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倾斜点

2008-12-29 00:00:00李照清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3期


  [摘 要] 在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时代背景下,文章从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讨了现在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的三种形态,认为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责任教育来实现的,高职院校道德教育应该向责任教育倾斜。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职院校 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结构性调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极大发展,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应用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露,对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产生强烈冲击。传统教育认为,责任意识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责任意识的培养是某阶段才需要的必修课,这也造成了德育工作的断层。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逐步淡化。笔者认为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责任教育来实现的,高职院校的道德教育应该向责任教育倾斜。
  
  一、高职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对高职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是由责任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责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全在于具有知道自己履行了责任这样一种意识。”① 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具体而言,第一,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是从德育内容体系中选择构建起来的,责任教育由生命责任教育、行为责任教育、成才责任教育和回馈责任教育等内容组成,这些内容本身就是德育内容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责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是德育手段和方法的具体化,责任教育所采用的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责任讨论法等教育方法就是德育的方法;第三,责任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道德素质是其他素质的灵魂,而责任素质又是道德素质的灵魂,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责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引导大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培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打开“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集蕴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实践公正无私、戒奢节俭、防微杜渐等修身之道①。这些都需要发展学生的责任心,将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问题的三种形态
  
  1. 强调个人价值实现,忽视社会价值的追求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竞争意识,但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他们对个人价值实现更加忧虑,更加关心自己的命运,关注自身发展,更加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相关的现实目标的实现。因此,学习目的也变得更加实际,个人功利主义倾向明显。由于他们过多地强调个人发展,导致学习目的和动机有所偏差,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对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认识不清,对个人需要考虑得多,对社会贡献考虑得少,导致责任意识的狭隘与近视;片面追求自我实现,只看重自我价值,认为在日益激烈和无情的社会竞争中,没有功成名就,就没有社会地位,就展现不出自己的社会价值,这就造成他们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意识不强,轻视社会价值。
  
  2. 强调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公德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年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统合期”或“第二个自我确立期”。他们开始从自我完善、社会期待、现实环境、未来希望等方面的统合中去思考关于“自我”的问题。他们追求个性独立、渴望展示自我,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但在不良刺激的诱导下,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对任何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分析、评判,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忽视团结友爱、共同发展。如很多学生明知大学生活是群体生活,却漠视群体生活应遵循的规则和应履行的义务。将集体宿舍视作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打扫卫生,随意乱放东西;对损坏公物的行为不以为然,肆意践踏草坪,“厕所文学”、“课桌文学”随处可见;崇尚完全自由,对学校正常的管理规定持反感和对立态度,抱着侥幸心理故意违反,出现不良后果后又不敢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 成功欲望强烈,意志品质较差
  当前的高职学生大多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成长于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社会变化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的时期,时代为他们的成才、成功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社会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媒体为他们树立了各个生活领域的成功典范和成功案例。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他们拥有强烈的报国意识和强烈的成功欲望,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环境优裕,导致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好逸恶劳,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缺乏自制力、毅力与韧性,缺乏长期奋斗的准备。既不能吃苦,也不愿吃苦。一旦遇到挫折,便手足无措、一蹶不振,甚至做出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不负责任的傻事。
  
  三、高职院校实施责任教育的对策
  
  对高职学生的责任教育重在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而责任意识的培养是通过系统的道德规范教育来实现的,学校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才能把外在的道德诉求通过主体认知的转化,形成主体的一定道德品质,从而提高主体的道德自律和道德评判能力,避免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学校可以采取以下举措,确保对高职学生实施系统的道德规范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1. 调整责任教育内容,突出责任教育的层次性
  一直以来,责任教育的内容分为自我责任、家庭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四大部分。对高职学生来说,有些内容缺乏新颖性,有些内容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笔者认为,应结合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提出加强学生的生命责任意识、行为责任意识、成才责任意识、回馈责任意识等责任教育内容,改变高职学生对责任教育的逆反心理,增强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以生命责任教育为突破口。一个珍爱生命的人,会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会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会自觉地履行对他人、集体、社会的责任。一个失恋的高职学生,如果他(她)珍爱生命,就不会为摆脱痛苦而采取自杀的极端方式。与此相反,他(她)一定会通过心理调适走出困惑,因为轻生不仅是对生命的轻视,也是对家庭、朋友、社会不负责任的表现。
  其次,应加强高职学生行为责任意识。一些学生考试作弊被查时才后悔莫及;一些学生往往事后才为擅自离校出走而深悔不已。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要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再次,应帮助学生树立成才责任意识。一些高职学生学习意识很强烈,但目光短浅,缺乏远大志向,学习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学业取向以未来职业的经济收入为主要标准,甚至认为“成才不如发财”。还有一些高职学生成才意识淡薄,学习缺乏动力,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昏昏欲睡,上网游戏特别来劲,恋爱成双成对。因此,要教育高职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负责,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志向。
  
  最后,应帮助学生树立回馈责任意识。要让高职学生更多考虑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些什么,考虑自己应该为父母、家庭、社会做些什么,学生确立回馈责任意识,是顺利走上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2. 激发学生的责任情感,确立学生的责任主体性
  责任情感教育是责任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杜威的观点,道德有三个组成部分:知识、情感、能力。学生每种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是将社会伦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知,然后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的过程。在责任认知到责任行为的转化过程中,离不开责任情感,责任情感是责任认知转化为责任行为的催化剂。
  当前,责任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很重要的两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在确定责任教育目标时,往往仅注重其高尚性和统一性,而对其确定性、可操作性和行为导向性重视不够,以至于责任教育目标泛化,缺乏时代适应性、社会适应性和个体适应性,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教育内容“不联系我们的思想实际”,“课堂教育讲大道理的多”。相关教育不能及时、有说服力、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并加以引导,也就无法培养出真正的责任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德育理论要求我们在进行责任教育时,讲的道理应该符合客观实际,所举的事例也应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被歪曲的。对于负责任的正面事例固然应该大讲,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阴暗面、不正之风也不应回避,而应坦率地、坚决地加以谴责,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引起学生思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 开展心理教育,建立责任意识形成的心理导向机制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生理发育超前、心理发育滞后,身心发育不平衡,心中充满矛盾与痛苦,可能诱发过激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顺势疏导,进行心灵沟通,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奋斗目标,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与其所在群体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氛围关系极大。因此,要为他们创设一个团结互助的群体环境,使他们能从心理上体验到群体的温暖,从而激发其社会责任意识。对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因社会认识偏激而导致的责任意识弱化,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消除他们的不满情绪,以达到内心平衡。总之,要积极干预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通过沟通及各种思想教育方法,促进其心理的成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责任观,并以此为核心发展出积极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1 杜威五大讲演[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309
  2 李洁.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施[J].教育评论,2005(5)
  3 殷尧.高职院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原因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29)
  (作者单位:吴越,沈阳师范大学;李照清,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邓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