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的关系

2008-12-29 00:00:00潘煜双姚瑞红
会计之友 2008年9期


  【摘要】 本文以2005-2007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半年度报告进行内容分析,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相关性问题。结果表明,财务业绩越好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在近两年有了明显改善。围绕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的关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财务业绩;相关性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这一概念自19世纪产生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许多商业领袖、消费者、投资人等呼吁并促使企业在为股东和利益相关者谋取利润之际,在向自然、社会和成员索取资源的时候,必须承担责任和义务。企业不能仅以盈利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兼顾企业对自然、社会、环境、成员的贡献,即“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SA8000)”已经成为衡量企业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关系的分析就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起源于欧洲,涉及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与公司实践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但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和实践真正成为一种运动,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迅速加快的时代。随着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跨国公司全球扩张的展开,跨境投资和贸易活动异常活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利益分配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投资企业与东道国之间、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合作方和劳资之间、跨国公司与当地社区居民之间、资本输出方与东道国双方的行业协会和劳动组织之间的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利益冲突与矛盾时有发生,逐渐演变为社会性问题,甚至导致一些反全球化运动,引起各国政府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发起,并逐渐演变成一股世界性潮流。总的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20世纪60年代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4.9%,被称之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黄金时代”。在这个阶段,企业主张“利益至上”,此时社会经济观提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第二目标,企业的第一目标是保证自己的生存。自此,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生存的目的并非仅仅为股东获取最大利益,而是要考虑和平衡企业周围所存在的众多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
  
 zn+WpV3e+j2MksfCn9kOCg== (二)20世纪80年代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它包括环保、劳工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导致消费者的关注点由单一关心产品质量转向关心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和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一些涉及绿色和平、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等的非政府组织以及舆论也不断呼吁,要求社会责任与贸易挂钩。
  
  (三)20世纪90年代中期
  随着消费者主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蓬勃兴起,企业所承受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社会责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完整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就在这个阶段产生。此时,利益相关者理论也日益成熟,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一些世界大公司如安然、安达信、美林证券等财务丑闻的曝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那么,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企业的财务业绩是否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损害股东们的利益?一直是理论界关心的话题。
  西方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关系进行多年研究,在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中,大部分实证结果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也有一些研究则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或者没有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方法上看,研究过程也很复杂。但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无论对企业管理者、股东,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对企业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其价值都是无法衡量的。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所关心的一些重要问题受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关系影响,并可能由此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作者试图通过实证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披露与财务业绩的关系进行分析,主要步骤如下:
  1.选取样本。样本数据选取2005-2007年半年度报告中制造业上市企业所披露的数据,同时剔除数据不全及ST的上市企业。数据来源是新浪财经网、巨潮资讯网和国泰安数据库,所有数据均为手工录入。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来自于在财务报表中没有正式以会计科目反映的,主要包括半年度报告中的董事会报告,董事会讨论与分析、公司治理报告、报表附注以及重大事项等。
  2.指标定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把年度报告作为内容分析的来源。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本文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研究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一是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的治理,有害气体的排放,环保设备的使用等;二是职工问题,包括职工培训,职工福利等;三是社区服务,包括公益性捐赠,参与社区建设等;四是消费者服务,包括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售后服务的跟踪等;五是对相关利益者的权益,包括对银行、债权人利益的关注等。
  研究中,企业财务业绩的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
  3.分析方法:本文通过相关性分析来研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业绩之间有无关系,这种关系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如果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相关,则说明财务业绩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研究结论
  
  从表面上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是相互矛盾的,因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短期内不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从以上研究可知,企业的投资收益、偿债能力、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描述性分析结果
  根据所构建的社会责任披露和财务业绩指标体系,得出在2005-2007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相关社会责任的比例为:34.94%,43.52%, 43.53%。深市在2005-2007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相关社会责任的比例为:32.12%,43.35%,48.80%,沪市在2005-2007半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相关社会责任的比例为:36.64%,43.63%,39.42%。可以看出,从2006年起,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披露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二)相关性分析结果
  样本总体回归分析结果:社会责任披露情况与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主营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增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94(**)、0.071(**)、-0.021、0.072(**)、-0.012,(带“**”表示显著性概率水平为1%)。不相关假设成立的概率相对应的为:p=0.000,p=0.003,p=0.383,
  
  p=0.003,p=0.614。
  从相关性检验中可以看出,总资产周转率、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之间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主营收入增长率与总资产增长率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财务业绩好的企业更愿意披露自己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
  当然财务业绩可能并不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唯一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因素,这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总的来说,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一定可以得到比其付出更多的收益。特别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和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提出,人民币的升值,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企业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有意识地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积极披露社会责任。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优化员工关系,提升企业的财务业绩。同时,企业良好的财务业绩也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业绩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四、 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我国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主要反映在企业的年度报告中,但是比较分散,使用其社会责任信息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寻找。在研究中发现,整体来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在近两年有了明显改善。围绕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的关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能仅仅把追求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其良好的形象、稳定的财务结构等往往更能满足股东和社会的期望。因此,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改善职工待遇,把社会责任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要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要对员工、消费者和社会负责,对企业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全面兼顾,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得更好的财务业绩。
  
  (二)加大政府管理的力度
  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共性之一,除传统的企业经营信息之外,国家和政府还有必要了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法》、《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同时政府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以指导和监管,鼓励企业自愿性地、充分地履行社会责任。2006年9月25日深交所颁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对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具体内容和披露方式都进行了有关指导。同时有必要推出完整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
  
  (三)建立激励机制
  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社会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促使更多的企业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例如,浙江省每年都会举办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议,例如“企业社会责任论坛”,“科学发展与浙商责任”等大型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活动。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评选出社会责任表现优秀的企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企业的财务业绩。同时可以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实质上的奖励,比如免税等政策,通过社会手段使得社会责任观念渗透到每一个企业。
  
  (四)充分发挥民间团体的监督作用
  比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工会等。在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过程中,开始起重要作用的往往是作为社会一般成员的消费者、投资者和大众媒体。有组织的消费者运动、劳工运动、投资者运动在为自身争取利益的同时,也促成了相应的立法,从而使得企业充分全面地重视社会责任。由此可见,社会团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社会责任监督体系的形成也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团体的力量,从政府和社会两个方面着手,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 沈洪涛.企业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7(3).
  [2]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企业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2).
  [3] 沈洪涛,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分析[D].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5.
  [4] Cathering Barnard, EC Employment Law,John Wiley & Sons, England, 1995.
  [5] Drucker. peter f, MANAGEMEN, task,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uk, 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