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用第三只眼睛来看待

2008-12-29 00:00:00薛文平
世界教育信息 2008年5期


  临近中考,一向平静的惠化楼一楼突然热闹起来,今天隔壁的教室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一楼只有高一(9)班和(10)班两个班级,比较空旷安静。(10)班的班主任过来向我诉苦:“我们两个班级要遭殃了,来隔壁教室的学生是初三全年级每个班里挑出来的双差生(指品德、成绩均不佳者)。这些学生成绩、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不守纪律,为了最后能让其他学生向重点高中冲刺,考出优异成绩,‘净化’学习环境,就把有负面影响的学生集中到一个班里作特殊处理。”当时就有一个学生跑过来对我说:“隔壁教室开‘群英会’了。”(10)班的班主任干脆下课后不允许学生走出教室,以免受到“污染”……这些学生虽然来自各个不同的班级,但“物以类聚”,平时相互间早已厮混得很熟,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也只是出于稳定人心的应付状态,只要保证班级不出事就行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里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用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实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的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的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实验过程中,都作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例如,一位“看守”说,“我觉得自己不可思议……我让他们互相喊对方的名字,还让他们用手去擦洗厕所。我真的把‘罪犯’看作是牲畜,而且我一直在想,‘我必须看住他们,以免他们做坏事。”另一位“看守”补充说,“我一到‘罪犯’所在的牢房就烦,他们穿着破衣服,牢房里满是难闻的气味。在我们的命令面前,他们相对而泣。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但我们总是向他们表明我们才是上司,这使他们的努力收效甚微。”
  这次模拟实验相当成功地证明了个体在外部某种环境下成为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由于参加实验的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教育者该不该给学生脸上贴上“双差”的标签,对他们进行特殊处理呢?这样做对他们的自我意识会不会造成伤害?这种教育的歧视是否影响教育公平?我们常常喜欢根据学生的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也会歧视外地打工者子女或农村孩子,认为他们家庭背景不好或素质较差而瞧不起他们。学生成绩差可能是因为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不一定与思想品德成正相关。成绩差也可能与他们的家庭背景有关,如父母离异、家庭矛盾突出,父母溺爱或父母忙于工作,缺乏亲子交流等。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更需要老师耐心引导、悉心指教、平等看待、严格管理,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生活是自卑的,学习是落后的,前途是失意的,但他们不缺乏一颗善良的心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追求和梦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古诺特说过:“身为教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过得愉快,也能让他们过得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叫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我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那些所谓的“差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和未来的梦想,用智慧和艺术的方式给他们圆梦,解决他们的各种心理问题,完善他们的品格,弥补家庭、社会等因素给他们健康成长带来的缺憾;而不是像实验中所做的在地下室里建立一个“监狱”,把他们孤立起来作特殊对待。也许他们在中考、高考中不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名校,给老师和学校带来荣誉、炫耀和光彩等回报,也许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也不会创出极其辉煌的业绩为学校引以为豪,但教育者有责任使学生以完整的人格度过未来的人生。我们的教育主流应该是属于大众化平民化的教育,必须为社会的需要培养各种人才,而不仅仅是针对极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只要是我们的学生,就不要用第三只眼睛来看待他们。
  
  (作者单位:江苏武进鸣凰中学)
  责任编辑 石 炯