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财务报告主体和客体的角度提出了“双赢论”,分析其原因,并对主、客体达到双赢的条件、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主体; 客体; 双赢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单赢已不是真正的胜利,双赢才是可持续的长久胜利。财务报告是联结主、客体财务关系的纽带,主体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状况,而客体也是通过财务报告获悉企业的经营效益。本文提到的财务报告主体指经营者,客体主要指投资人和债权人。
一、提出“双赢论”的原因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都是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向企业投入一定的资产,都预期获得相应的收益。但是他们对企业的期望目标会出现不一致,导致其利益发生冲突。股东的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而经营者是个人最大效用(高报酬,低风险等)的追求者。
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经营者没有必要为提高股价而冒险或者全力以赴工作增加股东财富。经营者更看重的是增加自身利益;而经营者所得的利益正是股东所放弃的利益,采用最少的代理成本增加股东的财富。同样,债权人强调的是贷款的安全性,而借款企业强调的是资金的收益性。那么,借款资金一旦进入公司,债权人就失去了对资金的直接控制,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经营者不会总以债权人的最大利益为目标,会去加速债权资本争取更多的剩余利益,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加大企业的风险,从而造成债权人利益的一定损失。投资人、债权人处于企业的外部,经营者处于企业的内部,直接负责编制财务报告,双方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此,实际中主、客体之间经常存在着博弈过程,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单赢局面,得不到长期发展。
研究主、客体的双赢,使企业资金得到稳定保障,提高投资人的投资收益率和企业的资产收益率,降低财务风险,双方得到互惠互利的长期发展;同时完善社会的信用体系,形成良性循环的合作关系,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提高。
二、客体与主体达到双赢的条件
(一)主、客体达到双赢的充分条件:共同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层、职工利益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缺一不可。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伤一方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利,结果导致矛盾冲突,诸如债权人拒绝提供贷款、股东抛售股票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基于此提出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笔者认为本文提到的主、客体,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投资人和债权人是企业资金的源头,一个企业如果切断了资金的供给,将进入瘫痪状态。企业拥有资金后,如何使资金保值创造价值就成为关键问题。这就需要经营者发挥其作用。经营者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优秀的经营者可能会使一个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起死回生。
企业是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缔约,损害其中任何一方利益,企业都得不到有利发展。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使主、客体都有一致的目标,双方才能互惠互利,更好地满足各自的利益,从而达到双赢。
(二)达到双赢的必要条件: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互动效应
主体与客体要达到双赢,要求双方之间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1.作为财务报告的客体投资人与债权人为企业融资后,可以对主体经营者起到激励约束的作用。债务是对管理层的一种约束手段,Grossman,J.and Hart,D在分析存在于公司股东和公司经营者之间的“道德风险”问题时,指出公司经营者可以利用发行债务的方式向股东作出有约束力的事前保证行为,这种保证行为能够使公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符合股东的利益,而不是冒着风险一味追求个人的利益目标。
李武江用简单数学模型说明了债权人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设经理的股权融资金额为i,其他股东的股权融资金额为j,则通过股权融资的总金额为i+j,而经理所占的股份比例为i/i+j,假定公司的债权融资金额为c,同时公司的资产收益率为x,债务利息率为y,(x,y均为百分数,且x>y)则经理的股权收益率:G=i/i+j[(i+j)x+(x-y)c]。其c增加及j减少可以较大增加经理的股权收益,促使经营者全力以赴工作,提高企业的绩效。
股权在一定程度上的集中对管理者存在一种约束和监督作用,能消除股权过分分散所带来的“搭便车”问题,有利于管理者作出符合股东利益的决策。股东对经营者的激励作用,可以让经营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权的分配,使其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直接挂钩,从而提高经营者管理的积极性。
2.经营者对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起到关键作用。经营者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人物,其个人的能力和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而影响到债权人和投资人的资金能否得到保值。现实中有许多企业曾是同行业的佼佼者,最后由于企业家个人的能力因素导致整个企业的衰落。因此,对经营者的评估也要引起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足够重视。
三、主体与客体达到双赢的途径
(一)建立诚信的财务理念
所谓建立诚信的财务理念是要企业用诚实守信的理念来指导企业的整个财务工作。诚信也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是企业形象和声誉的象征,对企业的发展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那么,财务报告主体与客体要达到双赢的局面,首要条件是要建立良好的诚信合作环境。经营者只有守诚信的规则,才能赢得投资人和债权人的融资,而投资人和债权人只有信守承诺,经营者才能为其提供资金保值升值的土壤。也就是说,双方只有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进而长期合作发展,达到双方共赢的局面。
(二)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机制
财务治理是指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财务治理机制,使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债权人、投资人、经营者的价值最大化且关系协调,实现企业多方位的共赢。
要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达到均衡状态,就需要建立一种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财务治理机制,也就是以债权人、股东与经营者共同治理为主,并辅助于相机治理,体现财务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结合。其主要内容包括:
1.共同财务决策
债权人作为企业的投资人,与股东的地位类似,成为企业的“准所有者”。债权人、股东、经营者的共同财务决策主要通过董事会制度来执行,建立银行董事制度、股东董事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
2.共同财务控制
经营者对企业的全部资产拥有实际控制权,股东控制主要体现在对经营者行为的约束。我国企业主要的债权人是银行,债权人可以股东的身份享有企业的部分控制权,债权控制比股权控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银行可以贷款为基础限制企业负债期限和债务资金的用途,通过企业与银行的往来账进行监督,防范风险。因此,将债权控制与股权控制相结合,不仅维护了债权人的权益,同时也维护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3.共同承担财务收益风险
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共同享受企业的剩余收益权,同时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在经营者的报酬结构中设置长期风险收入这一激励项目。长期风险收入,是指将人力资本权益化所带来的一种风险收入,与企业的绩效相挂钩,可以采用股票期权、业绩股份等方式。
4.在企业非正常经营状态下,债权人和股东相机治理
当企业出现销售收入持续下降、财务危机、经营者职业道德风险等非正常经营状态下,股东和债权人通过一系列相机治理程序(用手投票、更换经营者等)对经营者的行为进行约束。如果仍无效,可以借助于有关法律制度来维护自身利益。
(三)协调主、客体的财务关系
企业债权人、股东和经营者的双赢,需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财务合作关系,这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其形式并不能限制在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性契约关系的范围内,更多的是建立在隐含契约的基础之上。
这种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需要协调与沟通,主体的经营者要向投资人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可靠的年报、中期报告以及相关财务分析表,解释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及其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加强日常沟通联系。只有存在和谐的财务合作关系,各方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形成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化成.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武江,邵来安.论债权治理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实践.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4.
[3] 林钟高,等.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4] 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会计研究,2003.10.
[5] Grossman,J.and Hart,D. Corporate Financia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Incentive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UncertaintyC.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