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印度经济以信息服务业为先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其中功不可没。文章在对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新出台的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的背景、目标与措施作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个人的评论与思考。
[关键词] 印度 高等教育 “十一五”规划 政策研究
在信息产业的带动下,印度近年来取得了以信息服务业为先锋的跨越式经济发展,受到国际社会瞩目。庞大的高科技人才库作为发展的主要支撑条件,高等教育必然功不可没。但是,关于印度高等教育的进展,除了规模扩张、质量以及主要的改革措施如教师、课程、考试以外,我们似乎很少关注其宏观政策与规划层面的内容。恰值印度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UGC)关于“十一五”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于2007年12月获得批准,本文即阐述其背景、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并对其进行评论,以期引起大家对此更多的关注。
一、“十一五”规划的背景
独立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47~2006年,大学从20所增加到367所,增加了近18倍;学院从500所增加到18 064所;教师人数从1.5万增加到48.8万;学生人数从50万增加到1 120万。毛入学率从1950年的0.7%增长到2003年的9.39%,国家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结果大概是13%~14%。高等教育在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方面也同样得到拓展。
1986年国家教育政策及其行动计划是印度高等教育独立以来的政策纲领,它主要受五个目标的指引:更大的入学机会、公平的入学机会、质量与卓越、相关性和价值教育。UGC是印度高等教育体系的轴心协调机构,责任就是协调、管理和维持高等教育的标准。所采取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学院和大学提供财政支持来加强其硬件和教学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建设。几十年来,UGC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框架和相应的项目与计划,以把这些政策目标转化为实践。
二、“十一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战略目标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印度高等教育离理想的水平与质量还很远。在深入分析形势的基础上,UGC提出了“十一五”(2008~2012年)规划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相应的战略目标,即:扩大入学机会、促进高等教育包容性、提高质量与卓越、提高相关性和价值教育。这些与印度国家教育政策的一贯性原则相一致。
1. 高等教育机会
当前印度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39%,这在全世界是很低的,“十一五”目标是达到15%。这一目标对于支撑印度经济持续发展,使印度的高等教育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是必需的。这一目标主要通过对现有高校的扩容和创办新高校来实现。
2. 高等教育的包容性
印度人在高等教育机会方面存在广泛的差异。对当前在校生的分析显示,主要存在邦际差异、城乡差异、社会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贫富差异等。认真研究这些差异是形成UGC的干预计划和大学与学院实施计划的前提。①城乡差异:2000年早期,农村的入学率是5.6%而城市为20.44%。②邦际差异:各邦之间的毛入学率差别很大,各区的差距更明显。喀拉拉邦与比哈尔邦的毛入学率分别是21%和6%。③种姓之间的差异:在全国抽样调查中,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平均水平是10%,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其他落后群体分别是5.09%、6.43%和7%。农村的情况更差。④宗教差异:穆斯林的毛入学率最低,是5.23%。⑤性别差异:女性为8%,男性为12%,低种姓和落后群体的女性情况更差。⑥贫富差异:穷人大概是2.4%,富人为12.81%。在穷人中,女性、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其他落后群体情况更差。⑦职业差异:农村劳动力和临时工子女的毛入学率远低于个体经营者和正常工薪阶层的子女。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包容性的目标就是要求大学和学院制定相关计划使这些弱势群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加得更快些,以减少这些差异。
3. 教育质量
印度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因此,提高质量、促进卓越也是“十一五”规划的重点之一。①对于接受公共拨款的高校,应该缩小其质量差距,促进质量普遍升级。当前有111所大学接受了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的评估,只有32%达到A级水平或以上。有2 780所学院接受了它的评估,10%获得A级及以上结果。对A级高校的分析显示,它们都有较好的硬件设施、教学设施和人力资源,这些显然是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很有必要以A级学校的设施水平为基准分,对那些低于这些基准分的高校给予更多的发展拨款,使其逐渐达到A级高校的水平。在UGC设计一些计划来弥补这种差距的同时,高校自身也必须采取措施改善这些方面的条件。②非拨款学院和大学是那些没有达到UGC为拨款设置的最低质量标准的高校。这些标准主要与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关。当前有65%的学院和大于50%的大学还没有达到这些标准。因此,UGC在考虑采取措施使这类院校满足最低标准,并纳入拨款资助体系,维护高等教育基本质量。邦政府也必须在这方面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③质量评估。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是UGC所设置的负责大学和学院质量评估认证的机构。目前,参加该机构的评估认证是自愿的,被认证的学院和大学分别只占所有学院和大学的20%和50%多。因此,扩大其评估的覆盖面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国家质量认证委员会正在考虑将评估变为强制性的。同时它更强调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认为这是外部质量评估有效性的基础。
4. 教育的相关性和价值教育
印度大学毕业生失业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同时,印度高等教育的供求状况存在极大的数量鸿沟和结构错位。因此,如何回应社会需求,促进高等教育的经济社会相关性成为关键的问题。为此,UGC帮助大学和学院发展课程,更新学科知识,发展职业定向的课程。同时,UGC支持下的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把学位课程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结合在一起。当前急需发展一套能够理解市场动态的指标,以便识别优先专业课程,并为提供这类专业课程给予帮助。还需要形成有关技能与专业知识需求的中期计划,作为UGC和高校发展以需求为基础的课程的指导纲领。另外,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价值教育,增强民族认同,维护民族传统与文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5. 信息传播技术的整合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距离大大缩小。在互联网情境下,快速传媒能够以低廉的成本使高校超越时空距离限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教育机会。为了使这些理论上的潜能得到发挥,急需大力建构和发展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基础设施。
三、“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措施
1. 扩充高等教育机会
在扩充高等教育机会方面,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提高现有高校的容量,比如开设新的学院、系部、专业等;二是创办新的大学和学院。
现有计划:UGC为大学和学院提供普通发展拨款,主要用于建筑、设备购置、宿舍、图书期刊和职员费用。新计划将加强现有大学(含准大学)的设施的可持续性。确定各邦历史较老的大学,给予支持使其重新恢复活力,加强其管辖范围内邦立大学的普通发展拨款。UGC也将支持落后地区的大学和学院,以扩充其实力。
2. 推进高等教育的包容性
(1)社会(种姓)群体公平。现有计划:建立“表列种姓、表列部落中心”以监督保留制政策的落实;对这类学生的入学考试专门培训、大学在校生补救性辅导,社会落后群体学生的就业服务,还有专门的奖学金计划。这些计划有很多也扩及少数民族。新计划给予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和少数民族以及穷人占较大比例的高校以特别的发展拨款;对促进残疾学生的入学机会也有相应的计划;“高等教育财政安全网”将服务于最不利人群。
(2)对不同能力人群的资助计划。UGC在实施特殊需要人群高等教育和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两个项目,为残障学生提供无障碍入学,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十一五”将对所有残疾人提供相应设施,提供所有课程的教材库、盲文学习材料、磁带、手势语教材与讲座等。
(3)性别公平。现有计划主要是建造女子宿舍和在高校成立女子看护中心;成立女性学习中心以进行专门的女性研究。新计划继续建造女子宿舍和相应设施;提供看护中心、女性专业课程和女子奖学金。
(4)地区平衡。当前,UGC主要为落后区(即所有识字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区)的大学和学院提供资助。“十一五”期间的计划包括给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小城镇和边远地区的大学和学院以特殊发展资助。落后地区的定义根据入学率和每千人口学院数计算,同时考虑高等教育的供求状况。
3. 提高质量与促进卓越
(1)提高质量。现有计划主要分三个层面。①院校层面。主要有特殊资助项目、科学与技术基础设施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设施资助。此外,在大学建立仪器维护设施以进行室内维护;为有组织的国内和国际会议提供资金;成立六个大学校际研究中心为师生提供高水平研究设施,其中两个是服务定向的设施,其余是专门的研究设施。②教师层面。提供专门的教师资助以加强其教学研究水平;重点和一般研究计划资助;国际研讨会旅费资助。此外,给退休教师专家津贴以从事科研活动;交流项目为教师提供科研和其他学术合作机会;教师进修学院为教师提供持续更新知识与技能的机制。③学生层面。UGC给所有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合格的人提供特殊科研资助。此外,还设有拉吉夫·甘地研究生奖学金、独生子女助学金、中央大学研究生博士生特殊奖学金。UGC试图提高国家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教育,实行招生政策、课程和评价方式标准化,提高研究质量。
“十一五”规划将努力减小不同院校之间的质量落差,整体提高教育质量。①减小大学间和学院间的质量落差。期望各邦也在缩小质量落差方面提供一些资助。同时推出对新大学/学院的质量追赶资助和对老大学/学院的活力恢复性资助。提出了支持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计划。每个区首府的大学和学院都会建立一个教育学院和体育学院。提议改善教师进修学院设施条件,使有些教师进修学院转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地区性学院。UGC还提议创办大学和学院的内部评估中心。②加强大学校际研究中心。“十一五”期间将加强其资金配置,以促进教师科研、培训和能力发展;除了现有的校际中心,还需要建立新的文学与语言、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校际研究中心,为这些学科领域的师生提供高水平研究设施。
(2)促进卓越。“十五”期间的两个计划是:有卓越潜力的大学资助计划和有卓越潜力的学院资助计划,对这类院校给予特殊资助,以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对某些系提供特殊资助,促进一流的教学与研究。在坚持原计划的基础上,新计划包括:落实基础研究调研组建议的项目、师资进修交流资助、教师研究资助、博士生教学资助。年轻科学家将在师资进修计划中得到研究水平的提升。
4. 加强相关性和价值教育
“十五”期间,UGC落实了职业定向专业课程计划,学生在完成计划后获得证书、文凭或高级文凭。此外,还启动了印度思想家思想研究资助和创新性项目资助。新计划有:①为了促进教师引进新专业课程,新的自治学院将得到资助。②推出职业定向教育计划,设计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课程;发动建立社区学院。③推出创新性课程,提高相关性和价值教育。④在每个大学建立职业咨询中心。⑤在大学中继续进行领域研究项目,进行特定领域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研究,以发展跨学科教学与研究。⑥对系部提供拉吉夫·甘地讲座席位,以促进相关性和价值教育。⑦价值教育和人权研究将受到新的重视。⑧有关社会排斥和容纳政策的研究中心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扩大。⑨特别需要建立印度比较语言和文学研究领域的大学校际研究中心。
5. 高等教育中的信息传播技术整合
“十五”计划已资助高校建立计算机中心。此外,UGC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