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动因、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动因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委托代理理论把公司的所有者称为委托人,把公司聘任的经理人员称为代理人。委托代理关系普遍存在于公司治理结构中。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环境中,代理人并不总是以委托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为使这种利益目标的偏离得到最大可能的矫正,就应该开展内部审计活动。
(二)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要求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就是要逐步股份化、集团化、产业化、国际化。它的显著特点在于一切以企业资产为基础,企业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的股东往往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权益,必须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机制。
(三)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民营企业建立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不仅要与国内同行竞争。在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还要不断面临国际挑战。民营企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所属单位进行管理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促使各责任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经济效益的受托经济责任。
(四)增加企业价值、提高经营效益促使民营企业发展内部审计
民营企业的运营资金属于个人或家族所有,所有者必须关注企业经济效益的正常实现与成本的有效管理。民营企业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审计人员,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加以审查和分析,促使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不同企业建立内部审计的动因不同。民营企业应该自己主动设立审计机构,使其发挥作用,保证企业的有效运营。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部分地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1、浙江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浙江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起步于1987年左右。当时民营企业处于发展初期,几乎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企业集团独立的审计机构便应运而生。目前,浙江省各级审计机关加大了对民营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力度,促进其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工作已成为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江苏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提出了拓展内部审计领域的要求,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内部审计放在视野之中。2002年7月,江苏省内部审计协会与江苏省私营个体企业协会对个体私营经济进行了调查。调查情况表明:实施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比例不大,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成效显著。
3、山东省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情况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山东威海市最大的民营企业——山东华夏集团有限公司领导层深刻地认识到:要规避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通过对管理的再监督来规范企业行为。公司采纳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内部审计协会的建议,设立了专职审计科。并在全市范围内公开招考内审人员。
(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够
进行企业内部审计是民营企业的内在需要,但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尚未意识到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些民营企业认为审计是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事,即只要按制度规定进行外部审计,企业无须再进行内部审计;而有些规模小的民营企业甚至仅仅为了节约成本而不进行内部审计。另外,有些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的认识比较落后,他们以查出问题为主,忽视解决问题。把审计监督理解为“挑刺”、“找毛病”等。致使被审计单位对他们抱有警惕、排斥的态度,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不规范
多数民营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直接设置在董事会下。有的民营企业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在经营者之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民营企业将内部审计机构设在监事会下。还有少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总经理和财务副总经理,更有一些民营企业很不规范地只在财会部门里设置一两名审计人员。
3、内部审计视野狭窄,方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视野仍局限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即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规性的审计上,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还没有完全从财务收支审计转向管理审计、经营审计。
4、内部审计制度建设落后
从企业内部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滞后,大部分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章可循,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不能实现其目标。
从企业外部来看,还没有内部审计法,国家对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5、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限制了内部审计
目前,许多民营企业采用夫妻董事长、老板一人拍板的血缘式管理和封闭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产权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经济责任关系分割不清,容易发生利益冲突。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参与到勾心斗角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可能会激发家族矛盾,影响企业稳定。
6、民营企业与国家、社会利益存在冲突
从民营企业的产权属性来看,民营企业属于个人所有。因此,民营企业的自身利益必然会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冲突。在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冲突中。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会自觉地站在企业一边维护企业利益,为了企业的发展提出有违国家社会利益的建议。
7、缺乏政府部门的指导帮助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新生事物,如果没有机构管理他们,任其自生自灭,则可能使他们朝着不利于自身及国家的方向发展。而现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缺乏这方面的指导。内部审计协会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管理,能使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健康发展。
三、民警企业内部审计发展分析
(一)改进认识,改变观念,提高素质
1、改进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切实领导内部审计工作
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地领导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首先,民营企业领导者要建立企业的重要职能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其次,给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地位;再次,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最后,对审计发现的重要问题要重视,促进内部审计的成果转化。
2、改变内审人员与被审者的陈旧观念,互相配合开展审计工作
对内审人员来说,进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实现内审的服务功能。对于被审者来说,民营企业的利益与他们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他们应当消除对内审工作的偏见和误解,采用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弥补自己经营管理上的漏洞。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审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其次,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要单一,要积极学习国外内部审计经验、审计知识、行为科学、计算机系统及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的设置,要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等相适应。以下几种模式可供参考。
1、不设专门的内审机构
有些民营企业规模小、经营内容单一、管理体系简单。可不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只在总经理之下设置二三名专职审计人员。这种模式既可保证有效地对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审计。又可为企业节约经费。
一些非公司制民营企业尤其是合伙制的民营企业,可不设内部审计机构。而将内部审计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在合伙制民营企业中。如果将内审机构设置在企业内部,则企业内部审计将受到执行合伙人的领导。只对执行合伙人负责。会计师事务所独立于执行合伙人,可得出客观公正的内部审计结论。
2、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
一些未完全规范建立的民营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的所有者自己出任总经理,董事长就是总经理,也不存在监事。在总经理之下设置适当规模的内部审计机构,比较适合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
对于规范建立的民营企业,其内部组织机构健全。包括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总经理。对于这种企业,比较理想的内审机构设置模式为监事会指导下的双重机构。
(三)建立内审规章制度,规范审计程序
健全的审计程序和工作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民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参照国家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内部审计准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立企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
(四)拓宽内部审计业务范围
民营企业应根据自身管理的实际需要,不断拓展内部审计的业务范围。
1、开展业务经营审计
业务经营审计是指对企业业务经营过程合理性、生产力诸要素开发利用及经济效益实现程度进行审计。
2、实施管理审计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各项管理职能进行审查,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实行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是由内部审计人员对承担经济责任的责任人履行责任期间的经营业绩进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责任人任职期间的审计和离任时的审计。
民营企业还可以进行人力资源审计、资本运营审计、企业社会责任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