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会计委派制产生以来,有效地解决了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即实行会计人员调派制度。
【关键词】 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调派制;利益脱钩
一、会计委派制的产生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会计委派制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热点现象之一。为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贪污受贿、避免国有资产流失,1998年1月22日闭幕的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在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2000年召开的中纪委四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以及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进一步推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把贯彻实施《会计法》同推行会计委派制结合起来。2000年9月,财政部会同监察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对试行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自1998年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和部门都相继试行了会计委派制,委派方式也不尽相同。从各地的试点看,委派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委派会计人员(总会计师、财务总监或会计人员),主要是针对行政单位和由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如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二是对一些实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零户统管制度,主要是针对乡(镇)政府下设的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零户统管”制度;四是在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或总会计师;五是实行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六是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村账乡(镇)管(审、监)制度;七是对财政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
从会计委派制的效果来看,在一些地区、一些单位确实产生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一些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遏制,在很大程度上堵塞了财务管理漏洞。而且,会计委派制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促进会计自身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缺陷
尽管会计委派制实施效果显著,但是会计委派制也并非是包医百病的良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问题比较突出。
(一)会计人员水平、素质参差不齐,委派效果难以保证
任何制度都需要人去实施,会计委派制亦然。但在会计实践中,有些单位在没有合适人员的情况下,为委派而委派,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恶化了派出机构与受派单位(或部门)的关系。笔者认为,会计委派制中的人员特别是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政治素质必须要过硬,如果单位(或机构)没有合适的会计人员,则不宜推行会计委派制。会计上讲究“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委派制也是如此。关键是要看委派的“实质”,而不是委派的“形式”。否则,就是实践中的形而上学。
(二)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容易与受派单位形成利益关系
这是一个令派出机构颇感困惑的问题,其结果与会计委派制的初衷背道而驰。在委派初期,会计人员尚能保持客观、独立、公正,恪守职责。但时间一久,特别是在一些经营效益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