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特别是在娇惯中成长着的独生子女,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一般都感觉不到自己的拥有,所以也就很少有幸福感。那么,如何使他们身在福中而知福呢?这是不少人无奈中的感慨,我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苦”,并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验一下“苦”。
如果你的孩子在病床旁实实在在地照顾一天卧病的老人,喂吃喂喝,挽其入厕,扶其散步,目睹老人老态龙钟的情形,他就会感受到自己的青春韶华是多么的可贵与美好,就会开始思考青春的分分秒秒该如何度过。时光是客观的,青春是易逝的,你的孩子或许只有在照顾卧床老人之时才能感觉到它的可贵,才能感觉到它的价值,才会懂得惜福、感恩拥有。
如果你的孩子亲手烹饪一日三餐,不管他做的是香甜可口还是缺滋少味,不管他是从容有序地完成,还是手忙脚乱地搞定,如此之后,过去习以为常的按时落座、定点用餐,习以为常的一年365天,今天再看时才会有所感怀,才能体会到平常生活中所蕴蓄的幸福,才会感到自己的拥有,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世上只有妈妈好》再次吟唱便有了新的意境!
如果你的孩子在孤儿院值班一两个工作日,当他看到那些五官残损、四肢不健、行动迟缓、表达不清的孤残儿童,他就会感谢上苍给了自己健全的体魄、健康的身心,让他行动便捷、思维活跃,能通畅地表达、快乐地生活。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值班一天,负责照管三两个比他小的孩子,照料孩子一天的吃喝拉撒睡,他会倍感劳累,身心俱疲,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仅此一试,便知父母养育之不易。
如果……
当这么多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如果”时,那么,无论你是多么伟大的教育家,也无济于事。而只有在生动活泼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这些“如果”时,孩子才会对人生充满感激,才能学会珍惜拥有的一切。就像《感恩的心》中所唱到的:“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是的,幸福感往往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对拥有的珍惜,珍惜则有幸福感,不珍惜纵然万贯家财也不觉得幸福。正所谓不遇沙漠不知道自己身处绿洲,不踏险滩不知自己漫步坦途,不遇饥渴不知什么叫温饱。由此看来,让青少年学生吃些苦、受些苦,不仅能增强意志,还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难怪古训说 “童年吃苦便是福”。
也劝每一位师长、每一位同学,体验是人生最重要的学习,尤其是对艰辛的体验!请牢记教育家的忠告:听到的可能忘记,看到的可能记住,只有体验过的才是独有的也是永久的。
(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市教育局思体卫处。电邮:qulk@sina.com)
编辑/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