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财务战略是为了使高校能在较长时期内生存和发展,在充分估计影响高校长期发展的内外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为达到财务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务活动的总规则和总原则。它是围绕财务目标而实施的全局性行动方案。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抓住机遇,制定财务战略,加强高校财务战略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财务战略; 高校; 管理
一、强化战略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益
高校要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严格执行,合理发放。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控制。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免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对固定资产要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同时要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固定资产预算,把握采购、验收、保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制度,明确责任。
(二)建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双轨制管理模式
从现代经济发展的角度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来看,任何单位的会计都应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部分。财务会计通常是以一定的会计程序,主要为单位外部使用者定期提供财务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以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主要为单位当局经营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高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此要求,可将目前的会计机构进行改组和分立,使一部分会计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对学校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为学校决策者提供咨询和合理化建议,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办学成本、减少投资风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制度
在会计部门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要对各项业务收支活动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成立内部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审计、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查等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建立以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同时要建立健全防止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各级经济责任制,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从高校领导到财务、审计监察部门的负责人,再到全校各系部处室单位负责人,都要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层层防范,层层落实;在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奖罚分明。
二、筹资战略管理
YMYHA/YbkOmbkNjhVdU2BrA5njRwjEaXEZexeJMoAXA=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单位要从事有目的的活动,都必须耗费一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高等学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要使教学科研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强化财务的筹资功能,并把依法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中心任务对待。这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事业顺利进行,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等学校筹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并受到客观环境的制约。不同的环境决定着高校能够通过什么渠道,以什么方式,筹集到什么样的资金。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要求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注重“理财”转变为注重“生财”。“生财”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增加各种收入。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高校的收入按照来源渠道的不同,可分为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
三、支出战略管理
(一)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校的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免经费使用上的浪费现象,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要使资金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不搞财政赤字预算。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对经费开支大户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校内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学校下达的预算执行,杜绝无预算和超预算开支经费。学校的监督审计部门应依法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执行、调整的真实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协同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影响下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评价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证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
(二)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分析
一方面将非教学工作中所占用的学校资源和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这些成本并将其返还到教学领域,提高办学经费的自筹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侵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学校改革的进程。
(三)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在教育经费十分紧张,资金需求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高等学校支出预算一旦经过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复,财务部门就要按照预算和事业进度,及时、合理地拨付给所属基层会计单位,同时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支出预算确定后,学校的财务及有关部门应严格执行预算,根据预算确定的支出范围、项目、支出额度安排各项开支。除非经主管校领导批准,学校的任何部门都不能发生无预算或超预算的开支项目。
(四)要合理划分各类支出的比例,特别要严格控制人员的经费支出
人员经费的比重过大,公用经费的比重就会相对缩小,直接用于发展教育、科研的资金就会减少,就会影响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此外,高等学校还应该注意保持教育、科研、后勤等其他事业支出的比例。
四、效益战略管理
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不注重办学效益。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在拥有一定教育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注意内部挖潜,科学配置和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办学效益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要制定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战略,一是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内部挖潜,实现理财观念的根本转变;二是优化教育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三是树立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实现教育成本最优化;四是重视规模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
长期以来,由于受机制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高等学校一方面存在教育经费紧张、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又存在相当程度的资源闲置与浪费。经费严重不足与经费使用效益低下,是影响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211工程”和《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使高等学校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向高等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拥有一定数量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加强管理,科学配置和利用现有资源,努力节约支出,提高办学效益,是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要求高等学校对校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随着高等学校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局面的逐渐形成,高等学校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教育经费不仅要核算它的投入、支出,还要反映支出的性质和结构,把有限的资金更加经济合理地使用,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总之,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教育市场资源竞争和越来越复杂的财务关系,高校必须加大财务管理力度,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顺松.论新技术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内涵[J].教育财会研究,2005,(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