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体制性障碍和企业自身的原因,我国私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并不畅通,其直接和间接融资都比较困难。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私营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不断扩大私营企业规模,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关键词】 融资渠道; 信用; 金融服务
一、私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
处于初创时期的私营经济,其融资方式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渠道。当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或者追求规模经济的阶段以后,更需要来自外部的融资渠道。但是,我国私营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私营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都较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从外因方面看,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一些体制性障碍造成了私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从内因方面看,私营企业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了私营企业外部融资受到限制。
(一)体制性障碍造成的融资困境
1.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特殊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造成了私营企业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很难得到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成长,特别是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壮大,我国的所有制结构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经济。因此,我国的投资体系和融资体制就必然以国有经济为主,在固定资产投资和融资方向上要向国有经济倾斜。间接融资的信贷资金绝大部分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而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扶持国有企业,起“第二财政”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无暇也无力顾及私营企业。另外,由于产权制度的原因,银行在给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贷款时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同。相比之下,贷款给私营企业所承担的风险更大一些,这样,银行在放款给私营企业时就会格外慎重。
2.由于体制性因素使非国有金融部门,特别是私营金融部门的发展受到限制
非国有金融机构在体制上与非国有经济具有兼容性,它们在给规模较小的非国有企业放贷时,具有经营方式灵活、与非国有经济联系密切等特点,比国有商业银行有成本优势。私营经济作为非国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非国有金融机构那里得到了一定的金融支持。但是由于国有金融体系与国有企业发展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依赖关系,在国家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国家必须在制度上确立和维护一个由国有金融部门垄断的或集权的金融体制,限制非国有金融部门的发展,限制非国有经济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等等,从而保证国有金融体系拥有足够的资金来补贴和支持国有企业,以维持国有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政府融资管制下,非国有金融机构的规模仍然比较小,所能支配的金融资源也十分有限,因而对私营经济成长的金融支持也非常有限。
(二)私营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融资困境
1.企业规模偏小是制约私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个主要原因
企业规模是资金供应者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指标。在企业创业初期,企业规模很小,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使资金供应者无法正确判断其投资的受益率,不敢放贷或投资。这时,企业既没有抵押能力,又没有信贷记录,只能依靠于内源融资和有限范围内的外部融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存续时间的延长,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较低,企业有了丰富的信贷记录、较高的信息透明度以及抵押能力增强以后,银行才愿意对其提供中长期信用贷款。同时,企业有能力承担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成本,增强了直接融资能力。而我国的私营企业在企业规模结构上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融资能力较低,难以与银行或其它外部投资者发生融资关系,其成长只能依赖于内源融资和一定数量的商业信用,因而面临着强烈的外源融资困境。
2.自身信用状况不佳和担保体系不健全使私营企业融资出现困境
从理论上讲,在利率既定的情况下,影响银行信贷决策的根本因素是银行对客户对象的风险评估和认识。要降低贷款风险,必须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但是,在这方面私营企业自身存在许多问题:自身信用状况不佳,缺乏必要的信用意识;许多私营企业自有资金少,缺乏贷款所需要的抵押物质保证,或抵押物难以变现。在现阶段,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比较混乱,各种企业良莠不齐,商业欺诈、坑蒙拐骗、违约等行为时有发生,歇业倒闭的频率也比较快,这些都使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风险增大,银行只能不放贷给私营企业。
抵押和担保是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手段。不能满足抵押要求或担保要求也是私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的最常见的原因。由于我国私营企业规模较小,中小型私营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能力,有些私营企业在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土地、厂房、设备等产权不全,即使有一定的资产规模,也因为产权残缺而很难抵押,以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贷款。而且,估价担保抵押物价值的成本很高,估价抵押资产时昂贵的费用也增大了私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我国,整个社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私营企业的担保体系更是残缺,再加上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隐蔽性特征和产权不清的状况,银行放贷给私营企业的风险较大,造成私营企业获得贷款相当困难。
二、私营企业融资难的解决措施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并不缺乏资金。据有关的统计,我国银行中有上万亿的存差没有利用。如果这部分储蓄能变成资本,就可以解决私营企业资金缺口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单从企业融资的角度看,私营企业融资困境是由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要解决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也需要从外因和内因入手,从金融体制和私营企业自身来解决问题。
(一)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私营金融机构
私营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体制上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管制三者之间形成了特殊的依赖关系。如果不改变这种不利于私营企业融资的金融体制和社会环境,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产业结构升级就会因融资体制和融资环境的限制而受到制约。私营企业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组织,其发展受到限制,自然也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一种效率损失。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多方面的制度改革,比如,所有制制度优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根除私营企业融资的体制性障碍,为私营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要积极发展与私营企业相适应的各类非国有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特别是私营银行等金融机构
打破国有金融机构垄断的信用市场和国有企业垄断的资本市场,积极扶持和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尤其是私营金融机构,对从根本上解除私营企业融资困境意义重大。非国有金融机构具有产权相对明晰、委托代理层次少、与私营经济的地域联系密切等特点,具有国有商业银行所不能替代的优势,适合私营企业的融资要求。更重要的是,非国有金融机构不太容易受到政府行政因素的干预,其经营服从于利润导向,不论企业规模大小,一视同仁地对待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所有市场主体。
2.加快国有金融机构商业化和市场化的步伐,突破传统所有制观念的束缚
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私营经济的正确认识,改变对私营企业不愿支持、不敢支持的态度,切实做到多支持、少责难,多服务、少设障,多引导、少干涉。在信贷过程中应坚持“唯效益论”,而非“唯成份论”,充分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在贷款审批、办理手续以及贷款延期等方面要消除对私营经济的一些歧视性做法,拓宽私营企业间接融资空间。在直接融资方面,放松对私营企业的各种金融管制,拓宽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3.要提高金融部门对私营企业的信贷服务水平,完善服务手段
金融机构应该根据私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在拓宽服务领域的同时,还要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银行可以强化对私营企业贷款的跟踪检测,掌握私营企业发展的信息和动向,建立私营企业档案,以作为信贷的决策依据。帮助和监督私营企业建账建制,对其进行经常性的投入产出和贷款边际效用核算。银行还可以根据私营企业的发展要求,推出灵活的、多样化的结算工具,为私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
4.在直接融资渠道上,要进一步放松管制,赋予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使其进入股市融资
政府应对私营企业上市彻底排除歧视性政策,并鼓励和规范私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方式借国有企业的“壳”间接上市。另外,除了主板市场外,要加大、加快开放中小企业板市场、场外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力度,以适应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私营企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尤其是要加快扩大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步伐,为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潜力的私营高科技企业获得风险资本创造条件,为风险资本推出开辟机制。由于大多数私营企业难以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标准,也难以承受上市融资成本,这部分企业对直接融资的需求只能在场外进行,因此,应允许和鼓励场外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的关键。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是世界各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而普遍采取的一种方式。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保险机构,在促进和发展中小企业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近年来,我国各地也纷纷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政府单独出资组建,有的是自然人以有限责任形式出资组建,还有的是由政府、企业法人、社会团体和自然人共同组建的股份制信用担保机构。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刚开始建立,业务管理和经营模式都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在不断摸索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担保机制的基础上,加强对担保基金的管理、监督,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市场化、规范化的步伐;另一方面,要发挥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地方财政拨款、企业法人或自然人出资以及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组建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使担保基金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能更有效地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还应该完善诸如资产评估、信用评估、会计服务、审计服务等中介机构。通过这些专业化机构的服务,为银行提供决策依据,减少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对企业的信用状况、项目可行性、还贷能力等情况有比较准确的了解,从而提高银行信贷决策的科学性。
(三)不断扩大私营企业规模,走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当前,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还不规范,管理的家族化色彩比较重,经营决策比较随意。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私营企业没有建立透明、真实的财务制度。这些因素使私营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剧,自然增加了融资的难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根本的是要使私营企业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使私营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促进个人资本的社会化、公众化,减少企业经营行为的随意性,增强私营企业作为企业法人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化,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制度。
【参考文献】
[1] 张杰. 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经济研究,2000.4.
[2] 戴建兵,李文哲. 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探讨.银行与经济,2002.11.
[3] 夏益国.我国私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铜陵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