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以高水准的科研和技术著称于世,强有力的研发能力和领先的科学技术是“德国制造”竞争力的核心。根据欧洲专利局的统计,2006年,德国申请和授予专利的数量均居欧洲第一。德国能够保持科技大国地位,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保证充足的研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采取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措施,做到科研后继有人,实现研发能力可持续性发展。
一、从“娃娃”抓起
在德国,中、小学精英人才的发现和培养由各州主管,联邦政府则主要通过提供研究项目和开展全国性的各种竞赛来支持各州的英才政策。比如,联邦“青年研究”竞赛(Jugend forscht)就是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与技术的兴趣、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赛事,迄今已有40余年历史,共有15万青少年参加了比赛。2007年举行的第42届联邦“青年研究”竞赛共有109个研究项目,参加比赛的190名学生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22岁,申报项目涉及设计制作(17项)、生物(17项)、化学(17项)、数学/信息学(16项)、地理和太空学(13项)、物理(13项)和技术(16项)等领域;联邦教研部2002年启动“纳米后备人才”竞赛(Nano-Nachwuchs wettbewerb),聚焦世界研究热点纳米技术,共有80个研究小组参赛;“学生试验”竞赛(Schueler experimentieren)面向16岁以下的青少年,鼓励他们开展自然科学试验和团队研究;“联邦环境”竞赛(Bundes Umwe lt Wettbewerb)鼓励学生寻找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策;“联邦信息”竞赛激发青少年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探索,迄今已举办了23届。此外,还有国际生物、化学、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等。这些赛事大大激发了德国青少年从小参与科技发明和创新的积极性。
二、资助在校优秀大学生和青年学者
在联邦层面,德国政府专门设立了大学英才资助机构,为在校优秀大学生和青年学者提供奖学金。这是德国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一项核心政策,也是造就高质量科研人才的重要手段。
这样的英才资助机构在德国共有11个,它们结成工作联盟,成员包括几个政党基金会,即阿登纳基金会、伯尔基金会、艾伯特基金会、卢森堡基金会、瑙曼基金会和赛德尔基金会,以及德国人民学习基金会(Studienstiftung des deutschen Volkes)、库萨努斯-主教奖学金资助机构(Cusanuswerk-Bischoeflliche Studienfoerderung)、威力格斯特新教奖学金机构(Evangelisches Studienwerk Villigst)、伯克勒基金会(Hans-Boeckler-Stiftung)和德国培训与合作经济基金会-克劳斯·姆尔曼奖学金机构(Stiftung der Deutschen Wirtschaft fuer Qualifizierung und Kooperation-Studienfoerderwerk Klaus Murmann)。其中,艾伯特基金会和德国人民学习基金会历史最悠久,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
上述11个资助机构的经费种类和来源渠道各有不同,但皆主要来自联邦教研部。2006年,联邦教研部共提供资金8 770万欧元(详见下表)。它们均按照统一的原则,以奖学金、家庭补贴、国外补贴、书费等方式发放奖学金。其资助对象皆为在校大学生和博士生,博士生的学习和研究是大学研究以及校外研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奖学金最高为每月920欧元,资助期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4年;也可自主到国外学习,但不包括在国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博士奖学金生共有2 800人左右。
三、资助高校外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
高校外的科研机构,如德意志研究联合会、马普协会、霍尔姆兹研究联合会、弗劳恩霍夫联合会等,在专业研究领域拥有很强的实力,也是培养科研后备力量的重镇。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这些校外科研机构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后备人才培养的项目,为青年学者的成长提供了良好土壤。
以德意志研究联合会为例,该机构将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为此设立了内容丰富的资助计划和项目。
(1)研究奖学金资助优秀青年学者在德国境内外从事专题研究,最长资助时间为2年。
(2)博士生院项目以研究项目和跨学科为中心培养博士生;教师来自不同大学,博士生必须参加项目研究。联邦政府通过德意志研究联合会提供资助,包括给博士生的奖学金,平均每年约20万欧元,资助期为3年,考评合格可延长2个资助期。
(3)特殊研究领域的青年研究小组项目(Nachwuchsgruppen in Sonderforschungsbe—reichen)该项目的目标是使青年学者在一定期限内在某个特殊研究领域具备独立研究能力。
(4)艾米·诺特计划(Das Emmy Noether-Programm)该计划帮助取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通过自己领导的青年研究小组,进一步积累研究能力,以具备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争取教授资格,尽早开启独立科学研究之门。资助期限一般为5年。
(5)海森贝格计划(Das Heisenberg-Programm)该计划主要资助已获得教授资格的杰出青年学者从事科学研究。资助期最长为5年。
(6)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合作研究项目(NIH/DFG Research Career Transition A-wards Program)两个机构共同支持德国青年学者分两个阶段开展科研工作:第一阶段到美国各地的国家健康研究所,从事2~3年的研究;第二阶段返回德国,在德国境内的研究机构再进行2~3年的研究。
(7)建立科学网(Wissenschaftliche Netzwerke)主要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跨区域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身在海外的学者也可加入。
(8)设立奖项表彰杰出青年学者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分别设立海恩茨·迈尔·莱布尼茨奖(Heinz Maier-Leibnitz-Preis)、阿尔伯特·毛舍奖(Albert Maucher-Preis)、贝尔恩德·雷德尔奖(Bernd Rendel-Preis)和欧洲青年研究者奖(European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以表彰科研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学者。
四、其他资助措施
德国联邦政府还采取其他措施,如设立青年科研岗位(Junge Akademie)和青年教授席位(Juniorprolessur)等,为青年学者的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青年科研岗位设立于2000年,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柏林-勃兰登堡州科学院(die Berlin-Brandenburg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和德国莱奥波蒂纳自然科学院(die Deutsche Akademie der Naturforscher Leopoldina)为促进科研后备人才发展而设立的。联邦教研部拨专款,成员为获得博士学位的青年学者,每年选拔10名新成员,每人每年可获得25 600欧元的研究资金,用于独立开展研究项目,成员资格最长为5年。
青年教授席位设立于2002年,是一种替代原有教授资格考试、申请终身教授的新途径,目的在于让青年学者能够尽早开始独立教学、科研和指导博士生。青年教授期满后可申请终身教授。目前,在德国65所高校中共有786名青年教授任职。据调查,91%的人对青年教授席位的设置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参考资料
1 dpa Kuturpolitik:Deutsche Erfinder bleiben Europameister bei Anmeldung von Patenten,Seite 17,Nr.26/2007,25.Juni 2007.
2 http://www.bmbf.de/de/432.php,2007-08-10
3 Teilnehmerstatistik des 42.Bundeswettbewerbs,http://www.jugend-forscht.de/index. php/article/detail/2855,2007-08-10
4 Flotian Buch,Katharina Landfester,Pia Linden,Joerg Roessel,Tassilo Schmitt:Zwei Jahre Juniorprolessur-Analysen und Empfehlungeen,2004-9
(作者单位:中国驻德国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谢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