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中应用责任会计问题的研究

2008-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8年17期


  [摘要]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思路和管理体制急需创新。文章从微观管理体制方面探讨改革和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路子。对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实施步骤等问题进行尝试性讨论。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责任会计
  
  一、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急需建立一套责、权、利相统一的监督管理制度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针对以企业资产为主的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则明显滞后,与其它行政事业单位一样,基本上沿袭“国家统一所有、各级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和使用”的管理模式;分散在各高校的国有资产,名义上是国家所有,实际上由各个高校行使着资产的所有权。这种管理模式的一个根本性缺陷就是责、权、利严重脱节。高校国有资产被总务(后勤)处、设备管理部门、图书馆、各系(部)等多头分管,哪个部门的权利是什么,有什么责任,利益怎样分配,没有明确的界定;每个部门都在管,实际上哪个部门都没法真正管;有利益就争,遇到问题就踢皮球。简而言之: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脱节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一个根本性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的一系列棘手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其产生的源头就在这里。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急需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监督管理制度,而责任会计正是具备这一功能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高校贯彻国有资产管理的宏观政策需要微观基础
  现行的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提出要“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建立健全国有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自然资产等的监管制度”。但是。这些政策都是原则性、指南性的,具体怎样实施,需要配套的制度安排和具体的措施;笔者认为:责任会计制度能在高校内部将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能将校内的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有利于将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在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有利于形成落实国资管理的宏观政策的微观制度基础。
  
  (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探索性实践呼唤高校国资管理制度的创新
  尽管高校国有资产可以转化为经营性资产或者共生出一些经营性的服务,但它总体上属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它的改革方向无疑会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改革方向相一致。高校国资管理不管采取资产型管理模式、资本型的管理模式还是其它模式。其基本取向都是摒弃原来的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粗放松散的管理方式,都存在一个落实经济责任的问题,都要求具体管理制度的创新;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落实、推行经济责任制的集约、高效的内部核算制度,是适应新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监督管理制度。
  
  二、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可行性
  
  (一)责任会计制度是适用于高校的内部核算和监督管理制度
  责任会计是把各部门承担的经济责任同会计核算和监督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职能部门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进行核算和控制的一种内部会计制度,其实质是将责、权、利统一起来,进行核算、监督和管理,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责任会计制度主要是用于企业,但它并不是仅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管理目标明确,需要将责、权、利统一起来进行考核监管的非企业单位;而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正需要管理目标明确,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监督管理制度,故责任会计制度是适用于高校的。
  
  (二)高校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符合国家关于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
  要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必须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在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要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正是要在高校内部将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结合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
  
  (三)高校已具备了推行责任会计的制度基础
  责任会计制度是经济责任制的一种配套制度,是对经济责任制确定的“责、权、利”目标进行量化、分解、监督和考核的内部核算和管理制度,是经济责任制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单位都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责任会计制度。
  
  (四)高校运行中市场性因素的增加为其提供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目前,高校的资金来源除了政府拨款外,还有学费、科研经费、“三产”等多种渠道的收入;资金使用也有教学、科研、经营、服务等多种去向。高校运行涉及领域的扩大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管好用好高校的资金,需要一种“权责结合,有绩论奖,有过施罚”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高校的责任会计制度应该应运而生。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市场性因素的不断渗透,这种收入多渠道、资金使用多去向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特别是大量的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移后,高校内部的很多部门已经成为实际的法人单位或相对独立的核算单位,实行分权管理、分权经营,部门之间的经济往来已经市场化,实行责任会计制度已具备了水到渠成的条件。
  
  三、在高校内部推行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步骤
  
  (一)划分责任中心
  所谓责任中心,就是专门承担规定责任和行使相应职权的内部单位。划分责任中心,就是将学校内部各部门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划分为经济责任实体。具体划分办法为:由学校国资部门牵头,会同学校领导、财务及其他相关部门,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确定各部门应归属的责任中心。如将有独立法人资格、相对独立地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并有一定投资权的部门设为投资中心,如校办企业(公司)、已经社会化的后勤部门等。这些部门的领导就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人。对使用学校的资产形成一定的收入来源(自创收入和校拨收入等),但无生产经营权也无独立投资权的部门,可划分为人为的收益中心,如各系、部等。这些部门一般有校拨的教学管理、科研经费,也有按学生人数划拨的津贴收入,有培训等其他办学收入,也有相应的独立支出权,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可以视作部门结余(收益)。各系、部主任则是该中心的责任人。对于学校的党政等管理部门,因无独立的收入来源,只有各种费用支出,可以划为费用中心,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即为该中心的责任人。
  
  (二)确定各中心责任人的经济责任指标
  学校领导和国资部门可以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目标以及各责任中心经济责任和权利的大小,给各中心的责任人确定相应的经济责任指标,并将这些指标与各中心及责任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投资中心经济责任指标。投资中心的责任人应该对该中心的投资效益、各种收入、发生的费用、利润、经费上交等完成情况负责。因此,投资中心的经济责任指标可设定为以下几种:一是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学校对投资中心下达资产保值增值指标,并定期对资产的价值进行评估,考核其完成情况;二是投资报酬率指标,学校根据投资情况和同期市场的平均投资收益水平为各投资中心下达投资报酬指标,它既可以作为对每个投资项目进行决策和分析考核的依据,防止盲目投资,也可作为对投资中心所占用的总资产的使用效益进行分析考核的依据;三是利润指标,学校每年根据各投资中心国有资产的占用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为各投资中心下达利润指标,包括应实现的利润和应上交学校的利润等。
  收益中心经济责任指标。人为的收益中心的责任人应对该中心各种收入来源、发生的各种费用负责。因此,收益中心的责任指标可归结为以下几类:一是资产收益率或生均占用资产指标。将收益中心所使用的国有资产与创造的收益进行比较,以考核该中心的资产使用效率;收益中心的收益,可以包括学生的学费收入和自创收入。生均占用资产是指每个学生平均占用的资产,该指标主要是将各部门所使用的资产与招生规模挂钩,便于对资产占用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考核,防止各部门盲目争设备和资金。二是资产利用率指标。用来考核各中心所占用资产的利用情况。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附加考核各收益中心所占用资产的新旧程度、安全完整情况等。三是收入指标。用来考核收益中心除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外,利用学校暂时闲置的资产所创造的各种收入,包括科研经费收入、其他自创收入、上交经费收入等,以促使各责任中心合理、高效地使用所占用的资产。
  费用中心经济责任指标。根据费用中心无收入来源,只有费用开支的特点,其经济责任也只限定在各种费用的开支情况上,即费用中心的责任人只对本中心发生的费用、资产的使用情况等负责。其经济责任指标可归为以下两类:一是资产使用额度指标,根据各费用中心的工作任务和性质等,给各费用中心核定资产使用限额;二是费用开支指标,即给各费用中心核定各种费用开支额度。每年年末,财务部门应会同学校领导、国资部门根据下年度学校的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和权利,对总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在下年度必须完成的责任指标,并通过编制责任预算的方式将其量化并下达给各中心。这些责任指标既是各中心的奋斗目标,又是考核各中心工作业绩的依据。需注意的是,责任指标的分解和下达要层层分解落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成一种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对责任指标的确定应本着简便、具体、实用、量化,既不宜指标过繁,又要克服指标单一,要坚持把经济责任同管理权、决策权衔接起来,做到谁运用谁管理,谁指挥谁负责。凡不能用数量衡量的责任。不纳入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范围。
  
  (三)实施责任会计核算
  从核算形式上,实行集中核算和分级核算相结合核算原则上,将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都集中在学校的统一监控之下,做到“你的钱,我看着你花”。具体做法是:对投资中心,学校统一下派专、兼职会计人员,在学校财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代表学校对其发生的经济业务、执行财经法规、完成责任目标情况及结果进行记录、计算、整理和汇总,定期编制业绩报告。派出的会计人员既要使投资中心的账目清楚,收支合理合法,又要代表学校监督各投资中心合理使用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还要通过核算及时发现问题,并向该中心的责任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对其他责任中心,可以集中在校财务部门核算,校财务部门按责任中心设立账目并开设户头,由专人对其进行核算。在收支权力下放给责任人的前提下,要求责任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入账。对使用学校资产的创收,按照规定的上交比例保证及时足额上交。
  
  (四)考核责任中心的业绩
  学校考核各部门业绩的方式一般都是写总结报告,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少,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如完成科研任务多少、创收多少等,而不将这些成果与所使用资产的数量挂钩。实施责任会计后,应改革这种考核方式,强化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考核,重点突出对资产使用效益的考核。方法是将各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数与预算数比较,检查各项责任指标的预算完成情况。每年末,各责任中心的责任会计人员应根据核算结果为该中心编制业绩报告,及时上报学校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学校领导和国资部门,作为考核责任中心资产管理业绩的依据,并据此确定奖惩;同时,从反馈的信息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进行纠偏和调控。业绩报告的格式和内容各学校可以自订,但报告中应包括所有的需考核的责任指标的预算数和实际数及差异数。为了便于理解和考核业绩,业绩报告的基本构成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责任指标、预算数、实际数、差异、备注。
  业绩报告后面应对各种责任指标完成的原因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