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BTEC课程模式 改革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2008-12-29 00:00:00侯红英
会计之友 2008年4期


  【摘 要】 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问题。在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需要进行模式的根本转变。本文从课程研究领域的几个方面探讨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BTEC模式高职课程改革。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BTEC模式
  
  一、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这座桥梁才能实现。教育层次、类别的区分,也集中反映在课程观、课程模式、课程内容等之间的区别。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类别特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区别,也集中反映在其课程体系之中。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快,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真正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尽管学校改革了课程内容,增大了实践环节,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整体的课程模式和体系上还没有根本的变革。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学科本位的思想在课程中的表现仍然根深蒂固
  高职教育中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直接面对学生的科目课程中,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几乎没有向能力本位转换。如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往往不重视出纳岗位、审计岗位和税务会计岗位,对于其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不明确,学生实习后仍然不知道出纳人员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怎样进行审计,企业办税应如何操作等。
  
  (二)课程改革尚未与时俱进
  从近年来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理论都已经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很多传统概念的内涵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但这些变化在我国高职课程中还基本没有体现,这既有我国高职课程模式尚未根本转变的原因,也有高职课程的理论依据和借鉴国外的参照物不能与时俱进的问题。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尽快摒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几本教材”的传统办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尽早培养出有较强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拿来”就能用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对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安排严重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上还显不足,这样就直接体现在对实践课程学时的安排上各有不同,使理论和实践的出现脱节,导致了会计人才质量的下降。如有些院校只把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质性的行动,不愿意建立相关的实验室和购买相应的设备,因此基本上不安排实践学时;有些院校虽然有所行动,但更多的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物,停留在实验的层面上,于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安排少量的学时,或者等到相关理论课程上完以后,集中安排一些实践学时;还有一些院校仅限于找一个场地,买少量设备,摆摆样子,只有一个空架子,并没有实际运作,因此,对实践学时是“看菜吃饭”,能不安排,则不安排。另外,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基础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是很高,基本上没有专职的实践教师,只有负责开关门及设备的人员。即使有专职实践的老师也基本上处于应付上课、无暇思考如何提高实践课程质量的局面。
  
  二、BTEC课程模式
  
  BTEC是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的简称,是由英国两大职业评估机构商业教育委员会(BEC)和技术教育委员会(TEC)合并而成,是英国首要的职业资格开发和资格颁证机构。
  BTEC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该模式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很明确,通用能力培养能够与专业课完整地、有机地结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BTEC的课程专家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把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若干课程目标,编写出教学大纲。这个大纲,不仅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作指导文件,而且是学生实现学习目标、自我评价学习结果的指导性文件。BTEC教学模式没有固定的教材,但有严格的教学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目标,以任务、问题为先导,分析问题、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它的运行过程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BTEC课程模式的职教特色鲜明,它有几项基本特征:一是侧重于职业能力和专业的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重视个性的发展,鼓励学生个人潜能的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目的明确,能够学会如何学习,成为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二是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关系与传统模式不同,教师的作用不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而是要帮助、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创设全新的教学环境,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不断探究、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引发创新精神;三是整个教学不是以考试为考核依据,考核以学生完成课业的质量来认定,课业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标准,以“证据”为依据,以“成果”为目标,整个课业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的过程,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四是学生没有优、差生之别,也没有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老师不会存在轻视和冷落学生的现象,只有根据学生个性潜能发展方向的不同,不断地鼓励与耐心地指导,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以及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等;五是强调学术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的平衡。既要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内容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其最本质、最核心的体现应在课程改革的结合上,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是重要的内容。根据BTEC课程模式,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力图最终达到的标准或预期学习结果,是学生学完某个专业课程后将要达到的或获得的知识能力等。而课程目标又是为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服务的。因此,在确定课程目标时,首先要满足学生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取向;其次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为企业培养真正实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强化这种观念意识,就要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会计行业不同人才的需求规律,预测行业对不同岗位人才的职责要求。通过分析职业岗位、劳动生产过程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并进行充分的调查,再考虑学习者自身的素质、课程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学校的条件等,确定出明确的课程目标。这种突出以人为本和以能力为本位的BTEC课程目标模式,应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显著特征之一。
  
  (二)课程内容
  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是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内容。在以能力为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高职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来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知识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能力需要进行有机整合。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很多理论工作者都提出了课程整合的一些原则,使课程整合理想化,按其原则将所有好的东西整合起来可能形成一个非常完美的集合体,但对于实际教学工作者,这种完美的集合体往往是一种终生追求而无法实现的理想,同时如果整合得不好还可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预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因此,要强调以能力需要进行知识的有机整合来确定课程内容,其整合的关键是要在深入分析被整合课程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状态以及生源地基教情况的基础上,有取有舍、有得有失,抓住主要矛盾,形成有机整合。关于实践课程的能力训练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确定核心技能和一般技能分层次、重点进行不同的训练。课程内容中的职业态度和素质内容,则决不是仅仅开几门课程,而是应贯穿在整个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全过程中,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其能够确保达到课程目标要求。
  
  
  (三)课程结构
  在实施能力本位和以人为本的课程时,在课程结构上大都体现出模块化特征,这反映了模块化课程结构对能力本位课程的适用性。所谓课程模块,其实质是低于专业课程和高于科目课程的专业领域相近的一组知识能力课程体系,它可以由若干门科目课程组成。同时它也是构成课程结构框架的基本单元,不同的课程模式可以组成不同的课程结构,但基本单元(课程模块)的内容不变。体现在:第一是能力本位课程的需要;第二是有利于高职课程的稳定和高质量地实施;第三是具有灵活、开放性,可及时进行课程的更新,保持课程的最佳适应性,又可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达到因材施教、人人成功的职业教育目的。尽管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也可以与相同或相关学习领域的其他模块发生联系,从而组合成指向更大培养目标的完整的模块课程。当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关键是如何采用模块课程构建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会计行业课程结构模式。
  
  (四)科目课程形式
  BTEC课程模式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应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课程是以能力为本位的,这就需要改变学科本位较单一的课堂讲授形式。要使课程形式尽可能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相联系。如采用实习课程、仿真课程、实训课程、模拟实际工作的课程、面向企业的课程、面向证书的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等。通过不同的课程形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达到最佳效果。
  
  (五)课程实施
  高职教育课程的实施是将选样并组织好的课程内容付诸实践,这是课程中的重要一环。高职教育能力本位课程的实施,与学科本位课程相比,不仅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的要求更高,而且对师资与学校的设施以及行业企业提供的实训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特别要强调的是,高职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为主体来组织进行。在多种课程形式中,教师要转变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观念,应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可采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法,如借鉴国外职业教育较成功的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等。此外,采用灵活的选课制和学分制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不同需要来组织实施课程的重要方面。
  
  (六)课程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评价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学生学习几个部分。必须吸纳和发挥企业在课程评价中的作用,实施校企结合的评价。必须落实评价机构和评价专家的待遇,建立可持续的评价机制,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和课程的质量。其首要问题是采用符合高职教育性质与特点的课程评价标准,注重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机多元整合。BTEC模式注重能力推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口头与书面问答,直接观察、考察原有学习证据等方法。在评价过程中,注重评价的能力要素应采用最适合的、相关的评价方法,每一次评价或测试覆盖相关多种能力要素,而不是针对个别能力分别孤立进行的评价。同时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或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挂钩,使课程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改革核心的高职课程体系,必须摒弃一切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打破以学科为体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全面发展综合能力、突出职教特色的多元化的课程模式。我国必须以现代职教理论为支撑,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课程模式的彻底转变,在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扎实推进改革,与时俱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上海:2003.
  [2] 石伟平,陈霞.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国际比较[J].职业技术教育,2002.
  [3] 赵志群.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学习新理念[M].科学出版社,北京:2003.
  [4] 鲍洁.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3.
  [5] 祝福.应用BTEC模式对当前船舶类高职课程进行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