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初步构建

2008-12-29 00:00:00石秀英张大均郭改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8年8期


  〔摘要〕当前,应注重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的研究。对其工作绩效的评估应在分析其工作特性和职责的基础上,注意把握以人为本原则、动态考察原则、层次分析原则等,在原则指导下,初步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涵盖服务过程、服务成效、服务行为三个评估要素,下设服务计划、服务活动、服务记录等服务过程指标,服务者自我认同、服务对象满意度、学生心理改善等服务成效指标,关系导向行为和任务导向行为的服务行为指标。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评估指标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8)08-0012-04
  
  绩效评估(performanceapprasial)是指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组织决定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的重要依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学校的一种专业人员,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系列,也不同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他们的工作绩效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界定及其工作特征分析
  
  世界各国对在学校从事心理服务的专业人员的称呼各式各样,美国称“学校心理学家”或“学校咨询者”,英国称为“教育心理学家”,日本称为“学校心理士”或“临床心理士”等。我国港台地区称为“辅导教师”。我国大陆对此称呼也不尽一致,主要有“学校心理学工作者”、“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员”、“心理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996年国际学校心理学会对此提出如下定义:“学校心理学家指的是受过心理学与教育学专业训练,在学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发生影响的环境下为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学服务的专业人员。”王宏方(2004)认为,中小学心理教师是指那些受过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专门培养和训练,在中小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工作、研究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心理学方面的如学习、情绪、社会性发展等问题,设计管理或参与学校心理服务,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人员。姚本先、方双虎(2006)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是指专职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
  结合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张大均(2006)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指的是那些受过心理学或教育学(社会学)专业训练或培训,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工作者。其中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人员或咨询辅导人员)是主体性角色,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思想工作管理者等是辅助性(支持性)角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作为近些年在学校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型角色,它是对传统教育者角色的一种超越。他们既不同于普通教师,也不同于管理者,是一种介于教师和管理者之间的特殊角色。他们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关心的是人的潜能是否得到了充分发展,个性是否得到张扬,人格是否自由,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师和管理者工作惯性是“以社会为本”,教育者按照一定方向选择一定内容和组织进行教育,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出发点的。与传统教育者相比较,他们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一)工作目标的服务性
  张大均(2006)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是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在适应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他们工作的核心涉及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如果说传统教师和管理者的工作侧重教育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目标重心在服务性。
  (二)工作方式和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心理的情境性、动态性、层次性等特点,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应灵活采取多种工作方式,进行随机性教育。人的心理发展有共性也有差异性,不同对象之间、同一对象不同阶段的心理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面貌,因此,他们需要随时调整工作进程,灵活有效地开展工作。
  (三)工作场所和地点的机动性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家庭、社区等外部环境是重要影响源。解决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问题,需要综合考察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需跨越学校这种单一的工作场所,家庭、社区等校外场所和机构也是他们有效开展工作的环境。
  (四)工作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其发展也是渐进性、累积性的长期过程,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短时间难以看出成效,工作效果周期长。
  
   二、充分认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的重要性
  
  要科学、有效地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绩效,需明确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已逐步深入,但也存在重开展、轻评估,重短期利益、轻长远效益等问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相关管理部门和有关学校目前多从组织角度考虑,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工作绩效评价的研究,而以个人视角为基点,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较欠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核心的人力资源,他们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整体工作的成效。所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绩效评估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当前,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部分存在角色意识淡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现象。刘翔平、顾群认为,这种角色意识模糊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心理教师与管理者角色的混淆;心理教师与德育教师角色的混淆;心理教师与普通教师角色的混淆。由于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角色定位不明确,导致实践中对他们工作绩效考核缺乏针对性、独立性研究。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很多学校还缺乏一套独立的、专门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绩效评估系统。有的学校直接把对他们的工作评价等同于普通教师评价,还有的学校把其考核纳为行政管理人员考核管理系列。卡尔(Kahle)认为:对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评估是推动专业发展的一种确切无疑的、深受欢迎的方法。事实上,它已被许多其他助人专业采用。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的研究,有利于总结其工作的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更好地推动他们的专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三、把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考虑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绩效评估的一般要求,我们认为对其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