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策

2008-12-29 00:00:00宋羽田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3期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我国社会一个重要问题,就业压力大给大学生心理带来的冲击逐渐增加,导致了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产生。文章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出发,简要论述了对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心理障碍 心理辅导
  
  就业,是每个人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来说,初次就业更是有其特殊的意义。大学生群体是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但又缺乏社会经验,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的地位,处于“第二次心理断乳期”,集多种特殊性于一身,因此其心理状况也就相应地不稳定。
  
  一、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状
  
  由于国际、国内就业形势和高校扩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正处于逐年增大的趋势。就业现状很严峻,也给毕业生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致使一部分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高校自身的心理辅导又不能缓解这种心理压力,长期发展下来,过多的心理压力使很多毕业生产生了就业心理障碍,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程度也都随之增加。
  
  二、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
  
  1. 内因
  大学生在就业前夕往往会产生一些不正常、不正确的心理状态,由于个体不同、性格不同,心理状态也不尽相同,但是都可归结为“就业心理障碍”。这种非正常的心理通常是由大学生自身的一些性格弱点导致的。
  (1)自负、自卑心理
  自负心理表现为毕业生对自己过于自信,期望值过高,不能清醒地认识社会的就业现状,盲目自信,往往给用人单位“眼高手低、浮躁虚夸”的不良印象。拥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大多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各方面良好的条件使其目空一切,进而产生就业过程中的自负心理;而自卑心理则恰好与其相反,表现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参与竞争,有些人更是因此降低择业标准,后果必然是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自负、自卑这两种心理状态的产生都是因为对自身的能力及社会的就业大环境估计错误。
  (2)焦虑、悲观、怯懦心理
  这是源于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焦虑是绝大多数毕业生在就业之前都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担心能否找到工作,担心能否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担心自己能否适应工作的环境等等,不同的毕业生焦虑的心理程度不同,一些能力较差、各方面条件都不突出的学生进而会产生更严重的悲观及怯懦心理。
  (3)从众心理、攀比心理
  在市场经济及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这两种心理状态也越发频繁地出现在毕业生中。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性格特点,不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出发,而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薪、高地位的行业,形成从众心理,尤其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网络等)作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发布的言论对于大学生思维的影响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国内就业形势严峻虽然是事实,但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肆意渲染,把其严峻程度无限扩大,自然带给就业者一种悲观的心理暗示,导致大学生们在未就业前就在心理上蒙上了失败的阴影,从而对其自信心形成了不小的冲击。此外,不能客观、正确、公正地分析自己的实力,相互攀比也是常有的现象。这些心理状态大多是受到社会上不正确思想的影响,以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为目的。
  
  2. 外因
  大学生就业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因此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会使其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家庭、学校、社会等外在的刺激往往会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产生障碍。
  (1)买方市场的形成
  由于国际就业形势及“入世”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就业现状是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决定权和选择权是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的,因此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被动局面。
  (2)地区差异
  由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地区与地区之间发达程度的差异,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自然成为大学生就业炙手可热的首选,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如西部的一些城市则出现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也就是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从实际上来说不是全国,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自然也就造成了就业的紧张。
  (3)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
  国家的就业制度从过去的“包分配”发展到现在的“双向选择”,这样的改变使得一些习惯处于被动的毕业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进而做出调整,在这种“双向选择”的形势下,不同的学生出现了不同的心理状态。
  (4)毕业院校、专业的差别
  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毕业生的数量逐年递增。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因此用人单位的挑选余地更大了,而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就越发激烈,毕业院校、所学专业自然也就成为评判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一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仍保持很好的就业率,但冷门院校冷门专业的学生就业难度较之以前就更大了。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就业乐观程度差异很明显,这种“两极分化”的趋势也给学生们带来了不小的就业压力,进而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5)性别差异
  目前我国国内的就业大环境中,性别差异所带来的就业状况不同的情况日趋明显。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表现出来的“重男轻女”思想造成了就业市场中男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状。在同样的毕业院校、专业以及其他自然情况下,男性毕业生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依然差别很大。
  
  三、针对就业心理障碍应采取的对策
  
  1. 内在对策
  我们需要针对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采取对策,改变其错误、狭窄、扭曲的自我认知及社会认知,加强其自我分析能力,引导其以平常心面对挫折、以冷静的心态来面对就业问题。由于心理障碍的产生是属于心理学问题的范畴,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全面而专业的心理辅导则是很必要的。通过心理辅导,逐渐消除其自负、自卑、不满、攀比、怯懦等心理障碍,树立新型的就业观,跳出心理陷阱。
  (1)心理辅导专业化
  心理辅导专业化包括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专业的心理辅导教材、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等。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我国大部分高校均未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专门针对就业心理障碍的机构更是无从谈起;即使有些院校设置了心理学的课程,但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基础学习,有的学校甚至连相关的心理学课程都没有,既然连最基本的课程设置都没有,就更别提专业的心理辅导教材了;而从事心理辅导角色的人员大多是由辅导员、班导师来担任,他们本身并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因此与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相比,无论在技能还是经验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不能胜任真正的心理辅导的角色,因此也就无法较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无法收到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我国目前的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越来越多,开展专业的心理辅导也就变得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应该在各高校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聘用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采用专业的心理辅导教材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全面的心理辅导,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真正的效果。
  (2)心理辅导形式多样化
  形式多样化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吸引毕业生的兴趣,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到心理辅导的队伍中来。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仍应以开设相关课程为主,并辅以相关的知识讲座,这是学生吸收书面知识的主要途径。在吸收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要将其运用于实践,融会贯通,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的亲身实践活动来实现。学校可以结合各种团队、班级开展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才会使心理辅导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如组织大学生进行模拟就业活动等等。此外,针对媒体方面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开辟心理辅导专栏,这样一方面可以纠正某些媒体的不正当言论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消除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带给被辅导者的心理压力,被辅导者不直接面对辅导人员,而是通过网络的形式,便于使其敞开心扉,收到良好的辅导效果。
  
  (3)心理辅导系统化
  心理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注重其连续性。这里的系统化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方面,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心理障碍的消除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不是朝夕之间就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系统的心理辅导过程,持续的心理辅导、点滴式的渗透、循序渐进的手法都是必需的,急于求成只能导致功败垂成;另一方面,对于不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来说,也要对其进行预防式的辅导,避免其产生类似的心理障碍。只有将心理辅导系统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心理辅导个别化
  心理障碍本来就具有个体差异大的特点,而就业心理障碍也具备此特点,由于毕业生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其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也就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会相同,针对此种情况,心理辅导个别化是必须的。这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要尽可能地了解每个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其产生心理障碍的具体原因,采取逐个击破的方法,运用专业的辅导手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 外在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自身心理素质的同时,不能忽略外在因素的影响。
  (1)社会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完善就业机制,为大学生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有了健康的大环境,大学生在就业时才能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
  (2)家庭
  家庭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家长的态度、期望都是能影响孩子就业的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在就业时完全遵循家长的意图,被动地接受家长的安排,这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家长在学生就业时给予相应意见指导是正确的,但是必须在尊重孩子自身意愿的基础上进行,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这种行为只能带来消极的后果。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期间,家长要尽量尊重其自身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给与理智的指导和精神上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顺利地就业。
  (3)学校
  作为毕业生的摇篮,对于学生的就业高校责任重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就业的好坏。学校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毕业生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开展各种咨询活动,为就业做足铺垫工作,使学生对就业能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另外,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例如开设专场招聘会等。鼓励学生树立积极的竞争、挑战意识。高校做好就业工作,是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在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严峻的形势下,要给予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问题足够的重视。要引导大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正面态度去面对挑战、面对压力、面对挫折,充分认识到社会及就业问题的严峻性和挑战性,强化竞争意识和开放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通过心理辅导这一形式来强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全面提高和完善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展现自己,为自己的美好明天努力拼搏。
  
  参考资料
  1 张祝平,王清宣.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自我调适.中国大学生就业
  2 黄林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及对策.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论坛
  3 陈核来. 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指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4 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沈阳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 石 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