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自我

2008-12-29 00:00:00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2期


  【活动目标】
  1.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掌握“发现自我”的途径,尝试客观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
  3.初步学会客观、全面、发展地看待自己。
  【活动内容】
  初中生自我意识辅导。
  【活动形式】
  游戏、填句、小组讨论等。
  【活动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前布置学生及其父亲、母亲、朋友、老师填写有关评价材料。
  3.布置分组,选择助手。
  【活动对象】初一年学生。
  【活动时间】50分钟。
  【活动设想】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部分。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急剧发展的时期,是不断地探索自我、重新建构自我的关键时期。但是,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很不成熟,其内心的变化也存有许多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迅猛发展,在“主观自我”与“客观自我”分化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自我的混乱。因此,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鼓励引导,以帮助他们渡过心理上的“断乳期”和“危险期”。本课教学主要是针对初一学生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的片面性,通过各种自我认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他人,进而促进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
  【活动过程】
  一、热身游戏——大西瓜、小西瓜
  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学生做两轮游戏。
  第一轮:教师口令“大”,学生做出大西瓜的手势;教师口令“小”,学生做出小西瓜的手势。
  第二轮:教师口令“大”,学生做出小西瓜的手势;教师口令“小”,学生做出大西瓜的手势。
  二、我的手印——独一无二的我
  在书本的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手印,并与小组里的每个同学进行比较——手与手比较、手印与手印比较、手与手印的比较。
  思考:从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直觉的我——形容词检核表
  学生参照形容词检核表,写下10句“我是一个
  的人”。
  (写时不用作太多思考,凭直觉进行。)
  四、照镜子——别人眼中的我
  比较一下,“父亲眼中的我”、“母亲眼中的我”、“朋友眼中的我”、“老师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我”是否一致?
  五、超级模仿秀
  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模仿本班一位同学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等,让本小组的同学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
  注意明确规则,结合模仿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小结:发现自我的途径。
  六、找问题
  1.俊杰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组织才能突出,升入初一时被任命为班干部。尽管他尽心尽力地想当好这个班干部,可是同学们都不买他的账。为什么呢?原来,自从他当上班干部之后,总认为自己是全班最聪明、最优秀的一个,谁也比不上他,常常对其他同学指手画脚、发号施令。许多同学都不服气,根本不服他管,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坏,老师也开始不信任他。他因此很苦恼,心理在烦恼透了!
  俊杰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自大、自负)
  2.小芳在小学时成绩一般,进入初中后第一次考试,数学亮了红灯,小芳开始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进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再看看自己的外表,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灰姑娘了。
  你认为小芳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自卑)
  七、结束活动
  教师总结:一个人能否正确认识自己,将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使人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要么自负、自傲、目中无人,认为成绩都是自己的,失败都是别人的错;要么自卑、自责、害怕见人,一切过失都是自己的无能所致。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多种途径发现自己、认识自己。
  齐唱歌曲《小小的我》,结束活动。
  指导教师/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思刚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金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