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是学校组织中的重要细胞,班级管理则是学校各项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在传统的学校班级管理中,学生一向被视为管理中的客体,即被管理者,学生始终是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的管理对象,学生评价变成了管理手段,而非发展的目的。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这种传统的视学生为被动管理客体的观念正在被打破,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已经成了教育管理的共识。学生由原来单一、被动的客体身份,演变成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学校的班级管理也不再单单是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的责任,学生也是班级的主人,在老师的帮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理念,成了现代班级管理与传统班级管理的显著区别。下面,笔者就新课改环境下这种现代班级管理的原则与策略谈谈个人认识。
一、新课改环境下现代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现代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
现代班级管理的整体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把学校管理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要素有机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个系统中,把学生从入学至毕业间不同时段里的具体发展目标、管理内容及侧重点、管理途径与方法,评价要素和载体等指标,按学生不同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接受能力,本着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的原则,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整体培育体系,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现代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原则
现代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原则,就是要求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小、近、实”。“小”,就是要求班级管理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入手,让学生自己在做一些具体、细微的小事中,形成严谨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近”,就是要求班级管理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学习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实”,就是要求班级管理用真情实感,在真情的互动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学习、生活作风,为培养有责任、讲诚信的合格公民奠基。
(三)现代班级管理的体验性原则
现代班级管理的体验性原则,就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以唤醒学生道德的自主成长为目标,在管理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在自觉,从而实现自我教育,这也是现代班级管理成功的核心要素。体验性原则教育从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开始,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为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终身学习等良好社会性打好基础。体验性原则能促使学生充分体验实实在在的班级管理生活,使学校管理育人的宏观内容更加具体化和生活化,易于学生的接受。
(四)现代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
现代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班级管理的形式体现民主性,实现“以学生为本”的班级民主管理。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全面成长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方式。这种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参与班级管理,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创设更科学、更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新课改环境下现代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
(一)情感策略
现代班级管理的情感策略,就是把爱与责任放在管理首位,教师要主动融入真情实感,为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创设和谐氛围。情感策略的目的就是实现教育过程的师生和谐互动,这是进行有效管理、开展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前提。情感策略的方法就是教师要始终相信:“没有不良少年,只有不幸少年”。要由衷地关心、关爱每个学生、走近和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知音,和学生形成“成长共同体”,在严慈相济的真情和“亦师亦友、和而不同”的交流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心灵沟通。
(二)自主策略
现代班级管理的自主策略,就是要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构建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组织模式,把班级的管理权真正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完善个性的展示平台,学生既是被管理的客体,也是管理的主体,学生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成长、成熟、健康发展。自主管理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中展示出自己的亮点,对培养学生的自尊、自强、自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文化策略
现代班级管理的文化策略,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塑造个性鲜明、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学生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更是良好班级文化的受益者,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精神建设中,展示良好的形象与特长,形成对集体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享受自我激励和群体激励的成长氛围,实现发展水平的超越。
总之,新课改环境下现代班级管理的原则与策略,是新形势下适应“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不成熟之见,谨供同仁参考。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