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会计计算方法按生产要素分离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及其模型的设计

2008-12-29 00:00:00李世聪
会计之友 2008年10期


  【摘 要】 笔者从价值角度将生产要素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两个方面,并按照这两个方面对企业人力、物力创造的贡献价值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对分离的必要性及其分离模型作了系统的研究和设计,通过分离模型分别反映人力物力各自创造的贡献价值,为计量人力资本群体、个体贡献价值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人力与物力的分离; 贡献价值; 计量模型
  
  一、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们从价值研究的角度将传统的生产要素资本、人力、土地概括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两个方面,并重点对这两个方面的贡献价值进行科学分离的研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即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物质资本是体现于物质产品上的;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现代经济学中的人力资本概念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的收入,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企业进行再生产过程所必需的,与用于购买各种生产资料的投资是相同的。它与物力资本一样都对企业剩余价值的形成做出了贡献,按照谁贡献谁受益的原则,人力资本也应该依据它对企业创造价值的贡献程度来参与企业收益的分配。
  按照生产要素所有权及其权重理论,每种要素所有者将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时必然要求索取回报。非劳动生产要素如资本利息回报,土地要求地租回报等,回报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权重,即其贡献程度。作为能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额价值的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本,更是参与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重要资本。那么,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就应该像企业其它投资资本一样,构成企业产权的一部分,并享有收益获得权。
  党的十六大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此,必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些指导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科学把握人力资本贡献参与价值分配内在联系的指导思想。在现代经济社会,人力资本已成为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本,是发展加速度的力量来源。人力资本这一不可忽视的资本要素使价值创造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的分配格局必然被打破,取而代之以新型的分配方式——人力资本参与价值分配。在这种新型分配方式下,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与价值分配统一起来,体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方位进步。人力资本对价值创造的贡献能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不仅是岗位薪水的提高,还是对人力资本贡献所创造价值的肯定,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从而能够激励高素质人才不断创新价值,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人力资本贡献参与价值分配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计量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劳动者劳动除创造自身价值外,更多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这些价值就是通过他们的有效劳动来实现的,也就是劳动者运用物力资本创造的,是人力和物力相结合的产物。就企业而言,企业新价值虽然是人力和物力共同创造的,但按照现行的会计核算,企业创造的新价值已混为一体,无法区分人力物力,甚至将企业创造的新价值完全归功于物力,而将人力排除在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由于二者不能分离会造成如下影响:一是宏观上无法体现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微观上无法反映企业效益高低,企业效益高低的原因不明,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无法对症下药。二是人力价值不能从物力价值中分离出来,无法对人力的贡献价值进行计量,则企业的群体价值、个体价值无法计算出来,个人应得多少回报就更无法计算了,无疑将影响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最终将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三是不分离贡献价值,收益分配改革十分困难。劳动者参与收益分配最重要的是要有量化依据,而只有通过分离,把人力资本创造的价值从物力资本价值中分离出来,为计量人力资本群体价值创造了条件,而后在此基础上计量个体价值,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依据。四是人力的价值不仅企业无法反映,国家宏观也无法统计和公布,致使人力资本情报信息不能及时提供和反映出来,从而影响宏观调控和政府政策的制定。因此,从上述内容可以说明,科学地分离人力、物力的贡献价值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二、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的基本思路
  
  目前人力所创造的价值如何从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价值中分离出来,这是国内外长期未能解决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西方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的投入产出函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离贡献价值的思路。为什么分离人力物力贡献价值要以投入和产出价值为内容呢?因为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是生产和流通不可分割的两方面,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创造出贡献价值,所以说贡献价值是人力物力的结晶和产物。具体而言:其一,贡献价值是劳动者运用物力资本,通过辛勤的劳动,将投入和产出的贡献价值融入物质产品之中,形成产品的价值,通过销售,实现销售收益。这时销售收益本身就含有人力物力创造的贡献价值。其二,人是有价值的经济资本,比任何物质资本更具有价值的经济资本,当劳动者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投入到企业的经济活动时,就是将凝结在企业人力资本上的资本投入企业了。劳动者投入企业后所耗用的投入价值和产出的新价值,就构成了企业投入价值和产出价值。所以依据投入和产出价值即贡献价值进行分离,是最为科学的。这个投入产出的贡献价值体现人的内在功能,通过人的劳动与物力相结合创造出贡献价值,这是劳动者内在能力的外在表现,以这个看得见的价值量作为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和尺度来分离其贡献价值,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分离贡献价值,既把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从物力资本中分离出来,又为计量人力资本群众、个体贡献价值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人力资本群体和个体贡献价值的量化,必须是在分离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人力资本群体和个体贡献价值的计量,才能为人力资本分配价值和实现个人贡献价值的回报提供科学依据。
  
  三、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模型的构建
  
  为了把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分离开来,首先要求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在企业人力物力贡献价值中的比例,即人力资本贡献率,而后才能求得人力资本贡献价值。根据这一概念,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模型可以表述为: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人力资本贡献率(H)×人力、物力贡献价值
  首先,启用什么指标代表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选用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比较合理。具体选用什么贡献价值指标比较合理,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选用。如果指标选用不当,计算方法再好,计算结果仍然不对。对于工业企业来说,认为选用增加值比较合理,因为增加值是当年劳动者创造的新价值,是在总产值基础上扣除中间消耗的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后的剩余产品价值,反映生产经营和劳务活动的最终成果,表明企业、单位为社会所作的贡献。同时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是建立资金流量核算的基础。
  人力资本贡献率(H)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人力和物力对企业效益(或产出)的贡献比例,关系到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能否正确分离开来,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H。
  确定H之前,笔者引用柯布·道格拉斯投入产出函数表明企业的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本的投入、物力资本的投入呈如下函数关系,即:
  Q=ALαKβ
  
  式中:
  Q——效益或产出
  L——人力资本的投入
  K——物力资本的投入
  A——技术水平参数
  α——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益参数
  β——物力资本投入的效益参数
  为了简化计算,将上面公式两边取对数得到:
  ㏑Q=lnLα+lnKβ+lnA
  再令Q′=lnQ A′=lnAL′=lnLK′=lnK
  则公式变为:
  Q=A+Lα+Kβ
  即:Q=A+Lα+Kβ
  其中:
  Q——企业效益或产出的对数值
  L——人力资本投入的对数值
  K——物力资本投入的对数值
  A——技术水平参数的对数值
  为求得H,笔者作如下假设:
  假设在短期内,企业规模稳定,则技术水平参数A保持不变,因为它不是实质性的生产要素,而是渗透于人力和物力之中,在短期内企业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视为常量不予考虑。因此公式可以表示为:
  Q=Lα+Kβ………………………………………………①
  根据以上假设条件,可测得企业近二年的效益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与物力资本的投入的二组数据代入方程式①得:
  Q1=L1·α+K1·β
  Q2=L2·α+K2·β
  解方程组便可以求得α、β之值。
  显然,上式已说明在短期内,企业效益(或产出)与人力资本的投入、物力资本的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运用上式便可以求得H:
  H=Lα/(Lα+Kβ)
  将α和β的值带入H计算公式即可以求得人力资本贡献率,而后乘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即可以求得人力资本的贡献价值,从而实现人力贡献价值和物力贡献价值的科学分离。
  另外,还要考虑α和β值的代表性。由于人力资本是一种很特殊的资本,它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和高度的流动性,当人力资本进入企业,它往往不能像物力资本那样可以立即体现出它的作用大小,而具有滞后性特点。物力资本的价值转移也可能受宏观政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波动,两类资本在不同时期对企业效益产出的贡献程度是不断变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对多个年度的α和β进行移动加权,得到符合其变动趋势的结果,使该结果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体方法如下:
  由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投入产出方程解出第一组方程α,β
  
  得到:α1,β1
  由第二年和第三年的投入产出方程解出第二组方程α,β
  
  得到:α2,β2
  再根据以上方程组所涉及的年度产出效益的大小作为对两组α,β的加权权数λ1,λ2的确认依据(其中λ1+λ2=1)。
  
  通过加权平均求得α,β值,将α和β值代入公式
  H=Lα/(Lα+Kβ),就可计算出当年人力资本贡献率H,而后将H乘以企业总的贡献价值即可求得人力资本贡献价值,从而使两者科学地分离开来。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取先后多年的资料,通过多组α,β的连续加权更为准确。
  企业人力、物力资本贡献价值的分离和人力资本贡献价值的测算为企业人力资本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提供了科学、具体、明确的量化依据,使劳动者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另一方面,解决人力资本价值量化问题,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劳动者的经济价值和巨大贡献,树立中国劳动者在国际上的崇高形象。
  
  四、人力、物力贡献价值分离模型的实证分析
  
  为了检验上述初步构建的人力资源贡献价值计量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笔者在某企业进行了初步应用和实证验算,具体分析如下。应企业要求笔者在此以A公司代表企业的名称。
  
  根据表1,将A公司3年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数据带入函数关系式:(保留两位小数点)
  Q=Lα+Kβ
  1999年:1680.39=166.88×α1+615.55×β1
  2000年:2062.41=270.40×α1+716.04×β1
  解第一方程组得到:
  α1=1.40 β1=2.35
  2000年:2062.41=270.40×α2+716.04×β2
  2001年:2302.52=308.32×α2+758.75×β2
  解第二方程组得到:
  α2=5.38β2=0.85
  对α1、β1和α2、β2移动加权平均,以λ1作为α1、β1的权数,以λ2作为α2、β2的权数。可以根据1999——2001年的产出效益求得:
  1999——2000年的总产出:
  q1=1680.39+2062.41=3742.80
  2000——2001年的总产出:
  q2=2062.41+2302.52=4364.39
  λ1=q1/(q1+q2)=3742.80/(3742.80+4364.93)=0.46
  λ2=q2/(q1+q2)=4364.93/(3742.80+4364.93)=0.54
  将λ1、λ2代入下列方程:
  
  即:
  
  解得:
  α=3.55 β=1.54
  将α、β代入贡献率公式H=Lα/(Lα+Kβ)得:
  H1999=0.3846
  H2000=0.4654
  H2001=0.4837
  将人力资源贡献率乘以企业人力、物力共同创造的贡献价值即可求得A公司人力资源的贡献价值。
  1999年为:1680.39×0.3846=646.277994
  2000年为:2062.41×0.4654=959.845614
  2001年为:2302.52×0.4837=1113.728924
  A企业人力资源贡献价值所占比例,1999年为38.46%,贡献价值为646.277994万元;2000年为46.54%,贡献价值为959.845614万元;2001年为48.37%,贡献价值为1113.728924万元。总的贡献比例为百分之百,已经求得人力资源贡献比例,则物力资源贡献比例1999年为61.54%,贡献价值为1034.112006万元;2000年为53.46%,贡献价值为1102.564386万元;2001年为51.63%,贡献价值为1188.791076万元。该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占企业总人数的三分之一,1999年之前领导不力,新产品开发缓慢,劳动者积极性不高,所以人力资源贡献价值比较低。后来通过改革,调整领导班子,领导指导思想明确,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施展才华的环境,从而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适销对路好;使企业创造的价值逐年提高;使企业人力资源贡献率和人力资源贡献价值逐年上升,效益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 张德.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对策.中国人才,2002.07.
  [3] 赵曙明.美、日、德、韩人力资本管理发展与模式比较研究.外国经济管理,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