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府采购对财务管理影响研究

2008-12-29 00:00:00
会计之友 2008年20期


  【摘 要】 文章分析了高校政府采购的必要性、特点以及对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进而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指出了高校政府采购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校政府采购;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规范政府采购的行为,政府采购的范围逐渐扩大。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规范了财务管理的行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政府采购仍属于初级阶段,如何使政府采购更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领域,特别是在高校中彻底贯彻实施政府采购,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财务管理,使政府采购更好地为高校提高效益、节约资金出力,仍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认为集中采购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势在必行
  
  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担负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其主要任务。高等学校虽然不是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以赢利为目的,但需要有稳定的办学经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等。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教育事业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高等学校在购买教学行政办公设备时,实际上是在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理应纳入政府采购范畴。
  实行政府采购能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是分散型管理。一般的做法是年初根据全年收入把支出计划下拨到各学院和系部,学院和系部根据财务下达的计划自行支配财政性支出中的教学设备采购支出、办公经费支出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而且资金使用的效益也不高。实行政府采购,年初报采购计划,变分散采购为集中采购,促进了学校对各学院和系部的宏观调控,加强了支出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保证了采购质量,优化了资源配置,更重要的是规范了财务管理行为。
  
  二、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
  
  (一)高校规模大,组织结构层次多,管理权限分散
  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内部组织结构复杂,机构设置分行政机关、学院、系部等,规模特别大的学校还有多个校区,内部管理的范围和空间远远大于政府机关。
  (二)高校投资主体多,资金来源广,会计核算体系复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法人地位的确立,使高校经济活动的市场特征日益明显,基本形成以财政拨款为主、多元化经费筹资的格局。高校的采购资金既有财政性资金,又有非财政性资金。有些高校由于合并的原因,其财政拨款可能会是中央和地方拨款共存;非财政性资金投入涉及到个人、企业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高校已不是单纯的预算事业单位,而是使用不同来源和性质的资金采购设备。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或经费投入者要求高校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和管理方法。高校所需的设备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多为教学科研用的高精尖仪器与设备。因此,对设备性能的要求较高,设备包罗万象,更新较快,更具有时效性。
  
  三、高校推行政府采购面临的几个问题
  
  推行政府采购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市场操作,降低采购成本和价格,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堵塞漏洞,防止腐败,其意义积极深远,但要全面推行这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招投标市场的不规范
  政府采购方式的核心是公开招标,但目前在招投标市场上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非法行政审批,干预招标活动;二是一些招标机构政企不分,垄断经营,强制服务,损害招标人利益;三是地方保护盛行,助长了地方保护和行业封锁,搅乱了招投标市场等。这些都难以保证招投标市场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二)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和会计制度不相衔接,操作上缺乏统一的规范
  由于政府采购使财政由分配资金延伸为分配物资,改变了原有物资、资金的分配方式和渠道,这就要求目前的财政会计制度做出相应的改变和修订。首先,政府采购制度改变了预算拨款程序,实行货款的直接支付。这种做法与现行的预算指标层层分解,预算拨款层层下达,预算结余单位留用的财务管理体制不相吻合。其次,《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没有就政府采购的有关会计核算做出具体的规定,预算科目也不能全面反映政府采购预算支出。如学校实行政府采购后,对采购预算收支的入账问题,纳入政府采购商品目录经财政同意后由学校自行采购的报销问题都没有具体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共同投入的高校,由于政府实行分级管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各自的政府采购制度,这就要求高校的预算采购资金也进行分级和属地划分,编制各自的政府采购预算,从而使原本由学校统一采购和管理的项目,变成了各级政府分散采购和分级管理。这样不仅与高校财务制度规定的学校资金打破预算内外界限,确立预算的“大收大支”概念相矛盾,而且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具体的操作和规范,从而给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带来难度。
  (三)政府行为的不规范
  规范政府行为是保证政府采购制度实施的关键,但目前仍然存在着政府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由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时,难免会向与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事业、企业单位倾斜,由此会带来行业垄断或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存在着某种利益关系,政府难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而权力与利益的挂钩又从根本上削弱了管理,造成监管力度不够。同时,利益驱动导致的政府行为,还容易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既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又是利益分配参与者。有的政府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分工不明,造成无人管理或重复管理等,这些都会给政府采购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是一个既突出又现实的问题。
  
  四、高校推行政府采购的建议
  
  (一)建立相配套的高校财务及资金管理模式
  政府采购一旦在高校全面正式推广,高校急需修改和制定新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资金管理条例,特别对财政统一开设的账户的资金往来,财政收支和自有资金的划拨,研制出一套切实可行和规范的核算、监控模式。
  (二)保证预算的细化和硬化
  由于学校年度预算一经财政部批复,政府采购计划一旦报出,其数量、规格、技术指标和参数就很难更改,所以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为保证预算的刚性,必须建立高效、严格的预算执行机构,科学、严密的预算控制系统,完善的监督检查机制,这样才能强化预算的约束,确保政府采购在高校的全面开展。
  (三)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负责操作政府采购的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招标投标法》,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保护,建立招标投标统一大市场,维护招标投标法律制度的统一和协调。严格执行招标的制度,切实贯彻公开性原则,保证潜在投标人平等、便捷地获取招标信息;严格落实招标公告发布制度,公开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规范评标机构和评标活动,保证评标活动的公正性;建立完善的评标专家制度,整顿招标代理机构,促进招标代理市场健康发展;转变职能,依法实施行政监督,从而保证通过政府采购所获取的商品和建成的工程质优价廉,并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峥.集中采购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纵横,2007(23).
  [2] 何静.基于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8).
  [3] 陶合英.浅谈政府采购中的会计监督[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7(9).
  [4] 刘松山.对高校实施政府采购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2007(8).
  [5] 周爱群.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7(4).
  [6] 黄兆生.浅谈推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几点建议[J].科技信息,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