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针对高等学校教育的特点,提出了高校会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并探讨了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素质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素质;提高;途径
会计高等教育,是我国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是会计高等教育的实践者。如何才能实现会计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如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对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高等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多方面的。
(一)会计高等教育特点
1知识传授的理论性、系统性
会计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会计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会计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会计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从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可以看出,与普通会计培训不同,会计高等教育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必须全面系统,不是简简单单的会记账就可以了;会计高等教育还要求学生具有进行会计研究的初步能力,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是做不到的。
2能力培养的全面性
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必须是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诸如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业务学习能力的培养等。不经过学校全面的能力培养熏陶,学生无法达到社会对其的期望,无法胜任将要从事的会计专业工作。
(二)会计高等教育对会计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会计高等教育的实践者、执行者,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1扎实、全面的知识
为满足教学工作的要求,会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多种知识。具备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是会计教师从事会计教育工作的根本;具备与会计专业相关知识,是适应知识经济大环境的要求。学生出去要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而企业性质多种多样,在这些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一样的,那就是扎实的会计专业。此外。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会计人员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比如,随着我国法律的不断完善,会计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台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更重要的是参与管理和决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学生的这些知识从哪里来?从会计教师来,所以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有很好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2良好的话言表达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教师这个行业对从业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把问题讲清楚。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在讲僻会计知识的时候,力求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层次性,使之更加符合教学规律。二是能在讲清楚的前提下把问题讲得吸引人。让学生乐于听。会计,其实是一个有点枯燥乏味的学科,正因为枯燥,它对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这方面做好了,才能够培养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而实践证明在这样的状态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3丰富的实践经验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教师在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所谓丰富的实践经验。就是指教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熟悉企业会计处理方法和流程。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工作,教师才能知道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讲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会计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并在随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永远都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终究也教不出高水平的、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好学生。
4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
我国会计专业知识逐渐和国际接轨,新的会计准则年年推出,财税法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知识日新月异,这些都要求会计教师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否则,不仅会计教师自身素质难以提高,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到学生。学生从老师那里学到的知识如果是陈旧的、落后的、不合时宜的,学生将无法很好的参加实际工作、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可怕局面。
当然,除了必须具备以上这些素质外,高等学校会计教师还应具备其他一些素质和能力,譬如敢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定的政治信念,良好的判断分析、沟通协调能力等等。
二、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素质的途径
提高会计教师素质、满足会计高等教育需要。其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开展会计专业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高等学校会计教师观念更新、教法进步、总结提高的重要工作。
通过教研活动要达到两个目的:首先,教研活动过程是一个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过程。会计教研活动只有为教学服务才能发挥它的作用,也才能焕发生命力。会计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多是相似或相同的,例如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课堂活动的组织等。其次,教研活动过程也是会计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过程。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教研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借鉴与交流的平台,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取长补短,确定更好的方法与措施,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的水平都能得到提高。
教研活动要想能够真正达到以上所述目的,必须做到有理论、有实践、有选择、有资料。每位发言人必须结合自己或他人的教学实践来谈论自己的教学经验、教训及收获等。同时,每次中心发言人必须准备一些发言的材料和其他相关资料,提前发给每位教师,资料,必须精选、分析处理,有自己的感悟、体会和观点,绝不能简单“复制”。
(二)提高对会计教师的考核要求
过去。高校教师考核主要以定性考核为主,一般以经验、印象与人情为教师打分考核,这种考核缺乏科学依据,主观随意性较强,因此,定性考核常常流于形式,起不到考核的评价、指导作用。1995年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的通知,各高校开始重视量化考核,加强了以“德、能、勤、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工作。但目前高校教师考核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从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素质角度出发,教师考核要求应该适当提高-注重以下两方面能力的考核:
一是应该注重科研能力的考核。我们一直倡导教育改革。要想完成教育改革的任务,就必须认识到教育改革对我们的实际工作提出的要求。努力、认真地进行教学活动,这是对会计教师的基本要求;要真正提高会计教师水平,就必须促使他们更多地参与科研活动。具体地,在对会计教师的考核中我们不但要考虑教学工作量、教学课时数及开设讲座数这些常规指标,还要更多地考虑专著及论著、学术论文、教材编写、科研项目这些能体现会计教师科研能力的指标。
二是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会计学科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反映职能,如何反映,从审核和填制会计凭证到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期间的一系列细节问题会计教师都必须清楚;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哪些信息是有用的,这需要会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为促使教师更多的参与实践,在对其进行考核时应加大对参与会计实训、参与会计实习及参与社会实际会计工作这些方面的考核。
(三)给会计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
为了使会计教师能够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具体操作过程中,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一是派会计教师外出,参加各种短期培训、学习。为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有关会计主管部门会有针对性的对会计人员进行一些培训,如去年新会计准则颁布,各省、市会计机构就组织有关会计人员进行了新准则的培训『。类似这样的培训,高等学校会计教师应该参加。再者,为提高高等学校会计教师业务水平,国家有关会计主管机关也会为他们创造一些培训、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活动,会计教师更应该参加。
二是鼓励会计教师积极参与提高学历的学习。只有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不断更新,对教育的认识才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学历层次,才能具备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为此,各高等学校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学历提高培训规划。
(四)让教师进行“挂职锻炼”
所谓挂职锻炼,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的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进行锻炼。国家公务员在挂职锻炼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行政关系。”我们可以参照这种做法,让一些教师暂时脱离教学岗位,到财务工作第一线接受实践工作的历练,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会计教学水平。这样做,是增强学院与社会的联系、扩大学校影响的需要:这样做,也是高等学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需要。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以上几种方式只有相互联系、综合运用才会更有效,我们既不能迷信一种方式,也不能忽视其他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