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一些较大型的先进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及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实施;困境; 策略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西方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反映,计量各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对待,评价作业业绩和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扩大成本计算范围,使成本计算更准确、可靠、真实。
一、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中的困境
作业成本法运用多层次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强调产品成本形成的过程和原因,使得产品成本更接近实际消耗,提高成本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尽管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计算方法,但由于我国企业生产力整体的发展水平不均衡,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和产品的多样性等因素的存在,导致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的实际过程中遇到了各种挑战和障碍。
(一)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
信息系统的改进通常先于采用作业成本法和达到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水平,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作业成本法达到使用阶段的重要条件。实施作业成本法应具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由供应系统、制造系统和销售系统等合成的集成系统,能够获得前12个月的销售量、成本和绩效等方面的数据,以及所有这些数据的实时更新。但我国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都不高,严重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二)没有取得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认可
目前,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实际业务中成本计算方法采用的是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虽然它具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但尚未获得我国有关会计准则和现行会计制度的认可,与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相冲突,因此,在我国企业要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作业成本信息用于财务披露和税收等显然还存在法律障碍。
(三)企业人员素质及应用硬件上的障碍
作业成本法首先要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作业进行确认,并按照不同的作业对所发生的成本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重新设置,这些都对涉及的财务等相关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比较繁杂,要应用计算机等。对人员素质和应用硬件的要求都为实施作业成本法设置了障碍。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未达到普遍适用,各行各业缺乏相互参照的案例,每个企业要根本自身的情况确认作业、选用合理的成本动因、将作业合理归结到作业中心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和再分配。一般来说,达到使用水平的企业早在3年前就开始实施作业成本法,企业规模越大,达到使用水平所用的时间越长。但我国目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应用硬件环境也跟不上,无形中为实施作业成本法设置了障碍。
(四)高额的初期投入让许多企业却步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要进行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培训等,要求花费较大的初期投入,还面临终止原系统使用的机会成本。如果不是政府有财政上的支持和税收上的优惠,高昂的初期成本就使企业实施的动力不足。因为从长期来看,虽然采用作业成本法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它更多的是体现长期的收益,且未来的收益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没有一个客观的计量的依据,对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去考虑。从近期来讲,可能不会立即给企业带来较多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特别是从企业管理层来讲,更多的是考虑在任期内完成其受托责任,至于技术革新相对来讲处于次要地位,要他花费很大的成本而不产生明显的短期收益来支持应用作业成本法可能让管理当局思虑再三。
(五)来自企业领导和员工的阻力明显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取决于领导主动支持的程度、是否投入足够的资源、与企业竞争战略的联系程度、是否能组织企业内所有员工投入一定的时间去参加培训等。作业成本法涉及到主要作业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与选择以及各作业成本的分配与计算,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产品成本的形成中,除了受产量、作业量等一些客观因素的驱动外,还会受人为主观因素的驱动。所以,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必须取得单位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做好全体员工的培训,提高全员的成本意识。但是,就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状,单位领导对作业成本法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认可与支持,只有在部分大企业里才有可能实施;对企业员工而言,整体学历和学识水平不高,对作业成本法知之甚少。
(六)作业成本法在适用范围和核算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采用的是以不同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数,分配计入各项产品的做法,因而要使产品成本计算正确,须有一定的制约条件:一是间接费用占相当大的比重;二是产品的种类很多;三是各个产品的技术层次不同。这使企业规模小、产品范围窄、间接费用低的企业在采用作业成本法时存在一定的限制。由于作业成本法涉及的核算工作仍十分繁琐,从而制约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推广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推行的应对策略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但作业成本法作为现代化生产的产物,随着企业管理当局对成本管理越来越重视,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深入及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作业成本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一些方面开展推行工作。
(一)兼顾成本—效益原则,适度实施
任何一个成本系统并不是越准确越好,除了考虑其适用范围外,还须考虑其实施的成本和效益。作业成本法需要对大量的作业进行分析、确认、记录和计量,增加了成本动因的确定、作业成本库的选择和作业成本的分配等额外工作,其实施的成本是比较高的。我国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时首先应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这样做是否能为企业增效,从作业成本法在各国企业运用的经验看出,并不是任何企业都适合运用作业成本法,如果一个企业制造费用只占用一小部分,或者企业只有单一产品,则作业成本法并不比简单的传统成本法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二)协调管理当局,纳入企业竞争战略
作业成本法不是仅靠会计人员就能完成的工作,它尤其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要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取得理想效果,必须得到企业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搞好员工培训,提高全员成本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为推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与管理当局的协调工作,让管理当局从企业竞争战略高度去看待成本问题,解决成本问题,这是成功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先决条件。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和管理系统必须同企业的总体管理体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管理层的支持,才能发挥足够的效用。
(三)树立成本管理思想,科学认识作业成本法
应用作业成本法,而不局限于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企业更新管理观念,科学地分析解决问题。在应用作业管理思想解决一些问题时,象建立在作业成本法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因质量问题而给企业造成的信誉损失是无法用金额来计算的,只能依靠估计。因此,作业成本法不应局限于一种机械的成本计算手段,而应更多地作为一种管理思维模式运用于企业的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管理方面,这样才能体现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意义,也才可能成为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的一种模式。
(四)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在运用中既要吸取别人的经验,又要在企业亲自尝试作业成本法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自身的成本特点和工艺特点去不断完善作业成本法系统,不可追求一步到位。针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使用的主客观条件的局限性,作业成本法可以在我国一部分先进制造企业或其若干部门先行实施,逐步推广。如企业在初次试行作业成本法时,可以保持两套成本核算方法,以传统的成本会计方法用于会计信息披露目的,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用于管理目的,尽管这样可能无法完全发挥出作业成本法的功能,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五)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提高信息收集水平
有条件的企业要应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系统,实现会计信息化,要具有能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能力,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管理。企业只有从采购、销售、库存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管理、资金和成本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职能实现一体化,才能实现对整个行业资源的规划和管理,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提高信息收集水平。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在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方面,还是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手段方面,都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技术支持。
(六)加大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系统,仅仅有先进的会计系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应加大对会计人员业务、计算机及其他方面的培训,成为既掌握会计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处理的高效性和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严格性。否则,如果各个作业中心提供了失真数据,就不能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
(七)正确地认识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针对我国企业中制造费用比重较大,应该强化成本意识,加强管理和控制。我国一些现代高科技生产企业,以及具备高额的制造费用、产品种类繁多、各产品需要的技术服务的程度不同、各生产运行数量相关很大且生产准备成本昂贵、随时间推移作业变化很大但会计系统变化较小、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这类企业都非常适合应用作业成本法。实施作业成本法将为符合以上条件的制造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提供更为精确的产品成本,为定价策略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加强对成本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避免不适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盲目上的现象发生。
(八)根据企业制造费用比重不同区别运用
企业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体现的先进管理思想改善企业管理,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部分应用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从而弥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些缺陷。首先,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思想,化小成本核算单位,采用多个分配标准分配间接成本。其次,着眼于整体最优化和长远利益,一方面重视产品开发和设计的管理;另一方面关注销售、售后服务等非生产环节发生的作业成本。再次,当企业采用传统的单一分配标准计算的成本可信性受到怀疑时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产品成本重新加以验证。最后,对于企业中相对重要或者管理难度大的部门或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部门,企业可以局部使用作业成本法,立足于作业层次进行管理,充分利用非财务信息,结合财务信息进行业绩评价与考核。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先进管理思想的成本管理模式,尽管在我国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并不影响它的应用前景,企业将会顺应潮流,克服困难,争取条件实施这一先进的成本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奕明.ABC、ABM在我国企业的自发形成与发展[J].会计研究,2001,(3).
[2] 陈通,宫立新,任明.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6).
[3] 王志敏.作业成本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会计之友,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