、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
  
  晋商会计对错账进行更正,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隔期补记法
  隔期补记法,是晋商对漏记账项进行补充更正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应在发现漏记账项时按正常记账格式进行补记,但补记时间按原交易日期书写。这样,会造成该账户的记账时间不连续。如六月二十五日发现五月初五赊销给张三的5斤茶叶未入账,则于六月二十五日在张三账户记录“补五月初五取茶叶伍斤”。
  
  (二)旁注转拨更正法
  旁注转拨更正法,是晋商对错记账户性质的错账所采用的一种更正方法。所谓旁注转拨更正法,即发现错账后,先在错记账户错误账项的右侧注明“卜(即‘拨’或‘转’)XXX账”,表示该账项从该错记账户转至XX人账户,日后不再向错记客户收取该账款或不将该金额结计在错记客户的期末余额中;然后将该笔账项登记于应记账户中,并在其右侧注明“由XXX账卜来”,表示该账项由XXX账户转来,以便核对。如将赊销给张三商品的账项错记入李四账户。日后发现进行更正时,在李四账户原记该笔账项的右侧加注“卜张三账”;然后在张三账户中再登记该账项,并在其右侧注明“由李四账卜来”。这种在错记账户通过右注“卜XXX账”作为错账转出的做法,反映了单式记账的特点,比较简便。
  
  (三)改写描黑更正法
  改写描黑更正法,是晋商对记错数字或金额的错账进行更正的方法之一。所谓改写描黑更正法,即在错误数字之上再书写正确数字,或将错误数字改写为正确数字,并对所改写的正确数字加重笔墨,加粗笔画,通过改写描黑以对原记错误进行更正。这种方法应当是在记账当时或记账后不久发现错账情况下采用的一种错账更正方法。通过改写描黑,给人很醒目的更正感觉。
  
  (四)刻挖贴补更正法
  刻挖贴补更正法,也是晋商对记错数字或金额性质的错账进行更正的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方法,对记错的数字先用刀剪将其刻挖掉;然后裁剪一块比所挖错账大一点的同质账纸,垫衬粘贴于被挖处的背面(即夹在该账页之中),并在新贴补账纸上面重新书写正确账项,书写的有关文字笔画应尽量跨及新、旧账纸的边缘上,使新补账纸与周边形成固定关系,不能随便再行更改;最后在重新书写账项之上加盖图章。刻挖贴补更正法是晋商应用最少的一种方法。
  
  (五)画圈旁注更正法
  画圈旁注更正法,即在所写错的汉字或金额之上先随意画一圆圈(或三角),表示对错账进行注销;然后在圆圈的右侧书写正确的汉字或金额,以对错账进行更正。有的商号还在更改之处加盖图章。画圈旁注更正法也是一种比较醒目的错账更正方法。
  
  (六)红纸遮贴更正法
  红纸遮贴更正法是在发现错账之后,先用刀剪裁一块与错账面积大小基本相同的红纸;然后将红纸粘贴在错账处或将错账遮贴住;最后在红纸上重新书写正确账项,并尽量使重新书写的有关文字的笔画跨及红纸的边缘和原账纸上,以示该账项不得再行更改。红纸遮贴更正法是一种非常醒目的错账更正方法。
  
  三、晋商错账更正方法的局限性及历史意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清代的晋商已有较多的错账更正方法。按照现代标准衡量,这些方法均不符合要求,因而,它们对现代会计实务已经没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但是,作为几百年前曾经广泛流行且持续较久的一种历史事物,其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不能被否定。应当承认,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当时人们认知的、在技术上也很有效的一些会计方法;它们是中国旧时错账更正方法的缩影;与现代会计的错账更正有着渊源关系。
  
  (一)晋商错账更正方法的局限性
  从现代会计视角分析,晋商错账更正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1.太过随意,缺乏统一性。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晋商对错账更正很随意。如对记错数字或金额的错账,有的采用改写描黑方法,有的则通过画圈或红纸遮贴手段涂改错账,还有的甚至将原错痕迹刻挖掉。究其原因,主要与当时政府对错账更正没有统一要求和规范以及各商号会计人员的阅历、才识参差不齐有关。这种随意更改的做法如果发生在现代,商家与客户一旦因错账更正发生债务清理纠纷,更正的账簿将不具有法律效力。
  2.按单式记账原理进行错账更正,不适应复式记账的会计环境。20世纪之前,中国采用单式记账法记账,晋商所改的是按单式记账法记错的账项。在这种情况下,对错账只能按单式记账原理进行更正。因而,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属于单式记账法下的改错方法。正由于此,随着20世纪初复式记账法引入中国,到三十年代会计革新运动后借贷记账法的逐步推广,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复式记账的全面推行,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便逐步失去了其存在的会计环境,最终不得不被淘汰。
  
  (二)晋商错账更正的历史意义
  晋商错账更正方法虽因存在上述局限性,现已不再使用,但是从这些方法的应用效果、技术性及其承前启后的作用看,晋商的错账更正具有以下意义:
  1.晋商对错账积极更正,保证了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前苏联索科洛夫在其《会计发展史》中讲:“在那些我们接触到的所有保存下来的账簿中,没有一个不存在重大的惊人的错误。引起这种情况可能是有意的伪造……也可能是由于商人们较低的文化水准。”但我们所看到的晋商老账簿的情况与索科洛夫所讲的情况完全不同。晋商老账簿的错账发生率很低;在各种账簿的每笔记录上都留有多次检查核对的标记;发现的错账都要予以更正,并且毫不掩饰其更正痕迹。正由于此,晋商会计记录的正确性比较高。
  2.晋商错账更正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虽然基于单式记账基础,但是基本上都是按照既消除错误,又修正账务的原理进行更正。如通过旁注、描黑、刻挖、画圈、红纸遮贴等手段对错账注销的同时,又采用转拨、改写、贴补、旁注等方式进行账项更正,做到对症纠错。上述方法中虽然有的不留原错痕迹,很不严谨,但是具体应用这些方法时,又尽量考虑更改之处与原账周边的固定关系,避免他人再行更改。由此可见,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不仅道理简单、容易实施,而且思维缜密、技术有效,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单式错账更正方法。
  
  3.晋商错账更正方法既是中国古代错账更正思想及实践延续的结果,也与现代会计错账更正存在渊源关系。中国在秦王朝时期,对官府之间输送物品账目的记账时间就有“计毋相缪”要求,及“误自重也,减罪一等”的政策引导。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就是中国古代有错账要改正的会计思想,经过长期实践后形成的在当时可行的一些错账更正方法。
  晋商的错账更正不仅是古时错账更正的继承和发扬,而且与现代会计的错账更正存在渊源关系。
  首先,以晋商为代表的旧时会计与现代会计的错账更正思想及实践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如上所述,中国古时的官府账目,乃至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晋商,都坚持发现错账就改的会计思想与实践。旧时这些错账更正的做法,与我国现代企业单位按照规范方法对错账进行更正具有地域的同一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其次,晋商会计与现代会计错账更正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虽然基于单式记账法,但是,它们与现代会计错账更正方法的基本原理相同。如晋商的画圈旁注更正法与现代会计的划线更正法。二者虽然存在以下区别,但是并没有实质性差异:一是对错误金额注销的方式。前者在错记金额上画圆圈,后者是在错账上划直线。这一区别实际上是由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因为用汉字表示金额且竖式书写时,以画圈方式对其注销比较科学。相反,如果现代会计在阿拉伯数字上画圆圈,结果会很混乱。因此,晋商通过画圈与现代会计采用划线的方式对错账进行注销,只是形式差异,作用相同。二是更正的部位。前者在错账右侧以旁注方式进行更正;后者是在划了线的错账上方书写正确数字。旧时竖式书写,右者为上。因而,前者的右侧旁注与后者的上方更正实质一样。
  同理,晋商的隔期补记法与现代会计的补充登记法,其处理原理也相同,所不同的只是晋商基于单式记账基础,不应用会计分录进行更正。
  再次,晋商会计与现代会计对错账更正的基本程序相同。晋商的错账更正方法虽然建立在单式记账基础上,但其对错账更正的程序与现代会计基本相同。如晋商的隔期补记法与现代会计的补充登记法,都不进行错账注销(因账面无错账),而直接通过补充登记方式进行更正。晋商的其他更正方法与现代会计的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都是遵循一方面消除错误,另一方面更正账项的顺序进行错账更正。由此说明,晋商会计与现代会计对错账更正的思维及其技术比较接近。
  最后,晋商的红纸遮贴更正法虽然是较早产生的单式记账法下的改错方法,却与现代会计的红字更正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所见到的红纸遮贴更正法是光绪八年(1882年)晋商的一本原粮账册采用的错账更正方法。按照潘序伦先生1950年编著的《基本会计学》介绍,“现代西方国家主要是美国的企业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对错误记录改正,有划线法、补遗法和冲销法。前两种方法与我国现行的划线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基本一样;而冲销法与帕乔利1494年《簿记论》中所讲的更正方法相同,即先用兰字从错账相反方向冲销,再作正确分录予以改正,在整个更正过程中并不使用红字。由此可见,晋商在错账更正中应用红色的做法早于西方国家。
  我国现行的红字更正法,一般认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按照这种说法,红字更正法是外来的,它与中国传统的错账更正方法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晋商的红纸遮贴更正法与红字更正法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异曲之处主要表现为二者的记账基础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错账更正方式不同。红纸遮贴更正法是单式记账法下的错账更正方法。在更正过程中,它不编制会计分录,直接应用红纸遮贴错账,再在红纸上书写正确账项。红字更正法是复式记账法下的错账更正方法。它需要通过先编制红字分录对错账冲销,再用蓝字分录的方式进行账项更正。二者虽然存在以上重大差别,但是仍有同工之妙,即在处理过程中都很鲜明地应用了红色,并达到了错账转销与账项更正的同一效果。正由于此,可以说红纸遮贴更正法是单式记账法下的中国老式的红色更正方法。至于中国的红纸遮贴更正法与前苏联的红字更正法是否有联系,还需进一步的探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第一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227.
  [2] 〔苏〕索科洛夫.会计发展史.第一版.陈亚民等译.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28
  [3] 〔美〕rg布郎.巴其阿勒会计论.林志军等译.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8.98
  [4] 中国人民大学簿记核算教研室编译.会计核算原理.时代出版社,195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