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会计准则《存货》与旧准则相比变化很大,新准则取消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初始成本计量的特殊性、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以及取消了发出存货的后进先出法,这些变化在提高会计信息与决策相关性的同时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本文仅就存货计量上的主要变革谈谈个人看法。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后进先出法; 资本化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1月起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变革的地方很多,这里仅就新旧准则《存货》计量的差异作一比较。
一、新旧准则《存货》计量的差异
(一)存货计量属性的差异
旧准则是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基础,新准则对于存货的计量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资料的相关性,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应用与计量,是此次准则改革的主要亮点之一,但仍比较谨慎,因为中国市场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确定公允价值的资料相对难以取得,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应循序渐进。公允价值在存货准则中体现在“第十一条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二)存货初始计量的主要差异
首先,体现在存货采购成本方面:新准则第六条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新准则中删除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等”,即执行新准则后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过程中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同其他企业一样均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
其次,新准则增加了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的规定,这是新旧准则较大的差异。新准则第十条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借款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处理。”对那些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将其借款费用资本化,否则不属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了某些存货与执行旧准则相比无疑会使当期财务费用减少,利润增加,存货成本和权益增加。
(三)存货后续计量的主要差异
相对于旧准则,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这是这次会计制度修订的亮点之一,主要是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另外,新准则增加了“对于性质和用途相似的存货,应当采用相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的规定。
二、新准则《存货》计量的变革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一)公允价值引入提高存货信息的相关性
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存货的定价,它是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值具有信息及时、充分、客观可比、全面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等特性。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存货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可以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存货的价值变化,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
(二)存货初始成本计量的改变更符合配比原则
其一,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当期不一定会完全销售出去,会产生期末结余,例如苏宁电器2006年期末存货就达34.9亿元。按照新准则核算存货的成本,这部分没有销售出去的存货之中,包含了计入存货的采购费用,从而导致了当期利润和资产的增加,当然如果当期采购的存货全部销售出去,两种核算方式对企业当期资产和利润没有影响。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更符合会计上的配比原则,企业采购存货过程中所发生的采购费用,本质上讲是企业为采购商品必然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相关存货的成本中,这样结转的销售成本才与取得的销售收入具有配比性,期末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成本才是企业取得存货的真实成本。
其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制造轮船、大型机器设备等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可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将借款费用资本化,即计入存货成本中。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具合理性,为建造这些大型设备所借款项而发生的利息费用,与商品流通企业为取得存货而发生的采购费用类似,也是企业为获得某项资产而发生的费用,根据配比原则应当计入其成本中,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当期的成本费用、收益和资产。
(三)存货后续计量提高了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的质量
中国物价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波动,采用后进先出法首先是期末存货价值偏离当前的实际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其次,后进先出法不符合企业实物流转过程,因为存货进入企业的时间不同,一般存在贬值过时的趋势,致使企业倾向于把先进入企业的存货先发出去;再次,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因此,取消后进先出法更符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三、新准则《存货》计量的不足
(一)公允价值计量缺乏客观标准
存货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客观的经济环境。经济越发达、资本市场越完善,财务会计信息服务于经济决策的目的就会越明确,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作用就越强。英美等西方国家证券市场发达,其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对管理层形成了有力的外部约束,因而相关的公允价值不仅易于取得,而且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空间也相对较小。中国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相关财经法规还不够健全,公允价值计价标准不容易获得,而且可能会有人利用估计、假设、判断来进行利润操纵,这也是本次会计准则没有全面采用公允价值的原因。
(二)存货初始计量为企业调控利润提供了空间
新存货准则允许商品流通企业选择将存货采购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新存货准则来调节当期利润。当企业需要调增当期利润时,就可以选择把一部分采购费用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从而使当期利润增加;当企业需要调减当期利润时,可以将采购费用计入营业费用中,从而冲减当期利润。
(三)借款费用资本化使存货成本缺乏可比性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变革,使用借入资金生产的产品与用自有资金生产的产品,成本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因生产产品的资金来源不同而使其产品成本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各期产品因生产资金来源渠道上的差异,导致各期产品成本缺乏可比性。
(四)存货后续计量降低了进货成本与现在的收入配比性
“后进先出法”是以最近的进货成本与当期的收入相配比,得出的利润就较为准确。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时期,以后进先出法计量存货成本,计算当期销售利润更能反映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排除因物价上涨而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之,新会计准则《存货》在内容、形式、观念上更接近国际会计准则,这符合中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正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金融、资本市场飞速发展,这一切都要求中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趋同、应符合决策有用观。当然,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然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却不能否定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l 日.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0月30日.
[3] 孙晓宁.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对企业会计核算结果的影响[J].商业会计,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