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形成,高等学校预算经费逐年增加。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高校财务资金,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是高校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本文从高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及时、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强化预算监督,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几项措施,旨在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抓住财经管理的“龙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关键词】 高校; 预算; 管理
高等学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形成,高等学校预算经费较大且逐年增加。因此,如何管理和使用好高校财务资金,科学地编制高校预算,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与使用,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当前高校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预算管理的内容及作用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可能取得的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非偿还性资金的收入计划。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支出预算是指高等学校年度内用于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的支出计划,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和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预算。加强高等学校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对学校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等学校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学校无偿使用。因此,部分高校在资金的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不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使用经费的预算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办学的意识,不能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不能统筹安排有限的资金,未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管理及监督机制,使高校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编制财务预算是依据增量预算法,即通常所说的“基数法”,或根据国家拨款来进行“估算”,这种方法不利于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预算项目增加和调整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编制的内容不全面,在预算支出方面没有包括基建资金支出,使高校的资金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同时,预算编制程序缺乏科学性、客观性,对优化预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预算编制不及时
高等学校的年度预算是按会计年度编制的,部分高校内部财务预算一般要到4月份才下达,致使学校的财务预算编制的时间滞后,使学校年初支出预算执行带有盲目性,不能发挥高校财务预算的监督作用。
(四)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
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部分高校存在随意增加和调整预算项目,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混淆开支渠道的现象。部分高校没有建立预算激励机制,节约的预算经费没有奖励,超支又要求追加,预算执行存在随意性,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使高校财务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五)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预算只注重资金的投入,而忽视了对资金支出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结果、效益、效率也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对资金投入的实际使用绩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
三、加强高等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的对策
高等学校财务预算与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高等学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抓住财经管理的“龙头”,从根本上促进、加强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预算编制的原则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所实行的预算体制是统一领导、集中管理,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高校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学校财力可能,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收入预算坚持稳健原则,支出预算是高等学校预算的核心,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
(二)科学编制财务预算,优化资金分配
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是预算管理的基础。预算编制可以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预算编制原则采用零基预算法和绩效预算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1.必须分析上年度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完成情况,通过实际和预算对比分析,总结经验,找出差距,为做好下一年度财务预算打下可靠的基础。2.及时了解和掌握预算年度内高校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可能给学校带来的资金流入量和预算年度学校在完成事业计划和任务过程中预计所需资金总量。即将学校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年度预算范围,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预算编制程序、重点项目、支出标准和定额、资金分配等,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防止浪费。逐步使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积极组织收入,及时编制财务预算
编制高等学校预算的首要任务是积极组织收入,高校要拓宽办学渠道,积极培植财源,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畅通,增加办学资金。建议高校在每年11月份开始布置下一年度校内各部门编报部门收支计划,根据学校各部门的收支计划和学校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各种补助定额、消耗定额以及收费标准等及时安排下一年度预算计划。待财政预算通过后,及时组织编制学校内部财务预算,这样可以解决预算编制时间及指标下达滞后的问题。
(四)强化预算执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只是预算工作的开始,要圆满完成学校预算,主要靠正确地组织预算的执行工作,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行使预算经费审批权的有关领导或项目负责人,既要确保事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对预算执行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在规定的预算审批权限内,对预算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负责,强化高校预算管理责任和预算约束力。学校财务预算一经审议通过,未经学校最高权力机构审议,任何人和任何部门不得更改。对学校突发事件及其他教育事业计划发生重大变化,确实需要追加或调整的,应当按照预算追加程序,由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审批,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维护高校预算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五)加强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是对预算的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执行结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鉴于预算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预算的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都较强,1.高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建立专门的预算监督机构,对学校的各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等一系列事项进行监督和指导。2.学校财务部门应认真行使监督执行职能,加强对各项收支的审核,不得以预算数或计划数列报事业支出,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预算,提高教师对高校预算刚性的认识,强化预算执行的权威性。3.加强对学校领导者的监督,学校预算一经学校最高决策机构决定,包括高校领导在内的任何人都应自觉执行,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4.高校应建立健全财务预算检查、考核制度,对预算编制及其执行情况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预算法律法规,更好地发挥高校预算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
(六)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
高校年终应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分析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到位,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内,重点分析超支原因,确保预算的执行。正确地评价年度内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采取先进的核算、管理手段,及时掌握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并将信息反馈到决策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漏洞,以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不断完善高校预算控制系统。另外,加强高校事业计划的完成情况评价,及时总结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预算信息。
(七)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是对高等学校预算执行情况、完成结果以及效果进行绩效考评,包括绩效目标合理性及目标完成情况的考评。高等学校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执行结果评估的重要环节,是反映高校事业资金投入而产出的效果、效率和效益评价,从而客观地评价高校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情况和产生的效益状况。高校应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使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专题分析法等方法对生均事业支出、生均设备费、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等教学绩效指标,科研绩效、自筹能力、资产绩效等资金投入绩效指标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通过合理的分析与比较,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计算各因素指标的变动对预算完成的影响程度,系统地对高校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并对预算执行程度、资金使用效益、效率进行专题分析。通过各种方法的分析,可以了解预算执行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发现学校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决策和加强预算管理提供依据。另外,高校还应建立各部门预算执行考核机制,考核高校预算执行的真实性、合法性、科学性和效益性等,并将其与各经济责任人的业绩考核挂钩。对完成经济指标好的单位,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对不严格执行高校预算,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责任人,追究其应承担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总之,高等学校应增强财务预算的责任意识、效益意识、节约意识和风险意识,把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开源节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维持高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 支海坤.高等学校财务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指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 李萍,郝俊梅.高校预算管理问题再研究.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5).
[3] 高丽红,付辉辉,张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问题探讨.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