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春期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8-12-29 00:00:00刘爱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8期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一般把女性初潮、男性首次遗精作为青春期的开始,把性成熟作为青春期的结束。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何去何从不仅是中学生需要慎重选择的问题,而且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问题。如何对中学生实施科学的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引导中学生明确青春期发展课题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中变化最大的时期,人们用许多激烈的语言来描述青春期。认为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是“危机时期”,是“困难时期”,是“否定时期”,是“反抗时期”,是“危险时期”,是“分裂时期”,是“心理断乳时期”,是“暴风骤雨、疾风怒涛时期”等。其实,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青春期:
  第一,从生理发育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的生理迅速发育并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表现在性的发育和成熟上。
  第二,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人的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尤其是智力发展达到了顶峰。
  第三,从个性形成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个性发展和人格成熟的重要时期,尤其是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在这个时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初步形成。
  第四,从社会化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基本完成了由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化,由一个“依赖者”向一个“独立者”的转变,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
  第五,从教育的角度看,青春期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重要阶段,许多基础知识和基本经验都在这个时期获得。
  第六,从人口学的角度看,青春期是具有生殖、生育能力的开始阶段。
  第七,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青春期是一个人可以参加劳动的开始阶段。
  第八,从法律的角度看,青春期是获得公民资格的时期。他们不仅开始享受一定的权利,同时也开始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人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个人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必须获得的知识、技能、观念和态度等即为发展课题。人在各个时期有在该时期必做的事情,错过时机就会出问题。如果能完成各时期的课题,便是幸福的,并且以后的课题将容易完成;如果没有完成,那么,完成后面的课题也将是困难的。可以说,前一阶段的发展是使后一阶段发展得以完善所不可缺少的基础。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有必须完成的发展课题。发展课题既是社会对人的期望与要求,也是个人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青春期发展课题,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不仅仅需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有许多需要在这个阶段必须完成的任务。
  青春期教育要高度重视发展课题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对中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确并能够完成青春期应该完成的发展课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接受和完善自己的性别角色,了解男性或女性的社会作用;认识和掌握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性法律、性美学、性行为、性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协调和控制自己情绪、情感的方式方法;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管理自我;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确立人生观;正确地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树立世界观、价值观;学会与各种人交往的方法和礼仪,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和掌握作为一个社会正式成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升学、就业、恋爱作好准备;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进取创新的品质等。
  
  二、正确认识青春期心理冲突,引导中学生主动完善自我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青春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如: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辨别是非能力弱的矛盾;闭锁性与社会交往的强烈矛盾;独立自主性与被动依赖性的矛盾,等等。其中,中学生独立自主性与被动依赖性的矛盾尤为突出。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他们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自己发号施令,但是,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一方面,中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了,想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束缚和干预,对于所遇到的问题也愿意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另一方面,中学生又不善于自我控制,常常因为情绪的冲动而盲目行动,而且生活阅历很浅,经济上也不能独立,遇到复杂问题时,缺乏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又无法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这种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现实上的被动依赖使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困扰,能否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对于中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有重大的影响。
  在中学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不是单一的心理品质,而是认识、情感、意志的融合体,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从内容看,自我意识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从结构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自我认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自我认识主要涉及“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等问题。自我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自己所持的情感体验。它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责任感、优越感等。自我体验主要涉及“我是否满意自己”、“我能否悦纳自己”等问题。自我控制是指不受外界诱惑因素影响,能够自己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和行为,是—种意志力强的表现。它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卫、自制、自律等。自我控制主要涉及“我怎样控制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理想的那种人”等问题。总之,自我意识在人的个性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它的影响。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如下特点:
  自我意识的逻辑性和现实性增强。中学生的自我意识中对自己的思想和理想的认识,也逐步向逻辑性和可实现性发展,虽然中学生对于社会的认识还相当肤浅,但是,已开始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世界观,对很多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和职业也已开始初步定位。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主观性还相当强,自我认识可能是相当抽象的、纯理论的。
  自我意识开始趋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少年到青年初期,是自我意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机能的成熟和知识经验的增长,中学生日益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体验或内部世界,从而能够独立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这是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特点。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是不平衡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已接近成熟,但仍不完善,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而且较高级的自我意识发展还很不平衡。例如自我批评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多数青少年自我批评的精神正在发展,但是还不稳定,对自己的缺点缺乏坚决改正的决心,有言行脱节的现象。
  
  青春期教育应当高度重视自我意识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引导中学生发展健全的自我意识。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德国著名作家约翰·保罗曾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能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控制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目标为之努力奋斗。因此,正确认识自我是建立健全自我意识的基础。教育者要让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深刻了解自我、客观评价自我。同时帮助中学生经常反省自我,严于解剖自我,敢于批评自我。要引导中学生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是发展健康的自我体验的关键和核心。要通过活动、体验让中学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觉得自己独一无二,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要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憧憬;平静而理智地看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以虚幻的自我补偿内心的空虚,也不以消极回避漠视自己的现实,更不以怨恨、自责以至厌恶来否定自己。要引导中学生有效控制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是健全自我意识、完善自我的根本途径。要引导中学生建立合乎自身实际情况的抱负水平,确立适宜的理想自我,也就是面对现实,确定自己具体的奋斗目标,把远大的理想分解成一个个远近高低不同、适当、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子目标,从而由近到远、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加以实现。要帮助中学生增强自尊和自信,激励自己不断奋进。要培养中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发展坚持性和自制力,增强挫折耐受力,使之能自觉主动地认清目标,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排除干扰、克服困难。
  
  三、正确认识青春期性心理,引导中学生与异性进行适当交往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性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迅速发育成熟并出现第二性征,性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对异性感兴趣,对异性有好感,爱慕异性。随着性心理的发展,会产生比较强烈的性欲望。渴望接近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的身体,渴望恋爱,渴望与异性拥抱、接吻,甚至有性交的欲望。中学生性心理具有本能性和朦胧性、矛盾性和文饰性、冲动性和易变性等特点。青春期性心理发展一般都要经过三个过程:
  一是对异性的暂时疏远期。青春期开始后,由于男女少年在形态上、机能上的差别日益显著,他们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结束了童年那种无拘无束、天真无邪的打闹嬉笑阶段,出现了短暂的疏远期。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很少往来,这个时候,男生往往嫌女生娇气、胆小;而女生则讨厌男生淘气、粗野、不懂礼貌、不尊敬女同学。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小学高年级、初中一年级。
  二是异性接近期。男女青少年随着身心的不断发展,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不安甚至恐惧的心理。由于缺乏性知识,便不由自主地对异性产生一种神秘感,很想知道自己和异性身上新发生的一切,因此渴求了解一些性知识。对异性的疏远是短暂的,在这段时间之后,男女少年很快就产生一种互相接近的需要,产生彼此吸引的心理。比如喜欢在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初中二年级。
  三是异性爱慕期。在异性接近期,学生往往是以群体形式互相交往,即几个男生和几个女生来往。在此基础上便会出现一对一的交往。如果在这一阶段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可能出现“早恋”的现象。即中学生过早发生或发展的恋爱现象,有的教育工作者称之为“异性交往过密”。
  青春期教育要高度重视性教育。要引导中学生学习性知识,打破神秘感。为了破除对性的神秘感,改变对性的愚昧无知的状况,要引导学生把性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来认识,当成一门科学来学习。要引导中学生抵制性诱惑,自觉抵制报刊、光盘、网络中的黄色内容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性诱惑。要引导中学生丰富精神生活,淡化性欲望。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中学生的各种社会性需要和心理发展需要,如多参加科技、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这样可以淡化性欲望。要引导中学生善于用理智来管住自己的心,正确对待自己的性欲望,做情感的主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尽可能地防止产生不理智的性冲动。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要进行性心理、性伦理、性美学、性法学等教育,使中学生对性心理变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认识两性问题的社会责任和后果,养成尊重人的德行,具备做人的尊严,不受性解放、性自由、及时行乐、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要加强中学生的异性交往教育。健康、正常的异性交往可以实现智力上互为激荡、情感上互为慰籍、性格上互为弥补、活动中互相鞭策的作用,这种“异性效应”使异性间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更使人获得不同程度的愉悦感。除此之外,异性交往对相互之间增加了解、增进友谊、消除神秘感和陌生感也有重要作用。
  
  四、正确认识青春期审美心理,引导中学生知美、懂美、会美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也是人最热烈地、最大胆地追求美、向往美、创造美的时期。
  青春期教育要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引导中学生做到爱美、知美、懂美、会美。人体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人体的皮肤、肌肉、头发,人体的弹性、韧性、光泽,人体的线条、比例等无不给人以美感。要引导中学生在注重容貌美、身材美、肤色美的同时,更要重视自身的风度美、心灵美。风度美是自然美与装饰美的统一,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是形貌美与心灵美的统一。风度美是由动作、体态、言谈举止、态度、待人接物等方面组成的。心灵美决定着人体美、服饰美、行为美,它是风度美的核心。心灵美是一个人的心理、道德、法纪、知识、才能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表现。
  教育工作者要通过讲解、培训、辅导等形式,让中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什么是真正的女人。让他们按照社会所尊崇的男人或女人的标准去塑造自己。要让男生成为真正的男人:每天都保持心情舒畅,具有较充实的神采和活力;举止庄重大方,举手投足都能显露出内在的涵养;面部表情和蔼温雅,不给人以望而生畏或唐突的感觉;言谈讲究分寸,不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与人谈话时不漫不经心,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性格豪爽,不搬弄是非;谈吐幽默;具有孝心、善心、爱心;正直、诚实、守信;有独立性、支配性、主动性、竞争性;有冒险精神、自信心;具有宽容、大度、豁达等美好品质。让女生成为有涵养的女人:端庄、斯文、举止得体;正派、高雅、自重、自信;热情爽朗、大方活泼,充满青春活力;有教养,内涵丰富,情趣高雅等。
  近年来,青春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青春期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众多,除了以上谈到的内容外,还有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学习心理教育、逆反心理教育、生活心理教育、职业心理教育、抗挫折教育等。作为人生旅途中的一个特定的年龄阶段,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最关键、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时期,引导中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应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学院)
  编辑/王 策
  终校/王希永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