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

2008-12-29 00:00:00徐国栋
会计之友 2008年33期


   【摘要】 本文从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其依据与目的,揭示了我国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试图通过正确评价油田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加强对其管理和监督,促进油田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监督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油田企业的发展,以及法治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而产生和建立起来的。它是油田企业党组领导及干部组织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对油田企业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正确评价其经济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保障油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制定的一项制度。作为审计监督的一种形式,经济责任审计对油田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保证。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IIA)赋予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增加组织的价值并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接受干部管理部门的委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对有关部门经济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相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查分析依法进行的经济评价活动。它是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实行组织监督、纪检监督与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是集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经济效益审计为一体的综合性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的依据:一是立项的依据,是指审计要有国有企业最高领导的指令和干部管理机构的委托;二是审计的依据,主要是法律、法规、规章等,还应包括其他方针、政策、制度、标准和有关纪律规定等。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所属企业领导人员任职期间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以及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确定其经济责任,依法评价其工作业绩,为油田企业干部管理机构提供评价和任用干部的依据。
  
  二、我国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全面开展以来,在维护国家财产、加强油田企业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作为油田企业内部管理干部任期内业绩评价的有效方式之一,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和工作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在探索中发展起来的,各审计机关的工作模式各异,既有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不明确
  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受托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企业的监督管理工作,审计应当围绕委托方的需要开展工作。但是,目前审计实施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距离相关部门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由于审计理念和手段更新不够及时,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的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差别不大,审计内容和重点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纠错查弊上,不能较为完整地反映领导干部(尤其是部门领导)任期内的业绩和经济活动全貌,难以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全面评价;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对掌握不同职权、在不同风险岗位的领导干部的监督没有做到重点突出,不能体现区别对待的原则。对掌握资金和权力的重要部门,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群众反映较多、容易出问题的单位,领导干部出现问题的几率比一般单位要高得多,如采购和销售等部门的领导干部。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制度缺陷是导致干部监督不力、腐败现象蔓延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作为大型国企的油田企业的管理还是较规范的,但是大多企业仅仅设立了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经济指标及安全事故责任指标,而对领导的重大经营决策等方面还缺乏具体的考核措施,使得审计实施部门难以对被审计人的任期业绩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范围有限
  油田企业审计工作往往局限在会计资料上,对有关的业务活动和文书资料查证不够,对账外情况的调查肤浅。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与之相关的信息资料也是多种多样的。通常,人们认为审计工作就是查账,其他方面的资料不是审计的范围。然而,对于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会计资料上记录反映的内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有些经济行为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跨越领导干部的任期时间范围,有些项目决策的效果在审计时还没有显现出来,其成败具有不确定性。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成本的制约性等方面的限制,审计人员往往很难收集到足够而直接的证据,有时候还可能从与被审计者相关的会计资料中直接取证,这样做当然难保所得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当然更谈不上质量保证。
  (三)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透明
  按照《审计法》要求,审计机关应该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束后根据审计情况写出审计结果报告,审计结果报告在报企业管理高层的同时,抄送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只对干部管理部门负责,不公开披露,干部管理部门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作为受托审计,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审计工作,审计结果的应用则是组织、纪检等相关部门的职权范围。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工作底稿需要被审计单位签字盖章确认;在起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在定稿之前需要征求被审计单位和领导干部本人的意见,可以说整个审计工作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但是,审计结果运用不能做到公开、透明。除了作为委托方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作为受托方的审计机关,作为被审计对象的领导干部及其任职单位等相关各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对外公开披露。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在收到审计结果报告后,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如何反馈等没有明确规定,至于存在什么经济问题的干部应提醒、诫勉、追究责任以及降职、免职等也没有具体标准。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封闭状况,使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少外部的监督压力。
   (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评价的力量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体现在执法的威慑力和促进企业完善相关制度的建设上,以构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这要求审计部门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以取得积极的社会效应。由于经济责任审计任务繁重,不少审计部门疲于应付过多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忽视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没有对已有的审计结果作进一步发掘利用,工作上付出很多、收效甚微。审计工作涉及单位多,信息量较大。有些项目审计中虽然审计人员发现了不少问题,并取得了大量实证资料,但是由于审计部门自身手段有限,与其他执法机关沟通渠道不畅,也由于经济责任评价是一个事关组织用人、事业发展的大事,也是一个事关被审计者个人前途的敏感性问题,所以常常会出现评价只对单位不对人、泛泛而论的现象,主要是怕承担审计风险;致使问题的调查工作无法及时深入下去,最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些问题和疑点在审计阶段被消化掉,使委托部门无法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全貌,对审计结果的应用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解决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抓住经济责任审计重点,确保审计真实准确
  1.应该在审计前召开被审计者述职报告会,由其对任职期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回顾与自查,并请与会者作出初步评议,减少审计的盲目性。2.要做到账内审查和账外调查相结合,在对相关书面资料进行审查的同时,也要对单位相关负责人员和业务人员进行调查访问,以确保掌握重要情况和线索。3.应结合审查经济效益指标与考核被审计者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4.应该充分发挥群众作用,提高审计实效。总的说来,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重点审查以下内容:企业资产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个人经济行为;任期内企业经济效益的真实性。
  (二)适当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确保审计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应不仅仅局限于被审计者任职期间对其所在部门、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有的责任。从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来看,主要还是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责任和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的情况。今后,要在这个基础上,向经济发展责任、个人经济行为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拓展,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业绩。为此,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要在以下方面有所体现:企业领导干部个人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中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领导干部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企业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有无重大事故,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及所造成的损失,领导人应负的直接或间接责任。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局限于财务资料。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本单位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密切联系群众是减轻审计难度与压力,增加发现线索与疑点机率,确定审计重点、内容与方法,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因此,审计人员应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公开接待来访时间和地点、个别走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当然,在油田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地位比较尴尬,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和力度,在工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工作尺度,降低可能随之产生的不良影响。
  (三)依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明确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职责,审计部门依法审计、保证审计结果质量的职责,从而做到各司其责、责权明晰,还可以明确对审计查明的不同问题,对被审计人分别采取谈话、通报、诫勉、组织处理、党纪政纪处理等相应的追究措施,使经济责任审计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要将其和公示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在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的同时公告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办法,让群众监督审计成果的运行情况。如果审计质量不高,结果与事实相差甚远,要追究审计机关和有关审计人员的责任;违背“先审后离”的原则,委托程序滞后,不利用审计成果出现任用干部偏差,要追究干部任免机关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领导干部的经济问题不闻不问,严重违纪情况不作处理,要追究纪检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这样才能起到警示的作用,对决策者形成社会压力。纪检部门应根据分类量化考核指标对肯定性的结果给予采纳,对问题性结果根据不同性质给予被审计对象以教育帮助或处罚,对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的给予职务降免或立案查处,应该尽量把审计成果作为科学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结论
  
  有效地解决油田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与对策的简单对应。解决问题就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而根源就是体制,就是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一方面,不能消极等待,坐等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而是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力量、创新审计手段、丰富审计内容入手,在现行审计体制范围内,在审计的现有权限内,尽量从技术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提高,解决依靠审计系统本身力量可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要正视体制与环境对工作的制约,既要摈弃“审计无所不能”的错误认识、降低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期望值,也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当前应从审计法制建设入手,尽可能地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为审计体制变革营造氛围、构搭平台。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家伦.论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6,(4):18-21.
  [2] 石守礼.经济责任审计方法[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7,(2):24.
  [3] 邱丽霞.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若干思考[J].公用事业财会,2007,(3):50-51.
  [4] 吴长勇.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J].审计与理财,2008,(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