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拓展工作途径,促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发展。
2003年、2006年我厅先后两次在珠海市、佛山市南海区召开全省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2007年我厅举办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评选活动,并与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在中山市召开全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不断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规模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2001年~2007年,全省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84927人(其中A证1193人,B证10068人,C证73666人);举办了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选活动;组织了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教学课件和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征集和评选活动;确定省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97所(其中中学75所,小学22所);全省170所中小学校承担了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五”规划和“十一五”规划科研实验课题的研究;全省有4830所中小学校建立起心理咨询辅导室,2525所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热线电话,1751所学校设立了心理网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共识和实践行动。经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省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普遍有所提高,自信心增强,抗挫折承受力和适应社会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学生健全人格得到发展。不少学生遇到心理问题困扰,主动找心理辅导老师倾诉,得到及时心理疏导,有效地减少了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过激行为和伤害事故的发生,自杀学生人数逐年下降。
我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机制,规范管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
(一)建立督促检查、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
广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2004年《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年《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都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内容及推进工作的步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我厅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我省规范化学校建设、示范性高中建设的办学标准,列入等级学校评估和教育强镇、强县(区)、强市评估指标,加强督查指导。2007年4~5月,我厅组织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情况的专项检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督查内容。我厅组织10个督查组分别到10个地级市进行专项督查指导。针对我省个别地方和学校出现的情况,我厅制定和下发了《关于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通知》(下简称《通知》),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咨询、测试、课题研究等提出规范要求。各地根据《通知》要求,对所属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检查。近几年来,我省依托专家力量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检查和指导,省、市指导中心定期组织专家到各地中小学校进行工作检查和面对面的指导,以检查推动工作的开展,以指导促进工作的发展。
(二)建立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是我省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工作机制。2001年,我厅成立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由省教育厅的领导和高校专家组成,下设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省指导委员会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进行决策、统筹、协调;省指导中心承担对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业务指导。通过公开申报评审,省指导中心设在华南师范大学。目前,我省已有21个地级市、55个县(区)参照省的做法,成立了市、县(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指导中心。
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其作用在于:
一是既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决策和管理作用,保证工作推进的力度,又充分发挥专家的学术理论优势、专业知识优势和实践指导优势,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二是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与专家指导相结合,优势互补,形成合力,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育行政与高校“各自为战”现象,也解决了以往高校专家的“散兵作战”和“游击战术”现象。三是全省形成省、市、县、学校四级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上下联动,取得既推广范围大、速度快、有规模,又教育质量高、效果好的有效发展。
(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
“三预”工作机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效控制和减少教师、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出现过激行为的有效措施。我厅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预警、干预工作机制的建立。
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辅导预防机制。中小学校在德育课程中进行良好心理品质教育,做到课程标准、课时、教材、教师“四落实”;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辅导教师借助心理热线和个别咨询辅导,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指导和服务。
二是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警机制。学校、县(区)和市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突出问题,及时发出警示,做到防范于未然。三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我省部分市、县(区)和学校,设立心理咨询辅导热线和心理咨询网站,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倾诉的场所,一旦发现心理危机,积极进行干预,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师生由于心理失衡出现过激行为。此外,我们注意到,心理问题发展到极端,必须由专业医疗机构来处理,所以,各学校都有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挂钩协作关系,作为危机干预的后援部门。
二、创新模式,强化实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
(一)以分级达标为管理特征的培训模式
在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培训专兼职心理教师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为此,我厅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并把培训纳入继续教育。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采用分级达标管理培训模式,分为A、B、C三个级别,分层次进行。其中A、B级教师培训由省指导中心组织实施,C级培训由各市指导中心组织实施。我省对不同级别的培训,在学员资格、培训时间、课程设置、技能掌握、考核内容、持证上岗后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和要求都有统一的规定。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统一教材、统一备课、统一考核、统一颁发证书,严格把好质量关。实施分层次培训,一是有效调动了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的师资力量,解决了培训任务量大而授课教师力量不足的矛盾;二是严格规范了全省的培训行为,避免了重复与混乱,保证了培训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有效性;三是较好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为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示范带动全面的运作模式
我省推行以示范带动全面的运作模式,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示范学校的评选,有明确的评估标准和规范的评定程序,严格把好评审关,保证评选的公信力和导向性,保证示范学校的质量。我省制定的示范学校评估标准,从师资队伍建设、咨询室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教育效果等方面设立评估指标。通过学校自愿申报、各市指导中心推荐、省组织专家考核、省教育厅和省指导中心联合确定、省指导中心授牌等程序进行评定。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实行复评制,从2007年开始对已评的示范学校进行复评。我省部分地区参照省的做法,进行市级示范学校评审、评定工作,确定一批市级示范学校。我省以示范带动全面的运作模式,实质上是借助评审的手段,由专家指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不但使示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发展与完善,而且通过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当地中小学校提供了借鉴模式与努力方向。
(三)以科研引领工作发展的教育模式
科研实验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加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省实行以科研引领发展的教育模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发展。由省指导中心组织专家分析研究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发展方向,发放《课题指南》,确定“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科研课题;各地中小学校和教育部门立足于研究解决本学校、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和薄弱环节,申报研究课题;省指导中心组织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定期深入学校进行指导。以科研引领发展的教育模式,发挥了科研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以科研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以科研实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加强了薄弱环节,提高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突破难点,提升队伍,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开展
(一)深入调查研究,有力解决队伍建设发展难题
2006年,我厅组织了全省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状况调研。调研反映,我省现有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数量不足、地区分布不平衡,专职教师职称评聘未设学科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稳定存在的问题,已影响和制约着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我厅积极行动,得到了省人事和编制部门的大力支持,我厅和省编办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对专职心理教师的配备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学生规模1000人的中学、1200人的小学,原则上配备1名心理教师;寄宿制学校至少配备1名以上的心理教师,列入教师附加编制的第一个项目。《意见》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对设立心理学科教师职称系列、引导心理学科教师向专业化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的出台,较好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编制和职称系列设置的难题,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我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实现规模发展到提升发展的转变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但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加强。近年来,我们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实现从规模发展向提升发展的转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建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建设,是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发展的重要举措。2007年4月,我厅在佛山市南海区举办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优质课现场调教,组织专家认真评选,确立了一批科学性、规范性、导向性强以及有示范意义的优质课例,向全省推广,为广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优质课评选活动,我们引导心理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掌握科学方法,提升心理辅导的水平。
二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实务技巧的技能性培训。我省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中强化“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指导”内容,采取教学观摩、专家点评、培训教师互评等形式,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提高心理教师的技能、技巧和工作艺术”内容,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心理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使心理辅导真正发挥作用、取得效果。
三是以评比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专业能力。近几年来,我省坚持每年举行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优质课例、优秀论文、优秀活动方案等评比活动,组织专家认真评审后,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供广大教师学习借鉴。评比活动既提高了参赛教师的专业水平,又使各地教师获得了交流学习的机会,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加强班主任专业能力建设,扩展心理健康教育队伍
2005年,我厅启动实施“广东省中小学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把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纳入“计划”之中。
一是在对全省班主任进行轮训中,倡导广大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资格证书培训,引导班主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我省深圳市、佛山市南海区等市县规定 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轮训,逐步做到没有获得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资格证书的教师不能担任班主任。
二是在2007年组织的全省班主任能力大赛中“情景答辩”、“案例分析”环节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有关内容,考察参赛班主任分析、处理心理事件的能力,引导广大班主任学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判断情况并迅速作出应急处理。
三是推广广州、佛山等地开展教师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