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行评价企业效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基本能满足整体评价分析的要求。本文从企业效绩评价指标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出发,提出了企业效绩评价指标改进和完善的方法。
【关键词】 效绩评价;指标;分析
一、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的应用分析
(一)临界值指标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对企业的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因此,将评价结果用于具体项目或选择部分指标进行特定目标的评价时,还要进行主要财务指标的研究分析和横向、纵向比较。在应用评价结果时,还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深入分析,在进行财务指标深入分析时,要特别注意一些处于临界值财务指标的分析。此外,还应该注意非财务指标和非计量指标的临界值。
(二)指标计算数据来源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是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核心指标的企业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的评价,财务指标值的高低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好坏。计算财务指标值的数据来自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又是根据应计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确认的会计账册数据编制的。因此,我们在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和评价指标时,要注意计算数据的来源:一是未进行资产评估调账的老企业。这类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项目,尤其是资产项目以及由此计算的指标值与新办企业和近期经过评估调账的企业比较相差甚远,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财务指标计算值,应做进一步的分析。二是未经独立审计机构审计调整的会计报表数据。这类企业由于未按国家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制度进行调整,其会计科目和对应会计科目的数据,缺乏可比性,由此计算出的指标值,也就缺乏可比性。三是虚拟资产项目和高账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在的资产项目。对这两类资产项目,我们一般称之为不良资产。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即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如果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超过利润总额的增加额及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的利润表数据有“水份”。四是非主营业务利润。通过对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在企业利润总额的比例,分析和评价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特别是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五是现金流量。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的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的质量,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三)表外事项的分析
企业效绩评价的非计量评价指标是企业表外事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在应用时,不仅应该注意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还应该注意到企业效绩评价的实质。
二、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的改进
(一)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母为年末净资产,如:中国证监会规定的A股公司的年报和中报披露的净资产收益率,就是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分母为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即: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债务人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债务人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利息支出,就更趋合理。考虑到其计算指标的会计数据是以应计制原则确认的,总资产报酬率并非一种收现的报酬,而作为债权人和股东,往往更注重现金回报的情况,也可以把计算公式的分子再作改进。
(三)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意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利润总额包括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按此思路改进的计算公式为: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
三、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成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效绩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不足。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效绩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显得十分必要。
(一)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
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的收现能力。公式是: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实现的账面利润的关系,其公式为: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三)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反映企业从投资活动中获取的现金收益与账面投资收益的关系。其公式是: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四)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一般来说,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利润的实现程度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五)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其公式是: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
(六)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 葛家澍.现代西方财务管理[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